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分析及指标调整建议*

2014-03-26吕文红高汉运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来源英文学术

■吕文红 高汉运

山东科技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前湾港路579号 266590,E-mail:xbgjcl@126.com

同国际学术出版相比,我国的学术出版长期处于弱势。在国内学术、科研评价机制一味推崇SCI、EI等国外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导向下,在国外学术出版机构不断地侵蚀下,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因而,研究国内学术出版的整体状况,把握学术出版的趋势,使国内学术出版和评价机制不断完善,是突破中国学术出版困境的前提。

2006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首次正式出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1],至2013年已连续出版了8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基本囊括了中国大陆出版的学术技术类科技期刊和理论研究性社会科学期刊,全方位地提供了期刊的评价数据,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期刊文献的来源和被引情况,填补了我国期刊评价数据的空白,并由于良好的数据完整性和评价指标一致性,成为全面展现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依据,也为把握中国大陆学术期刊出版的脉络提供了参考。

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6-2013年版[1],数据的统计年为2005-2012年。8年中,来源期刊数总体上变化不大,呈上升趋势,2012年较2005年仅增加3.59%(图1)。本文选取的3个文献来源数据(基金论文比、海外论文比、来源文献量)和4个文献被引数据(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即年指标)如表1[1]所示。

2 文献来源数据分析

2.1 来源文献量

来源文献量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同时准确反映期刊的容量。如表2[1]所示,2005-2012年平均来源文献量和来源文献总量逐年增长,2012年较2005年刊均来源文献量增加83.08%、来源文献总量增长89.66%。可以看出,在数量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期刊通过改变刊期、提高页码等措施,大幅提高了出版文献总量。

2.2 基金论文比

由于基金项目均经过申报者前期预研、同行评议和主管部门审核等多个论证环节,一般认为基金产出论文能够代表该领域的研究前沿,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因而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也能够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尽管有学者[2]认为“由于近年期刊对基金论文放宽录用标准,基金论文比与科技期刊的实际影响力无直接关系”,还有学者[3]建议“舍弃来源指标”,但通过对SCI数据库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及论文进行分析,刘睿远等[4]证明了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从表3可以看出:2005-2010年基金论文比逐年稳步上升,2011和2012年有显著下降;2005-2012年基金论文比为0的刊在数量上(表1)和占来源刊的比例上都以较快的速度下降。这说明,作为评价指标,越来越多的期刊重视基金论文比。同时也说明,基金产出论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基金论文比的情况,建议在引证报告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中,增加基金论文比≥0.5的期刊数。

表1 2005-2012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主要计量指标统计表

表2 2005-2012年来源文献统计表

表3 2005-2012年基金论文比统计表

2.3 海外论文比

海外论文比用以衡量期刊的国际交流程度。从表4可以看出,海外论文比的平均值在2010年达到最高,但也仅有0.033;海外论文比≥0.2的刊数量非常低,占刊源数量的比例在2011年达到最高,但也仅有1.66%;在海外论文比≥0.2的刊物中,多数都是英文刊物,2010年比例高达78.69%;海外论文比=0的刊占来源刊的比例均高于50%,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72.08%。

从以上数据看来,统计源期刊吸引海外论文的能力严重不足,这是因为海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研究者,往往习惯于用英文发表研究成果。这一点,从海外论文比≥0.2的刊物多数都是英文刊物可以看出来。所以,对于中文期刊来说,海外论文比仅仅可以作为参考指标,不能够作为评价指标。

表4 2005-2012年海外论文比统计表

而对于统计源中的英文刊,目前的计量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当前统计源中,对中文刊和英文刊的处理方法相同,其被引量统计和影响因子的计算都是以统计源的数据为蓝本进行,对于面向中文读者的中文数据库中的英文刊来说,由于语言的壁垒,中文读者更愿意阅读和引用中文文献;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库中英文刊数量极少,英文读者和作者在上面发表文章的机会相对较低,英文作者在非统计源期刊上(如SCI、EI等数据库中的英文刊)的引用数据不在统计范围内。这都影响了英文刊计量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文献被引数据分析

3.1 总被引频次

总被引频次[1]是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被引期刊随着办刊年限的增长,发文总量也不断增加。所以,考虑到引用文献总量逐年增加(表2),尽管存在被引用文献老化的因素,总被引频次依然应当呈增长趋势。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总被引频次基数逐年增加,总被引频次≥1000次的刊数占来源刊的比例呈稳定的增长趋势。

3.2 影响因子和他引率

影响因子[1]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的相对性表现在:①分子中“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排除了期刊出版年限对期刊当前评价的影响;②分母中“该刊前两年发文总数”排除了期刊发文量对期刊评价结果的影响。因而,影响因子较客观地描述了期刊在统计年的学术传播能力,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评价指标。

一方面,他引率反映了期刊的学术积累及其传承性和延续性[5];另一方面,因为通过不规范自引会提高影响因子,从而破坏影响因子的客观性,所以,他引率通常作为影响因子的佐证信息出现。一般认为,相同影响因子下,他引率越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越大,而同时,自引恰恰反映了期刊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对于不同种类的期刊,单纯从数值上讲,他引率的高低不能作为期刊质量评价的依据。文献[6]认为,不同类型期刊的合理他引率不同;文献[7]以高校自然科学学术类期刊、医学类期刊等为例,将同类期刊的平均他引率看做各自刊物他引率的最佳区位,在此基础上对单刊的他引率进行评价。文献[6-7]还特别指出,在期刊规范引用的前提下,期刊他引率为1是不合理也是不正常的。

虽然他引率通常作为影响因子的参考值出现,但它与影响因子密切相关。为了追求高影响因子而不规范自引和为了提高他引率而排斥自引,都是学术期刊引发的学术不端行为,应予以摒弃。因而,在《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中,应添加他引率远低于同类期刊平均值和他引率趋近于1的期刊数的统计,以便通过主要计量指标对学术出版的总体情况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在对单刊的评价中,更应注重他引率的稳定性,对于异常的他引率数据应慎重分析其原因。

表5 2005-2012年总被引频次和高被引期刊数目统计表

从表6可以看出:2005-2012年,来源刊的平均他引率数据在0.89-0.92,变化幅度3.37%,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影响因子的平均值总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同影响因子≥1的刊占来源刊的比例变化趋势相同;2011和2012年影响因子平均值、影响因子≥1的刊占来源刊的比例、他引率均低于2010年,但2012和2013版计量指标的定义和数据来源均未见较之前发生变化,所以视之为正常波动。

表6 2005-2012年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统计表

3.3 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1]描述论文在发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反映了期刊的传播时效性。纸质期刊的传播往往滞后于出版时间15-30天。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全文上网的期刊,发布时间滞后纸质期刊出版时间20-30天。部分期刊虽然在自办网站全文上网,但由于期刊本身的影响力和网站的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仍然无法快捷有效地到达受众。因此,即年指标的绝对值较低。从表7可以看出,2005-2010年即年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年指标=0的刊占总刊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二数据在2011和2012年发生波动。

造成即年指标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期刊实现了在两大数据平台(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优先发表,特别是单篇文献优先发表模式使文献发布时间大幅度提前;另一方面是期刊主办者越来重视期刊的时效性,在自主网站实现全文上网,而自主网站的电子版发表时间较两大公共数据平台上网时间可以提前30-45天。

表7 2005-2012年即年指标统计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即年指标进行考察时,应该同即年他引指标紧密联系。因为,如果即年被引都是来自期刊自引的话,其“反映期刊的传播时效性”的功能就无法实现,而个别期刊为片面追求即年指标而进行的不规范自引亦难以察觉。因此,提出即年他引率的概念:

同时,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期刊即年指标的分布情况,建议引证报告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中,增加即年指标≥0.1的期刊数。

4 主要结论和建议

(1)海外论文比的平均值在2010年最高,仅有0.033;海外论文比≥0.2的刊占来源刊数量的比例在2011年最高,仅1.66%;多数海外论文比≥0.2的刊物都是英文刊物;8年中,海外论文比=0的刊占来源刊的比例均高于50%。

以上数据表明,中文刊主要是在中文读者和作者之间传播。对于中文期刊,海外论文比仅仅可以作为参考指标,不能够作为评价指标;而对于英文期刊,目前的统计指标,包括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都是不合理的。中文刊在统计源中的占比、中文作者的文献引用习惯以及英文作者引用数据的统计范围等因素,都影响了英文刊计量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建议单独建立英文数据库,并扩大英文期刊计量指标的统计源范围至SCI、EI等英文数据库。同时,对英文刊的海外论文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加强学术交流的目的。

(2)2005-2010年,统计源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2011年有大幅度下降;他引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根据期刊的类型设置合理的他引率区位,在对单刊的评价中更注重他引率的稳定性,对于异常的他引率数据慎重地分析其原因,有助于防止不规范自引造成的学术不端。

建议在《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指标中,添加他引率远低于平均值和他引率趋近于1的期刊数的统计,以便通过主要计量指标对学术出版的总体情况有进一步认识。

(3)2005-2010年即年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即年指标=0的刊占总刊数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二数据在2011年、2012年发生波动。即年指标的逐年上升表明,学术传播的效率逐步提高,主办者对即年指标也越来越重视。

鉴于完全自引的即年指标不能反映期刊传播的时效性,建议在数据统计中加入即年他引率。这样,一方面能够更清楚地反映期刊的传承性和研究方向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以此为依据分析片面追求即年指标引发的学术不端行为。

(4)统计数据中,2011年的数据变化较大,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海外论文比都发生了较大幅度的逆变化。

在2012版引证报告的名词解释中,在原名词前加了扩展二字,如影响因子定义为扩展影响因子,但计算方法没有变。因此认为,2012版的计量方式同前一年没有发生变化。建议在新一版的引证报告中对发生改变的名词或计量方式进行说明,以确保数据的延续性和可靠性。

(5)为全面反映期刊的整体情况,建议在新一版的引证报告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中增加即年指标≥0.1和基金论文比≥0.5的期刊数量。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6-201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13

2 严燕,顾冠华.“基金论文比”:一个欠科学的期刊评价指标.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6):122-125

3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来源指标与影响力关系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10,31(6):173-179

4 刘睿远,刘雪立,王璞等.基金论文比作为科技期刊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基于SCI数据库中眼科学期刊的实证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72-476

5 屈清慧,胡爱玲.中国药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5):793-798

6 陈静.关于期刊评价中几个问题的注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4):618-620

7 钟阳春,庚家良,尹士达等.对期刊评估因子中两个指标值的质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65-168

猜你喜欢

来源英文学术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