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生长效应分析

2014-03-22吕霖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木荷马尾松

吕霖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生长效应分析

吕 霖

(福建省明溪国有林场,福建明溪 365200)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因其速生、丰产、优质等特点深受林农青睐,培育面积大。但杉木、马尾松林人工林往往形成单优群落,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并由此出现地力衰退,生态保护功能不强以及森林皆伐后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纯林物种单一,抗病虫和自然灾害能力差,林分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较差,森林总体效益不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1-2]。因此,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整体资源质量并恢复稳定性,增强其抗逆性等生态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也是当前林业研究的热点[3]。山杜英(Sylvestral Elaeocarpus)、木荷(Schima Superb)均为福建省乡土阔叶树种[4-6],其生长迅速,较耐阴,能够适应林下这种较荫蔽的环境。笔者尝试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木荷更新层树种培育试验,探明其生长规律与效应,以期为今后进行林下更新层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明溪县国有林场狗谷岒工工区马尾松大径材培育基地内,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海拔在500~800m,属低山丘陵地带,最高1 0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1.0℃,年均降水量1 782.5mm。土壤红壤,土层深厚。林下植被大多为高矮灌木、蕨类、五节芒、芒萁。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应林木生长发育。试验材料为1960年进行人工植苗营造马尾松人工大径材林。

1.2 试验设计 于2003年2月采用3处理,3重复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处理1为林下山杜英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于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山杜英,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2为林下木荷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木荷,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3为空白对照(ck)。期间更新层的抚育管理措施一致。每个小区面积400m2。

1.3 数据调查与分析 于2012年11月进行数据调查,分别测量树高、胸径,并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蓄积,统计其小区平均值作为小区代表值。数据分析利用Excel2003进行计算,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后,用Q检进行多重比较。

马尾松、山杜英蓄积计算采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用表》公式计算:

马尾松蓄积计算公式:V=9.492 41E-05×D1.832 224×H0.819 726

山杜英蓄积计算公式:V=5.276 43E-05×D1.882 161×H1.009 317

木荷蓄积计算采用曾永祥木荷二元材积表的研制公式[7]:

木荷蓄积计算公式:V=0.000 068 01×D1.865 613×H 0.918 129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林冠层马尾松林生长影响endprint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生长效应分析

吕 霖

(福建省明溪国有林场,福建明溪 365200)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因其速生、丰产、优质等特点深受林农青睐,培育面积大。但杉木、马尾松林人工林往往形成单优群落,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并由此出现地力衰退,生态保护功能不强以及森林皆伐后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纯林物种单一,抗病虫和自然灾害能力差,林分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较差,森林总体效益不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1-2]。因此,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整体资源质量并恢复稳定性,增强其抗逆性等生态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也是当前林业研究的热点[3]。山杜英(Sylvestral Elaeocarpus)、木荷(Schima Superb)均为福建省乡土阔叶树种[4-6],其生长迅速,较耐阴,能够适应林下这种较荫蔽的环境。笔者尝试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木荷更新层树种培育试验,探明其生长规律与效应,以期为今后进行林下更新层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明溪县国有林场狗谷岒工工区马尾松大径材培育基地内,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海拔在500~800m,属低山丘陵地带,最高1 0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1.0℃,年均降水量1 782.5mm。土壤红壤,土层深厚。林下植被大多为高矮灌木、蕨类、五节芒、芒萁。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应林木生长发育。试验材料为1960年进行人工植苗营造马尾松人工大径材林。

1.2 试验设计 于2003年2月采用3处理,3重复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处理1为林下山杜英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于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山杜英,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2为林下木荷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木荷,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3为空白对照(ck)。期间更新层的抚育管理措施一致。每个小区面积400m2。

1.3 数据调查与分析 于2012年11月进行数据调查,分别测量树高、胸径,并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蓄积,统计其小区平均值作为小区代表值。数据分析利用Excel2003进行计算,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后,用Q检进行多重比较。

马尾松、山杜英蓄积计算采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用表》公式计算:

马尾松蓄积计算公式:V=9.492 41E-05×D1.832 224×H0.819 726

山杜英蓄积计算公式:V=5.276 43E-05×D1.882 161×H1.009 317

木荷蓄积计算采用曾永祥木荷二元材积表的研制公式[7]:

木荷蓄积计算公式:V=0.000 068 01×D1.865 613×H 0.918 129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林冠层马尾松林生长影响endprint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生长效应分析

吕 霖

(福建省明溪国有林场,福建明溪 365200)

摘 要:在福建明溪进行马尾松林下山杜英、木荷更新层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和木荷更新层培育,均能显著促进上层马尾松林生长。坡位对马尾松复层林经营中的上层林木和更新层树木生长均有着显著性影响,其优劣排序为下坡>中坡>上坡。因此,木荷和山杜英均为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更新层培育的优良树种。

关键词:林下更新;马尾松;山杜英;木荷

中图分类号 S718.51;S725.7;S79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103-0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因其速生、丰产、优质等特点深受林农青睐,培育面积大。但杉木、马尾松林人工林往往形成单优群落,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林分的抗逆性和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并由此出现地力衰退,生态保护功能不强以及森林皆伐后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纯林物种单一,抗病虫和自然灾害能力差,林分结构不稳定,生态功能较差,森林总体效益不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1-2]。因此,调整林分结构,提升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整体资源质量并恢复稳定性,增强其抗逆性等生态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也是当前林业研究的热点[3]。山杜英(Sylvestral Elaeocarpus)、木荷(Schima Superb)均为福建省乡土阔叶树种[4-6],其生长迅速,较耐阴,能够适应林下这种较荫蔽的环境。笔者尝试在马尾松林下进行山杜英、木荷更新层树种培育试验,探明其生长规律与效应,以期为今后进行林下更新层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设在明溪县国有林场狗谷岒工工区马尾松大径材培育基地内,位于武夷山脉东南侧。海拔在500~800m,属低山丘陵地带,最高1 000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侯,年平均气温17.8℃,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11.0℃,年均降水量1 782.5mm。土壤红壤,土层深厚。林下植被大多为高矮灌木、蕨类、五节芒、芒萁。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应林木生长发育。试验材料为1960年进行人工植苗营造马尾松人工大径材林。

1.2 试验设计 于2003年2月采用3处理,3重复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处理1为林下山杜英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于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山杜英,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2为林下木荷更新层培育,2002年进行透光间伐后,保留马尾松密度在354~384株/hm2,林分郁闭度0.5~0.6,2003年2月进行人工栽植木荷,种植密度为1 500株/hm2;处理3为空白对照(ck)。期间更新层的抚育管理措施一致。每个小区面积400m2。

1.3 数据调查与分析 于2012年11月进行数据调查,分别测量树高、胸径,并采用相应的公式计算蓄积,统计其小区平均值作为小区代表值。数据分析利用Excel2003进行计算,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后,用Q检进行多重比较。

马尾松、山杜英蓄积计算采用《福建省森林资源调查和经营用表》公式计算:

马尾松蓄积计算公式:V=9.492 41E-05×D1.832 224×H0.819 726

山杜英蓄积计算公式:V=5.276 43E-05×D1.882 161×H1.009 317

木荷蓄积计算采用曾永祥木荷二元材积表的研制公式[7]:

木荷蓄积计算公式:V=0.000 068 01×D1.865 613×H 0.918 129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林冠层马尾松林生长影响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荷马尾松
檫木与木荷混交造林效果比较分析
已经谁备好了
广西南宁木荷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马尾松栽培技术及抚育管理
修剪对木荷生长的影响及通径分析
马尾松松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不同地形条件下木荷幼林生长状况
木荷苗不同年生移栽技术探讨
马尾松中龄林采脂效益分析
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