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电影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2014-03-22李冬梅康冰

关键词:英文人文素质教育

李冬梅 康冰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英文电影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践探索

李冬梅 康冰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22)

发挥英文电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中值得探索的方向。试析英文电影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阐明以英文电影为载体的大学英语教育比传统教育手段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以期在此基础上探索以英文电影为载体的英语教育新模式。

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实践

随着高考改革推进,英语教育应试化模式将逐渐改变,高中阶段英语基础教育和大学阶段英语拓展教育比重得以调整,这意味着作为英语拓展教育的大学英语教育在承担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更兼具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高水准人文素养的任务。“大学外语教学要淡化工具性,强化人文性”[1],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提供更为丰富、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利用更贴近学生、更着眼未来、更具实效的教学载体,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传承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英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无疑是一个兼具传播知识、陶冶情操、内化思想、提升素养的有效载体,应在大学生英语拓展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英文电影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载体,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以英文对白为主体、以英美文化为背景的英文电影,无论从发展历史、类型模式,或从内容表达、思想内涵,还是技术手段、艺术水准等方面,都在电影工业、行业中占据绝对优势,其广泛的影响面、深远的影响度,是目前以语言为类别区分的其他电影无法比拟的。英文电影本身的特质使其在探索人性、反映现实、展现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等提升人文素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文电影承载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每部电影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各有不同,通过意大利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所说的“‘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的完美结合”,观者经常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影片中角色生活经历来弥补自身某些缺失,对观者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但由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缺乏直观性与生动性,难以对学生形成强烈吸引力,更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学目的,凡是服务于这一理念,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可行教学方式都应被采纳吸收[2]。因此,在多样化教育载体选择中,通过英文电影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显然是一种有效方式。电影几乎对所有人都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寓教于乐、微言大义的教育优势比课堂说教更具直观性和实效性。英文电影以英语和图像结合的呈现方式,将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完美融合,是提高英语水平、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英文电影主题多种多样,大到国家与民族振兴、人生价值思考,小到人际沟通、幸福家庭建设等,对学生情感素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以及意志品格等人文素质教育可产生重要影响。

二、英文电影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3]“相对于‘专业化’教育而言,主要是培养现代社会中合格‘公民’和健全‘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使其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形成,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4]可见,人文素质教育涵盖了文化素养、创新思维、情感意志和人生价值等不同层面。英文电影具有形象逼真、生动具体等优点,便于大学生观察、想象,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人文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英文电影这一教育载体,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把握成长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增长人文知识,拓展文化视野

历史题材英文电影和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大多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加工而成,承载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明积淀,反映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涵盖历史、政治、法律、文学以及哲学等人文知识。

一直以来,由于课堂条件及课程设置等因素限制,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接触到西方历史知识,对历史缺乏清晰认知,对课堂内容产生困惑。相对于零碎、平面的教学方式,由历史题材改编的英文电影可以较为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历史。比如,《勇敢的心》《亚历山大大帝》《亚瑟王》《珍珠港》以及英国影片《铁娘子》等英文电影会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而不同影片人物展现的各种优秀品质也值得学习借鉴。华莱士为自由而战的执着、亚历山大对敌人的宽厚相待、亚瑟王对朋友的有情有义等优秀品质,都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将自身感情投射到人物身上,感受到历史人物特有的人格魅力,丰富精神世界。优秀历史题材的英文电影,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本身的意境与厚重,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特定时代的历史和现实。

随着快餐文化时代的到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多种多样的信息充斥生活。信息的迅速更新与短、精、快的阅读节奏,使大学生对深度阅读内容冗长的名著失去兴趣。基于此,观看英文原著改编的英文电影不失为辅助阅读的有效手段。西方经典人文主义教学观指出,要通过广泛阅读和背诵“优美雅致的名家经典名著”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和人文素质修养[5]。目前,由经典名著改编成的英文电影数百部。除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美国小说《飘》等传颂度广的小说早已拍摄成电影外,英国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澳大利亚小说《荆棘鸟》等也都纷纷被改编成电影。短时的影像表达虽不能尽显原著文字的韵味与深度,但至少可以让学生了解梗概,从广度上拓展人文知识,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模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念等,从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不仅对经典名著学习是有益补充,更对经典名著推广与普及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可能会因为对电影产生兴趣,重新阅读名著,找回阅读乐趣,改变阅读习惯,使欣赏英文电影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媒介。

(二)激发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对于直觉和想象力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比智育更具功效。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载体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并发展审美直觉和想象力,英文电影对此具有独特优势。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大脑两个半球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电影的出现是艺术形式的历史性突破,是科技手段在艺术上运用的重要里程碑;而科幻类型题材电影的出现则是人以无尽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光影世界里开辟的一片新疆土,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科研能力和制作技术的折射。当年美国《星球大战》成为电脑特效技术的开山鼻祖,拍摄出令观众叹为观止的场面,如今《阿凡达》《地心引力》等电影采用3D技术,使电影视觉效果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虽然科幻电影中描述人类未来总是伴随着灾难和毁灭,但是电影对它的表现也恰恰印证了人类对自身的反醒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已知事物、知识反复灌输,而对想象力、创新能力关注不够。长此以往,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普遍不足,这也是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后果。对大学生而言,科幻电影可以促使他们展开丰富想象,进行奇特设想,训练创造性思维。抛开一些理性因素,暂不考虑科幻电影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否实现,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更重要,这不仅是学生进行创造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敲门砖。突出科幻电影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鼓励年轻人发挥想象力、发展思维,加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从事科研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丰富情感世界,塑造意志品质

人文素质教育是在熏陶、感染中对人的精神起到激励、净化、升华作用,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它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大学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处于步入成人阶段的迷茫困惑时期,易陷入来自学习、生活各方面压力和困难之中,需要积极评价和正确引导,选取高质量、有正能量、有说服力并且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电影尤为重要,促使学生受到心灵洗礼,从而丰富情感世界,塑造美好意志品质。

励志类英文电影讲述的故事更具真实感和可信度,具有感染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美丽心灵》故事原型是美国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英俊而古怪的纳什早年就有惊人的数学天赋,享有国际声誉。但纳什出众的直觉受到精神分裂症困扰,使他向学术最高层次进军的历程发生改变。面对这个曾经击毁许多人的挑战,纳什在妻子艾丽西亚相助下,毫不畏惧,顽强抗争。经过几十年艰难努力,终于战胜病魔,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处在病魔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驱使,决心寻找使自己恢复常态的方法。通过意志的力量,疾病没能阻止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事业成功也源自于那个爱护他、支持他的伴侣。纳什所拥有的美好情感、美丽心灵和美满爱情,令对美好人生充满渴望的观影者深深感动。又如经典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成功诠释了一个智障儿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财富,阿甘不会刻意去表达,但他却懂得超越的真正价值——不断尝试,不断奔跑,不断做他认为该做的事。《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安迪从灵魂到肉体获得拯救的过程。在15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不妥协于命运的摆布。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生命价值和希望与绝望、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

通过英文电影这一有效素质教育载体,学生情感、意志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无论是纳什的毫不妥协,阿甘的坚韧执着,还是安迪的忍辱负重,都可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强烈震撼,让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真正感悟亲情、爱情和友情,在走向成熟的道路上塑造不畏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四)理解现实和人性,启迪人生意义

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人性开发与培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独特作用。优秀而经典的英文电影在揭露社会现实、刻画人性善恶、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人性的美是内外兼修中达到的一种境界,不适于课堂讲授,通过用心体悟经典人性电影,促使学生获得自觉的道德、法制意识,引导学生理解并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对现实的揭露、对人性的诠释更有深刻性和说服力,如《现代启示录》《珍珠港》《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等。《珍珠港》虽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背景,但宏大的战争场面并没有将细腻的人性掩盖,亲情、爱情、友情、对国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全部融于这场悲壮的战争中。从表面上看,它没有批判、没有赞美、没有同情,但这一切都在暗中进行,任何一个观者都感受到了:它在批判侵略,它在赞美勇敢,它在强调热爱,它在同情死难者。《辛德勒的名单》将二战时期屠杀犹太人的历史搬上银幕,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更包含对那一时期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的期盼。

电影欣赏本身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过程。《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主人公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已逝去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跟随面条的美国往事,回首其一生动荡起伏的经历,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勾起对现实生活的浮想,感悟岁月的价值与生命的真谛。在学生成长成熟过程中,能用自身的人生阅历、经验、知识去体悟电影中传递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启迪生命意义,理解处世哲理,无疑是最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最好的间接人生体验。

三、英文电影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一)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多维度开展电影赏析

以往“英文电影赏析”课都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然而目前我国大学基础英语教育与专业英语教育的界线逐渐模糊,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考试难度等趋于一致。大学英语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与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的语言能力目标已非常接近[6]。因此,可以针对全校大学生开设“英文电影赏析”类选修课程,推行课内教学与课后自学并行的教学方式。加强大学生对英文电影赏析课程选修的引导和指导,通过英文电影为学生提供真实语境,提高英语语感和听力水平,并从表达情感、培养内涵、了解西方文化等方面,发挥英文电影对人文素质的应有作用。

从实践层面看,课内教学可安排每周2学时,14个教学周共计28学时,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可得到2学分。教师在有限课时内应最大限度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和信息,采用导视播放、内容讲解、理解练习等多个环节结合,引导学生对电影中关键场景发表评论,并对英文电影主题进行讨论。在英文电影选取方面,可成立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小组,根据观影经历及客观评价,也可以让学生推荐感兴趣影片,最后由教学小组集体审议通过。经过筛选的高质量影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在情感塑造、素质培育方面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在课内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影片经典台词进行听写以及背诵,例如:

(1)Land is the only thing in the world worth working for,worth fighting for,worth dying for. Because it is the only thing that lasts.

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为之工作,为之战斗,为之牺牲的东西,因为它是唯一永恒的东西。(《乱世佳人》)

(2)You know some 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

(3)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一个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好东西是不会消亡的。(《肖申克的救赎》)

以上励志台词的背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进而把握命运。在课后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影片模仿表演,选取片中精彩片段进行配音练习,或者采取台前表演形式。经过课后准备和练习,学生们可以在下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成果。这样的练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大学的英文电影赏析课不应流于形式,只停留在“赏”的层面上而不注重“析”。学生在观看精彩电影资料后,用英语写下对影片的理解及感悟。通过英文影评写作既可以提高学生英文写作水平,使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又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力,从思考社会、思考他人到思考自身发展,进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如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光辉岁月》《换子疑云》《永不妥协》《弱点》等内涵深刻、发人深思的佳片,必然引发其深入思考,这样的思考与评价过程在不经意间实现开启学生心智,提升人文素养的教育目的。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超出了英语语言技能训练范畴,更是对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人格塑造的支持,拓展、提升了英语教学功效。同时对电影课程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探索电影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使电影课教学过程寓教于乐,融知识与交往为一体、教育与自我教育为一体、教学和个性发展为一体。

(二)运用网络技术,开发英文电影人文教育平台

网络教学具有不受课时和课堂条件制约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等优势,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新教学内容,收集既具有教育意义又适合英语学习的影片,投放到该课程网站,方便学生观看。适合的影片可以使学生找到讨论话题,激发学生讨论热情,进而启迪学生思想。对于一些通过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教师可以配上原著英文电子文本材料,提供作家生平、作品阅读与评论等与原著相关网址超级链接,方便学生根据需要和已有英语水平,自行制定学习计划。

随着Web 2.0技术的产生,网络从静态的信息媒介转变为动态的交流平台,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软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7]。大学生更是应用这一新技术的主力军,通过网络创建英文影视人文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开展微博、微信教学尝试,其便捷性使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学活动,分享各种文字信息、影音信息等,将教师和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达到最佳学习和教学状态。

在具体实践层面,教师可以建立课程微博、微信群、QQ群,让选择该课程以及对该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进来,随时随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挖掘讨论主题,发表与影片相关的看法与信息,比如人物个性理解、人物心理分析、故事情节讨论、主题思想把握、影片社会意义思考等等。也可以交流影片语言特点,与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英语表达,更可以交流欣赏电影学习英语的经验与感悟,这样既可以练习英语,又可以引导校园舆论,深入思考优秀影片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加深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创新“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可以不断开发与这类课程相关的、符合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增强英语电影教学的吸引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升电影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通过举办英文电影观影节、英文影视配音大赛、英文影评征文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认同与指导,提升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硬件和软件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教育主题和大学生实际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同时,可以把校园文化活动与课堂实践相结合,在课上进行电影分析与讲解,在课下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深化,利用学生兴趣点进行深度引导。

四、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必然经历尝试、探索、总结、升华的过程,英文电影的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当前,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仍处在改革探索阶段,虽然一些高校已开设相关英文影视课程,但是没有统一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许多高校在开设课程时有一定随机性,以教师意愿为主。在教学内容上完全由教师凭喜好确定,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习和影片欣赏,忽略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难以实现深度育人目标。

为此,一要深刻认识英文电影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高度,加强课程顶层设计,系统开发相关课程,把英文电影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建设,增加学分。二是在英文电影选择上,要保证影片思想性、健康性和艺术性[8];教授形式多样化,更多地引导学生互动,提升学生创造力。三是学校应重视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师资团队建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英文电影教学质量,增强电影课程吸引力。四是在软硬件条件上给予一定支持,改善多媒体教室硬件条件,满足电影播放要求;在综合评定及相关考评中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为包括英文电影人文素质教育在内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1]张绍杰.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行动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

[2]梅翠平.中西通识教育模式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2(24).

[3]任玲艳.高校人文氛围的营造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7).

[4]孙国宾,李梦,陆开宏.国内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及其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2(1).

[5]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外国语,2010(6).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7]刘丽敏.微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优势[J].常州大学学报,2013(6).

[8]王霞.英文电影欣赏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电影文学,2011(23).

C961

A

1672-3805(2014)04-0097-06

2014-03-15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G2012010569)

李冬梅(1979-),女,黑龙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英文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绍兴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