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读者需求心理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研究

2014-03-26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检索图书馆资源

郑 静



基于读者需求心理的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研究

郑 静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电子资源在信息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在读者使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读者对其不了解、需求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关键在于刺激读者的心理需求,通过逐步完善电子资源建设从而不断满足读者的需求,取得馆藏资源建设与读者学习利用的双赢。

图书馆;电子资源;读者;需求心理

“需要——这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需要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1]并且需要具有永恒的动力性,不会因暂时的满足而终止。人类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需求更加突出。阅读需求即是其中的一种。据2013年4月18日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电子书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人均阅读电子书2.35本,比2011年增长了0.93本,增幅达65.5%。”[2]电子资源阅读为国民整体阅读量的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电子资源的重要性与普及程度日渐突显。不仅国民阅读的总体情况是这样,从近两年笔者所在图书馆的借阅情况来看,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电子资源下载量提高也成为一大趋势。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又称馆藏数字资源,通过一定方式如购买、自行开发、建立镜像、链接等提供信息资源给用户使用,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以及多媒体信息资料等。与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更新快、检索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葛剑雄认为,“信息时代的阅读,是当今的图书馆都要面临和适应的一个情况。”“图书馆的无纸化阅读将成为一种趋势。”[3]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在当今社会的信息环境下,电子资源亦是如此。如何基于读者的需求心理更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图书馆应该发挥怎样的引导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一、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2013年9月,笔者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读者中进行关于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的随机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232份,回收232份,回收率为100%。问卷所反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电子资源重要性的认知提升,但利用率仍较低。认为电子资源“重要”的从2011年读者调查的“49%”上升到了78%。但是与此相反的是,每周使用电子资源4次以上的读者只占8%,与2011年调查的15%相比有所下降。只有6%的读者经常使用图书馆网页来查询了解信息。这不禁令人产生困惑,如果读者认同电子资源的重要性,为何利用率没有相应提高?

2.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不够了解。从图1可以看出,仍有48%的读者认为对电子资源“不了解”。甚至对“读秀”等专业学术搜索平台的检索阅读功能“不了解”的占到66%。由此可见,对电子资源所具有的各项功能的不了解、不熟悉是造成利用率低的一大原因。

图1 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了解情况

3.对图书馆电子资源需求不足。调查显示,88%的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但从只有2%的读者了解并经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情况来看,满意率只是因为较少使用而得出的表面印象,并非源于实际运用。问卷列出的几项影响使用的因素中,有57%的读者认为对于电子资源“没有使用习惯”。而“缺少检索技能”只占到13%(见表1),并非影响其使用电子资源的主要因素。在利用电子资源时如果遇到问题,58%的读者会选择咨询同学,33%的读者会选择“到馆咨询”,只有39%的读者会利用图书馆网页上的“读者留言”这一资源(见表2)。由此可见,读者对于电子资源的需求程度不高,并非“不会用”而是“不想用”。

表1 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的原因

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的原因校外访没有电脑网速问题缺少检没有使资源少, 问权限索技能用习惯不好用 6%12%11%13%57%5%

表2 碰到使用问题时读者喜欢的咨询方式

碰到使用问题时读者喜欢的咨询方式到馆咨询电话咨询E-mail咨询同学图书馆网页QQ、 咨询“读者留言”微博 33%3.4%1.3%58%39%11%

将以上几个问题综合起来分析,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存在资源结构较为单一、校外无访问权限、功能项目购买不全等客观上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主观上,读者对各类电子资源的功能不了解,需求量远低于必要的使用量。而“不了解”与“需求不足”这两个因素又互为因果。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不了解主要表现为对电子资源的种类与功能认识不够,缺少相关检索技能等。这方面知识的匮乏、操作困难、心理上的畏惧等因素造成需求的减少。读者宁可使用操作简单但资料不全、真伪难辨的网络搜索资料也不愿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网站查阅信息。对电子资源需求减少又造成利用率低下,更多的电子资源不为人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合理利用。由此可见,只有刺激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求,增加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了解才能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

二、从心理需求方面入手,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效率

笔者调查发现,在图书馆举办的一系列电子资源使用的培训讲座中,读者反响并不热烈,参与热情较低。即使在培训课中学会了检索技能,也很少进行课后实践,最后还是仍旧习惯于网络搜索引擎的使用。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归根结底的原因还在于读者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心理需求。从心理学角度看,读者的相应行为缺乏强烈的需求作为动力,没有作为动力的需求为基础和清晰的目标,行动就不能持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为了维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需求与行动遵循一种“紧张-移动-平衡”即“需要-活动-缓和”的模式。那么从心理需求方面入手,图书馆应该如何发挥引导作用,使读者意识到个体知识的欠缺,进而产生相应的心理需求?

1.刺激心理需求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中提到,“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人总是在希望着什么,这是贯穿他整个一生的特点。”[4]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需要”在个体内部“推”的力量。大学生读者正值学习力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不仅乐于接受新事物而且富有探索精神,有着对新知识的需求。基于这种认知内驱力,图书馆应该不断将各类电子资源以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推荐介绍,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并提供给他们一个正在无限增长的知识探索空间,如信息检索平台。同时,要善于利用勒温模式进行引导。当学生们在专业或业余学习上遇到难题时就产生了自身知识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信息差。为了缓解信息差所带来的个体的紧张感,他们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时,读者就有了对电子资源了解和使用的愿望,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激发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心理需求,培养信息检索意识,才能促进他们的了解与使用。

一方面,图书馆应该通过网站发布、宣传手册、读者活动等方式定期推介图书馆电子资源,介绍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及其使用方法,公布试用数据库并组织进行试用评价,刺激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心理需求,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另一方面,采用自愿报名和班级组织的方式分别对不同专业的读者进行电子资源应用培训。培训课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案例式教学,将电子资源的内容介绍和具体检索方法融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当中,挖掘电子资源的独特价值,激发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兴趣,提高读者应用电子资源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及时对读者的阅读需求与动机加以引导。当读者因为考试、就业、论文需要而出现阅读集群,文献信息供不应求时,图书馆应该把握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向读者推介适用的电子资源。既满足了读者的迫切需求,使读者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也有效宣传了电子资源的用途,增进了读者的认识,使其产生了使用的意愿。

2.强化成就动机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读者对电子资源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特别是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心理性动机中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包括较为原始的三种驱力,即好奇、探寻与操弄,另一个层次包括人类所特有的成就动机和亲合动机。” [5]成就动机促使个体为寻求成就而努力完成某种超越自我的任务。成功的经验是在克服困难之后获得的,而克服困难则需要足够的能力。当读者在工作学习中遇到障碍和疑惑,意识到自己在文献信息资料上的匮乏,就会产生“紧张”和“不安”,从而形成决定其行为的一种内驱力,驱使其采取行动,提高信息文献检索使用能力,进而完成学习任务,使需要得到满足。因此,需要是基础,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对动机、行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动机则是具体表现,具有指引和激励功能。成就动机强的人在活动中更愿意承担困难的工作,渴望挑战自我,超越他人。强化成就动机,能够促进个体行动的连续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电脑、手机获取网络信息资源来看,他们除了使用纸质资料辅助学习之外,还对电子书、电子期刊、影音资料等电子资源有更多的需求,甚至愿意通过付费来获取相关资源,满足知识能力拓展上的自我提升。这说明电子资源的种类、结构与时效性十分重要。如何通过强化大学生读者的成就动机来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

首先要选择专业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外钻研与深入的电子资源,使其产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有效发挥外界环境“拉”的作用,促进其获得学习上更进一步的成功。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就根据学院教学培养特色选择考试题库、就业培训数字平台、实习实训资源库等应用型数据库来满足读者需要。此外,定期举办各类电子资源的技能检索比赛,激励读者赢得比赛的成功。通过短时间内的强化练习以及选手之间的切磋交流,有效提高检索能力与水平。其次,发挥读者的主人翁意识,为其提供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条件,促进自我知识水平的提升。以用户服务为核心的个人数字图书馆能够定期向读者推荐其所需要的数据库或最新的数据库信息,使读者享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便于个人信息管理,阅读结构更加具有完整性与系统性。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读者从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向主体。信息资源构建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单向式资源传递变成了双向式的资源交换。读者既是资源的享有者,又是资源的提供者。现代图书馆以读者的信息需求为导向驱动,不仅停留在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而且通过wiki协作式写作以及blog、微博等创造双向交流空间,促进社会资源馆藏化与信息资源共享,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无限增长的需求与掌握信息主动权的成就动机。第三,利用相关电子资源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要件。图书馆应根据大学生读者的阅读趋势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满足其阅读喜好的同时加以引导,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学习氛围。结合当下电子阅读的流行,除了用于专业学习的电子资源之外,图书馆应增加一些诸如 “名师讲坛”、励志电影院、自助学习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库,吸引读者利用电子资源体验更加有趣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成功心态。

3.实现心理预期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6]行动以心理预期为目标。当原先的心理预期实现了,才有可能再次产生需求,为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目标或诱因能否激起个体的行为,取决于它对个体所具有的价值大小以及所获得的概率。前者称为效价(valence),后者称为期望(expectance)。个体行为动力为效价与期望的乘积(Atkinson,1964)行为动机=效价×期望” [7]图书馆越来越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就是为了实现读者的心理预期,增大效价值与期望值,从而起到加强行为动机的作用。目前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客观上存在着校外使用限制、资源不足、检索繁杂、咨询困难等问题。如何才能优化整合电子资源,使之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提高利用率?首先,要建立信息门户,整合图书馆的各类电子资源,建立跨库检索平台,为读者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方便快速检索。读者只要一次输入检索词,系统就会在多个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从而避免重复检索,提高检索效率。新一代的信息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聚集的平台,还具有信息整合、服务整合、流程整合、用户协作的多重功能。针对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建数据库以及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将纸质图书转化成电子资源,将师生的教学、学术、竞赛成果整合为特色数据库,丰富馆藏电子资源。也可以开通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等个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满足读者需求。其次,随着无线网络的覆盖,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应该扩大笔记本、智能手机终端接入范围的权限,甚至建立手机图书馆,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电子资源,开辟读者使用的绿色通道。此外,针对读者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图书馆可以通过网页上的FAQ在线咨询进行解答,通过QQ、电子邮件等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只有当读者的需求被重视了,才会获得他们的信任,将图书馆资源作为自己学习进步的源动力。只有当读者的每一个心理预期都实现了,他们的求知欲才会不断被点燃,照亮阅读求知之路。

[1] [苏]B.B.波果斯洛夫斯基. 普通心理学.魏庆安等译[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3-04-19). http://cips.chuban.cc/kybm/cbyjs/cgzs/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3] 王学良. “我们为读者服务,还是让读者‘听我们的’?” [J/OL].(2013-10-11).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0/11/c_132787622.htm.

[4] 亚伯拉罕•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 张春兴. 心理学[M].台湾:东华书局,1986.

[6] 潘伯善,王香君. 图书馆心理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7] 卢家楣,魏庆安,等. 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修订本[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马圳炜)

The us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ader’s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he library

ZHENG Jing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Fujian,363000, China)

Electronic resource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there is a problem of low utilization when readers use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mainly because of readers’ unknown and little demand. From a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if you want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the library, the key is to excite the readers’ psychological demand, by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continually satisfying the reads’ demand, for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s collection resources and the readers’ study.

library; electronic resources; reader; psychological demand

2014-04-01

郑 静(1985—),女,福建漳州人,助理馆员,硕士。

1673-1417(2014)02-0104-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4.02.0022

G255.75

A

猜你喜欢

检索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浅议专利检索质量的提升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