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乌尔国际湿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014-03-23朱瑶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1期
关键词:呼伦湖乌尔保护区

朱瑶

(中国水科院 ,北京 海淀 100038)

达乌尔国际湿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朱瑶

(中国水科院 ,北京 海淀 100038)

1994 年成立的中、俄、蒙的达乌尔国际湿地涉及俄罗斯的托列湖、中国呼伦湖和蒙古国的贝尔湖。文中通过该国际实地的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达乌尔国际湿地;托列湖;呼伦湖;贝尔湖

0引言

位于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流域湿地是呼伦贝尔草原最大的湿地。1994 年成立的中、俄、蒙的达乌尔国际湿地涉及俄罗斯的托列湖、中国的呼伦湖和蒙古国的贝尔湖。达乌尔湿地所包括的湖泊和湿地范围内分布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8 种,世界濒危鹤类有白鹤、丹顶鹤、白枕鹤 3 种。随着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以及保护区周边发展带来的挑战,研究达乌尔湿地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做好达乌尔湿地的保护工作,保护世界上仅存的多种自然结构及濒危动植物种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国际湿地建立历程

1992 年 7 月 1 至 10 日,在俄罗斯赤塔州召开了有中、俄、蒙环境保护专家和“国际鹤类基金会”代表参加的“三国四方会议”。会议讨论了在中、俄、蒙三国边境地区建立国际自然保护区的可行性。会议认为俄罗斯的“托列湖盆地”,蒙古的“乌拉扎河河谷”及中国的“呼伦湖”3 个地区,对于世界上仅存的多种自然结构及濒危动植物种类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赤塔会议精神,蒙古国在乌拉扎河谷建立了“蒙古达乌尔国家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联邦也扩大原有的托列湖自然保护区面积并改名为“达乌尔斯基国家自然保护区”。1986 年我国成立了地方级别的呼伦湖保护区,1992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呼伦湖(达赉湖)及连接呼伦湖与贝尔湖的乌尔逊河为主要保护区的 7 400 km2的达赉湖珍禽湿地及草原生态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多方努力,于 1994 年 3 月 29 日中蒙俄三国政府代表在乌兰巴托签署协定,同意在三国边境地区建立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范围包括中国的呼伦湖、蒙古国的贝尔湖和俄罗斯联邦的托列湖,2001 年该保护区被列入Ram sar 国际湿地公约。

2 国际保护区组织机构

联合委员会是国家层面的决策机构,由各国国家部、地方机构及保护区组成。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国际保护区工作组由 3个保护区成员组成,每年至少一次不定期会议。

联合委员会主要职责:制定并修改国际保护区章程;听取国际保护区的工作汇报;评估国际保护区的工作;审议、确定国际保护区工作计划,监督实施。

国际保护区工作组主要职责:执行国际保护区工作计划;向联合委员会报告工作情况;协调具体合作事宜。

3 目前开展的保护工作

自 1995 年至今,达乌尔国际保护区共举行了 4 次联合委员会会议,15 次工作组会议,30 余次联合科研考察、监测,宣传教育和交流会。涉及到的合作内容包括:联合监测;以水鸟为主的鸟类监测;以黄羊为主的哺乳动物监测;以草原植被为主的植物监测;联合宣传教育;儿童绘画比赛;儿童夏令营;社区沟通;宣传材料出版;技术交流与沟通——统一监测时间、技术标准;会议,通报情况;

经过十几年的合作,国际保护区的监测范围已经扩大到达乌尔草原区的东部,约 30 万 km2范围,影响力还在扩大。

4 面临的问题

1)气候变化威胁保护区湿地

最新的研究表明,呼伦湖及额尔古纳河流域近 50年气温有显著上升,全流域径流量有减少的趋势,径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 4—5月;在来流满足二卡湿地水量平衡的前提下,来流量的变化不是制约二卡湿地的因素 1。呼伦湖近年来萎缩的原因是上游来流量减少,气温升高,降雨量偏少。由于湖面萎缩,适合鱼类、鸟类栖息的面积随之减少,对呼伦湖湿地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胁迫 1。

中国针对这一情况,在呼伦湖与海拉尔河之间建立引水工程,每年能从海拉尔引水 3亿 m3到呼伦湖,补充湖水。并在呼伦湖与额尔古纳河河之间建立新开河,以保证呼伦湖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连通性。

2)评价标准不同引起争议

中国、俄罗斯以及蒙古国的环境标准和检测方法不尽相同。如中俄在有机物检出频率、检出限值存在差异。中国有机氯农药中林丹的检出限值是 0.000 2 mg/L, 而俄方为0.000 002 mg/L。同样,在监测方法上两国也存在不同的方法。各方对类似基础性标准或计算方法的认识不统一,成为影响各方达成共识的障碍。

3)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随着保护区周边人口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呼伦湖水系周边人类生活、生产用地面积由 1986 年的 4.2%增加到 5.7%,增加最多的是耕地,主要侵占了草地和林地的面积。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增加了产流,使该地区的径流深有所增加,也就意味着流域蓄水能力降低,湿地面积缩小。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今后保护区面临的问题。

4)国际法的实施带来的阻碍

俄罗斯是欧经会成员国,并是赫尔辛基公约的缔约方。赫尔辛基公约修正案一旦通过,可允许非欧经会成员国加入,并且公约可推广至与欧经会成员国有跨界水关系的地区,达乌尔湿地就是这样的区域。因此,在今后的跨界合作中国际法将会是俄、蒙提出要求的重要依据。

5 讨论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 2个方面加强保护区建设:

1)加强跨界基础性研究的合作。除保持传统的联合考察、监测等内容外,建议开展监测标准、方法和环境流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获得各方认可的评价标准,从技术层面为高层次的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提供技术支撑。

2)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俄罗斯是欧经会成员国并是赫尔辛基公约的缔约方。加强对该公约适用范围、发展动向的跟踪;并加强国内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执行力度,做好应对工作。

[2]廉茂庆.呼伦湖水系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9(12):24-26.

TV213

A

1002-0624(2014)01-0031-01

2013-11-21

猜你喜欢

呼伦湖乌尔保护区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坐在呼伦湖畔看星星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达乌尔黄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新巴尔虎写意(组诗)
世界的真相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专访乌尔善红卫兵大战日本僵尸会成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