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效果

2014-03-24谭静黄冰任道琼周超群陈梅彭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癌痛病房规范化

谭静,黄冰,任道琼 周超群,陈梅,彭军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是指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据统计,约1/3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会出现疼痛,超过2/3的中晚期患者会出现中重度的疼痛,如果疼痛得不到缓解,将令患者感到不适,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癌痛的控制需要医疗和护理的大力配合,才能达到肿瘤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1]。既往的癌痛治疗过程表明,癌痛的规范化治疗的主要障碍是对癌痛估计不足,管理癌痛的知识不够、不到位[2]。为了积极响应卫生部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按照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对科内113例癌痛病人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现将方法和效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院内的肿瘤科是省级重点专科,分设胃肠肿瘤、头颈肿瘤、胸部肿瘤、妇科肿瘤等五个亚专业病区,2013年共收治肿瘤患者7000多人次,我们选中其中的113例癌痛患者对他们进行规范化管理,其中骨转移癌31例,宫颈癌28例,肺癌28例,前列腺癌3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15例,颅内肿瘤4例。

2 方法

2.1 成立院科两级癌痛管理小组

院级成立以业务院长为组长,医务部、护理部为副组长,病区科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质量管理小组;病区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的癌痛管理小组,设疼痛医生和疼痛护士各2名,专门负责人员培训,患者及家属宣教,具体操作流程的实施与监控。

2.2 建立医护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

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与考核制度。工作开展之前,认真解读实施标准,安排护士长、医生、护士到专门的机构进行了短期的规范化培训,编写了医护人员癌痛规范化治疗手册,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制定了医护人员培训计划,科室每月开展医护疼痛相关知识讲座;每日晨间早交班时由科主任进行业务小讲课,并对前期工作进行小结;科室医护人员每季度进行专科知识考核,科主任、护士长通过交接班时间随时提问,提高医护人员疼痛专科知识水平。

2.3 规范癌痛评估程序

癌痛的评估是治疗癌痛的第一步,必须遵循“常规、量化、动态、全面”评估原则。癌痛患者入院后,医师及护士在8h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疼痛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每天常规进行评估;根据疼痛分值动态进行评估,疼痛时随时评估,实施镇痛后及时再评估,剂量滴定时每小时评估;借助数字评分法、脸谱法、主诉法等疼痛评估工具评估疼痛强度分值,准确绘制疼痛护理记录单及疼痛强度日平均分,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为医生调整用药提供病情动态。

2.4 落实癌痛的健康教育

病房公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内容;每季度更新疼痛知识宣传栏宣教内容;每间病房张贴癌痛评估方法;癌痛患者床头悬挂癌痛健康教育温馨图片;针对广大癌痛患者及家属存在的误区每季度组织一次集体宣教,并发放患者宣教手册;按照癌痛患者宣教流程实施了一对一宣教,即实施镇痛前给予癌痛知识和评分工具的使用等知识宣教,实施镇痛时给予药物知情同意等知识宣教,实施镇痛后根据用药途径按时评估疗效并适时给予药物相关知识宣教,包括服药方法,不良反应应对等。

2.5 实施科学镇痛措施

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遵医嘱按时发放口服药物,做到看服到口;预防给予不良反应应对药物,如胃复安、麻仁丸等;观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科室急救车备吗啡药中毒解救药物纳洛酮,规格为0.4mg/每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非药物镇痛措施,如心理调适、按摩、冷热疗法、牵引锻炼等;

2.6 细化观察与记录内容

根据疼痛强度动态进行评估,1~3分每12h评估,4~6分每6h评估,7分以上每1h评估;疼痛时随时评估;镇痛药物使用后再评估,皮下持续给药给予心电监护,30min评估,观察神志瞳孔及呼吸,及时发现吗啡中毒表现;皮下注射和口服即释片后30min评估疗效;随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给与处理。疼痛护理记录单挂床头,评估、处理后随时绘制疼痛记录单,详细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措施及效果,并保证记录内容与护理记录单一致。

2.7 建立癌痛患者出院随访制度

建立了出院患者随访制度,由疼痛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就登记患者随访档案,出院时再向患者告知电话随访相关事宜,在随访档案中注明出院时间,出院后1周根据患者的信息进行电话随访。

3 结果

在院内“无痛示范病房”验收时护理人员癌痛知识掌握率由之前的70%(合格率)上升到90%,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参与癌痛管理的能力较以前提高。113例患者3-3标准落实率达92%,有2名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超过4~5d完成吗啡滴定,有3名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经过请神经精神科会诊和心理咨询师个体心理维护后达到满意效果,有3名重度癌痛患者经过反复滴定,采用皮下泵持续给药达到了镇痛效果。患者出院随访率达68%。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护士满意度达95%,提出护士有时评估过于频繁和机械。

4 讨论

4.1 癌痛示范病房创建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处理癌痛的重视程度

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但实际操作中,对于患者的疼痛关注不够,处理过于被动,我们通过创建工作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疼痛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主动评估、主动宣教、主动观察、及时记录,从而提高了癌痛的治疗效果。

4.2 癌痛示范病房创建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护理癌痛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护士在癌痛控制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她是疼痛状态的评估者,是镇痛措施的落实者,是医生规范治疗癌痛的协助者,是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指导者,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为了适应这些角色所需要的能力水平,我们通过外出培训,请专家讲座,科内业务培训,晨间病案分析,学习医护口袋书等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规范化护理疼痛的能力。并通过规范的操作持续、有效地消除了患者的疼痛;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将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为了多渠道解决患者的疼痛伴随症状,科室现有2名护理人员自学充电,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为了达到资源共享,护理人员发挥善于总结的优势,共有2篇相关论文刊登在医学杂志上;对于顽固性重度疼痛的患者,为了达到止疼效果,医护协作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吗啡泵持续给药在重度疼痛患者中应用”,已广泛、安全的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4.3 癌痛示范病房创建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副反应自我处理能力

疼痛患者存在很多误区,如认为疼痛是可以忍受的,不到迫不得已不告诉医生,担心医生因处理疼痛而忽略肿瘤的处理;同时担心成瘾性,护士发放药品后,故意不喝或者自行减量;担心出院药物购买问题,而在住院期间自行减量蓄药;缓释片不按时服用,出现疼痛时才服药;缓释片服药间歇期出现爆发痛时拒绝药物解救;将缓释片咬碎服用;出现恶心、呕吐、头晕马上拒绝服药;我们通过疼痛相关知识宣教让患者正确认识了疼痛,主动诉说疼痛;在疼痛强度评估方面达到了医护患三方的一致;按时服药,积极应对毒副反应;并能够采用非药物止疼方法应对疼痛;帮助患者解决出院带药问题,电话回访患者在家期间的止疼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适时给予指导,提高了家属参与疼痛管理的能力与积极性。

4.4 癌痛示范病房创建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了患者痛苦

当患者在诉说疼痛时,我们给予及时的评估,同时给予正确的处理,患者痛苦马上解除,减轻了患者恐惧感,增加了患者的生活信心;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主动随时评估,按时准确发放止疼药物,适时做好健康教育,减轻了患者焦虑和无助感;出院后,疼痛护士电话回访患者,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

重视疼痛、研究疼痛、全面止痛已成为医学人文回归的标志性话题[3],近年来,疼痛研究已由疼痛控制转变为疼痛管理,疼痛管理需要多学科协作,并且,护士已成为疼痛管理的主力军,护士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镇痛措施的落实和效果,因此,应加大专科护士培训力度;在目前人力资源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方便护士记录镇痛过程,登记随访资料,同时便于资料的积累;住院患者只是癌痛患者的一部分,还有大部分患者借助麻醉卡定期到门诊开药,应加大门诊癌痛患者随访力度。

[1]胡丽娟,毛惠娜,王梅,等.综合医院癌症疼痛护理策略团队的管理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27-129.

[2]郑莹,李德录,许德凤,等.上海市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认知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93-395.

[3]叶美珍,章杰,张沂平.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现场评审护理环节情况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25-527.

猜你喜欢

癌痛病房规范化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