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胫骨平台骨折基于三柱分型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4-03-25何波涌王朝晖唐艳平吴石华刘建伟谢仙勇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半月板入路胫骨

何波涌,王朝晖,唐艳平,吴石华,刘建伟,谢仙勇

2 手术方法

2.1 外侧柱骨折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稍垫高,大腿中上段气囊止血带止血,作外侧髌旁入路或胫骨上段前外侧入路,如果合并髁间棘骨折或前交叉韧带损伤,最好选用外侧髌旁入路,更有利于暴露膝关节腔。切开半月板的冠状韧带后,显露胫骨平台,于塌陷的关节软骨下方1cm处,将塌陷骨块撬拨上抬,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如感觉关节面已恢复良好,但透视时发现关节面恢复不满意,可将半月板用细线提拉,充分显露平台,并在平台下植入异体或自体骨。

2.2 内侧柱骨折 仰卧位垫高健侧臀部,根据骨折块的分布情况,可通过内侧髌旁入路或前内侧入路,术中注意内侧副韧带及鹅足腱的保护,同样恢复关节面,根据骨块大小用T型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钢板避免位于切口下方。

2.3 双柱骨折 仰卧位,臀部需轮换垫高,采用双切口入路,外侧可用作外侧髌旁入路或胫骨上段前外侧入路,内侧可用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或后内侧入路;2个切口间隔应>7cm,否则易导致切口间的皮肤坏死。先恢复内侧柱的完整并临时固定,再行外侧柱复位固定。双柱骨折尤其注意恢复关节面平整和宽度,有时用骨盆复位钳可以起到好的效果,也可以在钢板固定前用松质骨拉力钉固定。

2.4 后侧柱骨折 根据骨折块位置分为两种情况,平台后外侧骨折和平台后内柱骨折;2例平台后外侧骨折,均采用俯卧位,膝关节的后外侧入路,于股二头肌侧与腓肠肌外头间隙显露,保护好腓总神经,切断部分腘肌、比目鱼肌的止点,切开关节囊,显露塌陷的外后侧平台,伸膝位,内翻膝关节,牵开半月板,恢复关节面后,取自体股骨髁或髂后上棘自体骨植骨。因切口的远端有胫前、胫后动脉分叉,位置相对固定,牵拉易造成血管损伤,因此选用体积小的内固定,采用1/3管型钢板和小T型钢板各1例。单纯平台后内柱骨折3膝,采用侧向患侧体位,于鹅足腱的后方显露平台的内后侧面,必要时于半月板的下方显露关节面,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根据骨块的大小用小T型钢板、1/3管型钢板、重建板或胫骨平台的内侧钢板固定。

3 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抬高患肢,活动足趾,下肢肌肉收缩训练,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训练(CPM),6周后下地,扶双拐不全负重。术后1、2、3、6、12个月复查X线片。图1为一胫骨平骨折三柱骨折的典型病例,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内后柱骨折,予以内外双切口显露,复位固定内后侧柱,随后固定内侧柱,最后完成外侧柱的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十分常见,占全身骨折的0.38%,是关节内骨折,处理比较棘手,容易出现并发症。Schatzker分型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胫骨平台骨折分型,但是基于二维的影像学资料,对于后髁的骨折及软组织的损伤没有涉及。基于CT扫描图像,罗从风等[1]提出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临床应用满意。2010年2月~2012年8月,我科对35例(40膝)胫骨平台骨折按三柱分型指导复位分柱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共35例(40膝),左侧20膝,右侧10膝,左右双膝5例(共10膝);男性26膝,女性14膝;年龄25~57岁,平均42.6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伤5例,运动伤2例,其他伤3例。患者全部行患膝正侧位X线片和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并进行Schatzker分型和三柱分型。其中单纯外侧柱10膝、单纯内侧柱8膝、内外双柱7膝、外侧柱合并后内侧柱骨折5膝、单纯后外侧柱2膝、单纯后内侧柱3膝、内侧柱合并内后3膝、三柱骨折2膝。按照Schatzker分型:Ⅰ型5膝、Ⅱ型3膝、Ⅲ型2膝、Ⅳ型11膝、Ⅴ型12膝、Ⅵ型2膝,另5膝后侧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中不能很好体现。其中开放性损伤12膝、合并腘动脉损伤2膝、膝关节脱位2膝、交叉韧带损伤5膝、半月板损伤4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3膝、全身多发伤12膝。

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石膏或支架固定,多发伤患者进入损害控制治疗,抬高患肢及脱水利尿,7~10d后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术。1例血管损伤患者,血管探查吻合术后4周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

4 结果35例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6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皮肤浅层感染,经换药后痊愈,无内固定断裂失效、神经损伤和明显复位丢失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12~14周(平均13.4周),完全负重时间为12~18周(平均16.2周)。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SS评分:优34膝,可5膝,差1膝;优良率85%。效果差病例为多发伤,合并同侧股骨髁粉碎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受到影响。

讨 论

1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临床意义目前通用的分型Schatzker分型和AO分型,Schatzker分型从低到高,同时也是从低能量损伤到高能量损伤的结果,部位从外往内,到双髁,再到干骺端;给医生提供了一个从诊断到治疗思维方向;但是Schatzker分型是二维图像的分型,对于平台中央凹陷及后髁骨折容易遗漏,Schatzker分型对于半月板及韧带的损伤没有提及。Markhardt等[2]提出用CT及MRI检查来弥补Schatzker分型的不足,断层扫描常常会改变原来的治疗方案。罗从风等[1]基于由于三维CT资料,提出胫骨平台三柱分型,胫骨平台被OA、OC、OB 3条线分割为3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根据三柱的骨折情况进行三柱的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本组病例按胫骨平台三柱分型指导进行分柱固定,优良率达85%,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和继发复位丢失现象。

2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多数双柱骨折(内外侧柱骨折、外侧柱合并内后柱骨折)或三柱骨折(内外侧及内后柱骨折),用双切口可以满足手术显露要求,即前外侧和后内侧切口,通过后内侧切口可以显露内侧柱及后内侧柱骨折,Georgiadis[3]采用前外及内后切口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没有发生1例有关切口的并发症;术中注意保护切口间的皮肤,尤其对髌韧带及胫骨结节皮肤的保护,防止皮下的剥离。夏江等[4]就外后切口进行了解剖探索及临床应用,我们有3例用仅为外后方切口显露外后平台,切口近端保护腓总神经,远端勿损伤胫后胫前动脉分叉,此切口安全但操作空间较小,只能选用体积小的内固定。罗从风等[1]将内后切口的腓肠肌内侧头部分剥离,将腓肠肌内侧头连同胫后血管神经往外牵拉,可以显露外后平台。刘子洪等[5]报告48例胫骨平台术中抬起关节面后予以植骨,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对于术后功能很重要。

3 影像学资料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在CT应用以前,通过正侧位的X线片了解骨折情况,并根据X线片行手术,我们意外发现平台中央的塌陷,后髁的骨折,韧带、半月板的损伤等情况。对Schatzker分型Ⅳ型以上的骨折脱位或平台双柱及三柱骨折,还可能合并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忽视这类损伤,将导致严重的后果。MRI检查为膝关节的韧带、半月板损伤提供了依据。本组病例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术中予以修复。1例后交叉韧带的损伤,体部完全断裂予以Ⅱ期修复。3例平台前后髁间棘撕脱骨折予以复位钢丝或螺钉固定。

根据不同柱的骨折选择不同的入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后,予以柱的坚强固定;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三柱理论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组病例目前还没有长期的随访,对于取出内固定后,膝关节的功能有待进一步评价,创伤性关节炎的发展需长期观察。

[1]罗从风,胡承方,高洪,等.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11(3):201-205.

[2]Markhardt BK,Gross JM,Monu J.Schatzker 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use of CT and MR imaging improves assessment[J].Radio Graphics,2009,29(2):585-597.

[3]Georgiadis GM.Combined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pproaches for 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J Bone Joint Surg(Br),1994,76(2):285-289.

[4]夏江,饶志涛,俞光荣.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12):1054-1056.

[5]刘子洪,刘远,马骏驰,等.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8例[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397.

猜你喜欢

半月板入路胫骨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