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有序推进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

2014-03-26夏杰长姚战琪齐飞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竞争力服务业

夏杰长 姚战琪 齐飞

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已经超过了51%,连续3年超过了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向服务业集聚,已突破了传统的对外投资动机,利用外资已经名副其实地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我国的服务贸易也迅速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服务业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顺应这一要求,把握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新机遇、新格局,安全有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

第一,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过多地集中于房地产等利润较高的非传统服务业,以及中国服务业与外商投资存在较大的技术差异,因此,外商投资并未给中国服务业带来明显的技术优势。另外,在服务业领域,由于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管理技术、技术诀窍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与跨国公司的差距远远大于制造业,中国服务业吸收能力不足以及缺乏与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切磋技艺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导致当前我国服务业技术吸收能力很有限。

第二,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大多被压制在产业链的低端。随着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增长,其对我国服务业资本和劳动要素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服务业外商投资不断增长对劳动力和资本的需求与内资企业关联度不高。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向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扩张,但其服务对象主要是跨国制造企业,在如此情形下,由于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不具有为外商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能力,必然造成本土企业技术难以升级的不利后果,从而导致我国内资生产性服务业被压制在产业链的低端。

第三,服务业外商投资并未显著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由于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品牌效应远大于国内企业,伴随服务业外商投资的大规模进入,将对本土市场需求造成一定的压力,本土服务业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了。以餐饮业为例,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后垄断中国快餐行业市场,同时其真正的核心技术和餐饮配方一直掌握在母国手中。同时,服务业外商投资并未显著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远远小于其对服务贸易进口的影响。

第四,外商投资可能带来安全风险。服务业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比制造业更为深刻,但是我国政府在政策制订过程中,对“国家安全”或者“国家经济安全”缺乏基本定义,其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模糊。例如,信用服务业规模虽小,但与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相关。再如,由于我国审计等专业服务规模较小,如果国外相关企业全面控制我国高端审计市场,将有可能导致我国国家经济数据不安全。因此,中央政府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高度重视服务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积极有序地推动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在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坚持维护国家安全,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总体目标为:以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不断提升本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和大胆推动有实力的各类所有制服务业企业“走出去”为两大“车轮”,要高度认识和防范外商投资抑制我国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倾向、服务贸易逆差及外商投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国内市场需求及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外开放可能带来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等三大风险,推动中国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国内服务供应商与外资企业的联系,加快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的步伐。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或扶持本土企业的成长,不断增强本土企业竞争力。首先,要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购买方和服务供应商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要间接地扩大制造业整体对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范围,要不断提高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为外商制造业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能力,从而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能显著地促进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其次,提高服务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缩小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对那些在竞争能力上与外商投资企业差距较大的行业,要尽快出台激励与支持措施,帮助企业缩小差距。

第二,促进我国优势服务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从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发展外商投资的微观动机角度来看,企业在“走出去”之前要着重以整合全球资源、获得先进技术和优化自身结构为根本动机,从而推动我国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稳定快速增长;要推动金融、保险、民航、电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建立全球服务网络,鼓励国内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推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要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鼓励建筑、旅游、分销、教育、中医药、中餐等服务领域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第三,打开行业壁垒,降低进入门槛,提升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努力扶植新兴服务行业与科技服务业快速成长,积极拓宽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更好地促进金融、保险、咨询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服务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中国服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要优先发展旅游服务业、建筑等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专利与特许服务、通讯等比较劣势逐渐减弱的服务行业,努力提高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发掘其他服务产业的发展潜力,促进我国服务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不断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第四,大力发展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金融业、计算机及软件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较快增长,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及制造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不断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全国要大力推广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促进效应,要推动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其次,要提高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行效率,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部门内部的产业关联和互动发展,将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知识运用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同时加强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以及物流配套体系的建设。最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注重产业集群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作用,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立若干重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模式,降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成本。同时,各地应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不断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投入。

第五,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人力资本在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性的服务贸易,推动运输业等服务业尽快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各地区都要尽快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逐渐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技术含量;要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畅通服务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要加强对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精通国际商法、国际运输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和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要逐渐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和推行适合生产性服务业行业运营特点的新型收入分配方式等。

第六,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基础产业,推动相关产业的协调配合。我国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和产业倾斜政策,鼓励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并引导人们对旅游、信息、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的需求,刺激服务业总体竞争力的提高。同时,政府要制定政策,出台有效措施鼓励和推进生产性服务部门从制造业企业中逐渐分离并转入市场,要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整合与集聚发展等多种措施,促进已分离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形成产业间的互动融合,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夏杰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姚战琪、齐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性竞争力服务业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