APP下载

我与《蚕桑通报》的结缘

2014-03-27楼程富

蚕桑通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结缘蚕丝蚕业

楼程富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杭州 310058)

我与《蚕桑通报》的结缘

楼程富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浙江杭州 310058)

成长和事业发展与《蚕桑通报》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蚕桑通报》伴随了我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

《蚕桑通报》创刊六十年来,始终坚持面向蚕桑产业、学会会员和全国蚕业科技工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为推进学术交流,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专业水平,促进浙江省乃至全国蚕桑科技进步和蚕业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纪念《蚕桑通报》创办六十周年之际,深切缅怀曾为《蚕桑通报》创刊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陆星垣先生、吴载德先生、郑蘅女士、蒋猷龙先生、徐肇坤先生、钱幼琢先生、朱新予先生、王福山先生、俞懋襄先生、周占梅先生、高治成先生等一大批老前辈,也十分感谢在我任主编期间,杨今后副主编和各位编委、编务对我工作支持和为刊物付出的辛劳。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国科技期刊数量仅有80多种,文革后恢复时400多种,2013年已发展到4944种,可见当时创办科技刊物是多么不易。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知识的载体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多元化新媒体的挑战。同时,作为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科技刊物还面临着蚕桑生产滞缓的问题。因此,期待着《蚕桑通报》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开拓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再续昔日辉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蚕业界几代人熟知的《蚕桑通报》已走过了六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古老蚕丝文化的孕育和现代蚕业科技发展的推动下,1954年8月以陆星垣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在杭州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有关蚕丝科技方面的刊物--《蚕丝通讯》,1959年初更名为《蚕桑通报》,融学术性与科普性为一体的《蚕桑通报》创办,为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开辟了学术交流新园地,为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也为广大青年学子和农技人员的蚕桑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记得我与《蚕桑通报》的结缘是在学生时代,那是1976年的秋冬学期,蚕桑系丁锡超老师和杨茗蔷老师在蚕桑馆兼职做《蚕桑通报》的具体编务工作,有时需要几个学生协助文字校对等,我也去帮了几次小忙。1977年8月留校在蚕桑系工作后,作为年轻教师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蚕桑通报》的文字校对和邮局寄发等工作。当然,《蚕桑通报》也成了我工作后业务学习提高的重要精神食粮,也是我发表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自1980年在《蚕桑通报》第三期发表首篇“桑树的营养生理”后,累计有26篇文章。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前后一段时间,还有幸担任了几年《蚕桑通报》主编,与编委会一起参与了一段非常有意义的承前启后工作。因此,我的专业

猜你喜欢

结缘蚕丝蚕业
与虫结缘的钦俊德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与冰雪结缘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与茶结缘 黔茶“香”约
从结缘到坚守——我的黔茶记忆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