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南国最大山地草场渝鄂边界七曜山72小时穿越记

2014-03-22文图高原

城市地理 2014年11期
关键词:石柱风力

文图+高原

行走南国最大山地草场渝鄂边界七曜山72小时穿越记

AHike to Mount Qiyao

文图+高原

徒步线路:重庆→石柱→三河乡→石峰村→漆树坪→万寿寨→花果坪→龙池坝右干渠→三台坪大水洞→鱼泉口→石梁村→堰塘湾→龙池坝大水库→小龙池宿营地→硝洞湾废矿→狮子坪风力发电场→洗新乡→九蟒村→关刀岩→毛滩河峡谷→金铃乡→天上坪村→天上坪风力发电场→七大山包草场→杉树垭口→女儿寨→羊耳山→铜锣关→鱼木寨

路程:徒步行程70公里

队伍:6人

历时:3天

方式:S式纵横徒步穿越

线路背景:七曜山,亦称齐岳山,位于渝鄂边界(石柱、万州、利川)。自重庆石柱进入利川境内后,由西南向东北绵延,莽莽苍苍,长达125公里,总面积10564.4公顷,主峰1911.5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场。因地处险要,七曜山自古就是荆楚、巴蜀中间地带的天堑屏障和军事要地,山上曾设有七处关隘,明末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首领刘太仓等在山上立营,坚守九年之久;后川楚白莲教借助天险,大败清军;1934年红三军也曾在此安营扎寨,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敌军,故有“万里城墙”之美誉。

难度指数 ★★★

强度指数 ★★★★

风景指数 ★★★★

英文导读:Every hiker should not miss Mount Qiyao. Because it is the biggest mountain meadow in the south. It is covered by animal and plant life. Rivers and castles are also beautiful.

第一天穿野路迷途漆树坪,探古寨觅巾帼遗迹

线路:重庆→石柱→三河乡→石峰村→漆树坪→万寿寨→花果坪→龙池坝右干渠→三台坪大水洞→鱼泉口→石梁村→堰塘湾→龙池坝大水库→小龙池宿营地

根据出行前的线路规划,我们将此次徒步的起点设在石柱三河乡,坐车从主城出发,三小时后就抵达。一行六人沿着三河乡镇机耕道走至石峰村,再由乡道旁的小路开始进山。走到半山,一条崎岖不平的机耕道横亘在面前。沿着这条路盘桓而上,不一会儿,GPS定位指示到了一个叫宝峰村的地方,可这不在我们行程的规划线路以内。一问当地村民,才知道方向走偏了。一位姓谭的老乡带着我们绕过散落村头的巨石阵,踏过高低不平的田埂,重新找到了村后进山的小路。老乡告诉我们这条路是他们以前放羊的山路,现在道路已经荒芜,所以行路必须特别小心。

告别老乡后一路朝上行进,四周渐渐被林木覆盖,时有悬崖陡壁峭立脚边。沿途已经没有了山下的晴朗和微风,只见山雾缭绕,有山雨欲来的阵势。再往前走,森林越来越密,道路越来越窄。众人心里都明白,这个季节,正是毒蛇肆意横行的时节,崇山峻岭里面处处隐藏着危险与杀机。众人不得不仔细聆听周围微小的动静,小心翼翼地前行。

渐渐地,各种野草遮挡了本来就比较窄小的山间道路,我们只能凭着丰富的户外经验判断道路和方向。越往深处走,林木越茂盛,到后来几乎已经遮天蔽日,光线非常阴暗。祸不单行的是,云雾间开始飘起了蒙蒙细雨,我们不得不冒着小雨摸索着探路。就这样,全身裹着汗水和雨水,我们又上升了近五百米的高度,终于到了这段野路的终点——漆树坪。

漆树坪不过是一片长满杂草的荒坝子,但在密林深处,就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坝子也显得弥足珍贵。由于是连续的上坡穿越,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一见到草坪,顾不上被细雨打得略显湿露的草丛,纷纷躺倒下去。

短暂休息之后继续当天的行程,接下来是一段长长的缓坡机耕道,路的尽头,一条很陡的隐没在丛林和荒草之间的石梯步道出现在众人面前。按照GPS的提示,我们已经来到了闻名遐迩的石柱万寿寨的西寨门进山道前。万寿寨曾是秦良玉晚年筑寨御敌的地方,依次分为前、内、后三寨。寨子南北都是刀削斧劈的悬崖陡壁,东西两面有路可以进寨。我们沿着步道攀登了近两个小时,终于走到后寨的“仙人洞”,只见此处峭壁悬空,崖下残存着许多的摩岩造像和碑刻,许多文人墨客在岩壁上留下的拜谒题咏,斑斑驳驳间显露出岁月的沧桑。

从我们所在的西面驻马关要上到前寨门,需要经过两座寨门,中间以山脊为梯,宽约一米,左右都是百丈深渊,望之令人胆战心惊。第一道寨门上有一副石刻对联:“奇水齐山此间亦有奇杰,寿民寿国随在可为寿徵。”门额上“万寿山”三个字遒劲有力,相传为秦良玉手迹。第二道寨门旁原有炮台两座,直对驻马关,飞炮径达,人无处躲藏,马不能避。

从第二道寨门东行约两三百米就是内寨。内寨是万寿寨的最高处,海拔近1600米,地势相对平坦宽敞,为当年秦良玉的兵营。寨内建有旗台、官厅、点将台、练兵场、军营和瞭望台等,现在隐没在灌木杂草之间,依稀可见。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在这高山顶上竟然有一眼“纵横丈八尺,泉涌而甘,冬春不凋,可济数千家”的山泉,是当年供山寨内外军民饮水的“官井”,至今仍然流水潺潺。

另外,石柱最有特色的标志性自然景观——男女石柱,分别位于山寨的南北两侧,高约100米,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可惜此时云雾缭绕,石柱身影隐约难见,只能见到柱身四周均为裸露石岩,黑白相间,凹凸映衬。

我们一路匆匆下行到寨脚,顺着一条坎坷不平的机耕道往西走到半山腰的花果坪,这里又可以看见透过云层的阳光了。从这里顺着龙池坝右干渠一路向下,经过三台坪的大水洞,又经鱼泉口、龙池坝大水库,终于在天黑尽之前到达了当天计划的宿营地小龙池。

小龙池是一个小小的村组,因靠近一汪湖水而得名。它地处七曜山主脉的脚下,是第二天行程最好的出发点。我们在老乡家里得到了蔬菜、水和其他生活必须物质的补充,在湖边的一块空地上露营休息。

第二天七曜山初见巨型风车,毛滩河峡谷水路惊魂

线路:小龙池宿营地→硝洞湾废矿→狮子坪风力发电场→洗新乡→九蟒村→关刀岩→毛滩河峡谷→金铃乡→天上坪村→天上坪风力发电场

这里是狮子坪风力发电场,也是重庆第一批风力发电装置。离我们距离最近的这台风力发电风车,是发电场的第二十五台,也是位置最遥远的一台。随后,众人沿着石子公路在山梁上行走,周边松涛阵阵,山雾缭绕,很快就走到另一台风力发电风车处。朝前望过去,前方连绵不断的高山顶上,又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风车的身影,如同翩翩蝴蝶在旋转着它们银色的美丽翅膀。

领略了狮子坪风力发电车壮观的景象,众人又沿着一条石阶古道朝着山的另一面向下走。经过一道叫做“狗鼻子”的陡峭崖壁的时候,由于道路已经破损了一半,外侧又是万丈深渊,我们只能贴着崖壁往前挪步。两名女队员感觉有些害怕,只好先把背包取下,大家挨个传递过去,她们才空手小心翼翼地挪了过去。

右页图:登上七曜山的山脊,一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沿着山线一字排开,看到此景的我们都被震惊了。

接着又拐过两道弯,过了垭口后石阶路一下子不见了,前面出现了新修的台阶道和笔直的硬化路面。这样的路况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突如其来的幸福。一路快行,经过了田野和村落,众人于中午时分到达了袖珍小乡洗新。在这个不足两百米长的小街上午餐和休整之后,又开始继续前行。

沿着蜿蜒曲折的机耕道,众人又翻山越岭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了新乐乡的九蟒村。这里村舍古朴原始,斜依在半山之间,梯田环绕周边,风光绝美,而村落正前方两座山峰间立着一道巨大的岩壁——关刀岩。群山万仞之间,关刀岩如同一柄关公耍过的大刀,直插在两道峡谷的交叉之处。据当地百姓口述,被这把“关公刀”砍下的坏人人头落在了一个叫“买卖胎”的峡谷深处,变成了一块顽梗的黑色巨石,每日忍受着流水的无情冲击,等待着重新投胎为人。

左页图:万寿寨因明末著名将军秦良玉在此筑寨御敌而远近闻名,这里保留了当时防御工事的大部分遗迹,寨北寨南各有酷似男女的石柱耸立,称为“男石柱”、“女石柱”,是石柱的象征。

在关刀岩脚下有一条名叫“毛滩河”的河流,发源于七曜山的金沙岭,在崇山峻岭间默默流淌了千万年。因为沿岸地势极为险峻,常年云遮雾绕,最深的峭壁落差高达千米,人们站在山腰听得见流水的喧哗声,却难以看见它的真面目,所以自古就有“宁翻千座山,不过毛滩河”的说法。

经过商议,众人决定一探究竟。沿着小道一路向下,终于走到关刀岩下的毛滩河峡口。这里是七曜山的最低处了,我们要从这个峡口出发,沿着毛滩河峡谷缓缓而上,重新回到主峰的山梁。

左右页图:发源于七曜山的毛滩河,因为沿岸险要的地势,很难窥其全貌。不过喧哗的流水声,总是提醒着我们这条河的存在。

下图:从下面仰望关刀岩,这块巍峨的巨岩犹如天地间一把大关刀。据当地传说,这把“关刀”专斩从底下走过的坏人。

为了看到毛滩河最美的风景,我们决定下到岸边,沿着河边的小道前行。经过一番探寻,我们找到一条看似有人走过的小道,这条小道朝岸边延伸下去,顺着小道下行,拐过两道弯,路却越来越狭窄,慢慢就没了踪影。耳边河水喧闹,却看不见水的影子。众人只好往茅草和灌木丛中使劲前钻。在钻过几大片高过人头的茅草丛之后,终于看到了如丝带般弯曲飘舞的毛滩河。

潘云摇了摇头:赵师长有令,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把你送进衢州城。现在我就是那个最后一个人,除非我死了,不然我是不会让你一个人去冒险的。

河边小道坎坷不平,行走其上,不得不时常淌水以翻越被峭壁阻挡的道路。虽然现在已是仲夏,但来自深山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一路走过渡口塘、香树塘、葫芦塘、环石梁、大洞塘河岩桑塘之后,前面遇到了最艰险的三角桩。三角桩是由三块巨石组成,河水汹涌着从巨石的缝隙中挤过,河道两边是悬崖绝壁,凶险逼人。河岸没有任何地方供人攀爬,我们被阻挡在了巨石后面。

正在一筹莫展时,还是户外经验丰富的“黑哥”背起吊绳跳进齐腰深的河水,奋力走到河的对岸,他把绳子绕在巨石上栓牢,然后大家依次紧握绳子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此时大家的衣服裤子都已湿透,贴在身上走起来更加吃力,但没有人叫苦,尤其是队伍的两位女队员。

过了千层岩和罗锅凼,河水变得更加迅疾,大家估计天色将变,决定寻路上到坡岸。不久,终于找到稍微缓和些的岩坡,开始登踏着凸起的石楔,往上一步一步攀登。由于峡谷幽深,太阳长年无法照射到谷底,崖壁上长满了青苔,十分溜滑。我们一点点往前挪,既不敢往下张望,更不敢往上仰视,只能屏住呼吸,尽可能把身子贴住岩石,紧紧扣住可以依靠的凸石向上爬,不久后,众人进入到一片草丛和荆棘,这才摆脱了悬崖的威胁。穿行一阵后,终于回到了山腰的土路上,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上图:一段爬满青苔的石楔,稍不注意,就有跌倒的危险,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一点点向前挪动。这也是此行最危险的地段之一。

接下来,沿着崎岖不平的乡道前行,过了好几个穿山洞就下到了金铃乡。大家在此稍事休整,补充给养,就开始了重新攀登七曜山主峰的行程。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力攀登,我们回到了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体主梁。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朝着与湖北利川交界的冷水方向快速前行,终于在日暮之前,赶到了利川与石柱边界的天上坪村附近。天上坪村的黑大包是七曜山高山草场的七个大包之一,在这里既可以俯瞰石柱这边的冷水乡,又可以望见利川那边的乡场白羊塘。我们在一处离村落较近的草坪鹿角石扎下营来,这里也是利川风力发电的核心区。整个夜晚,呜呜的山风带动着风力扇叶不动地转动着,让我们的睡梦多了一些来自中世纪的浪漫色彩。

第三天再上七曜山脊梁,寻古访幽天下第一寨

线路:天上坪风力发电场→七大山包草场→杉树垭口→女儿寨→羊耳山→铜锣关→鱼木寨

清晨醒来,四周的云雾更加浓厚了。在惊叹于七曜山梦幻的云山雾海时,新一天的行程又拉开了帷幕。拔营出发不远,就是连续不断的大草场。只见草场上牛羊成群,一派高原牧场风光。沿辽阔的草场一路走去,最吸引我们的还是雄健奔跑的马匹。马群开始对我们这些“陌生人”非常警惕,试图跑开。但久而久之,见我们毫无恶意,也渐渐接受了我们,恢复到平时的常态。

在马场附近的垭口,一片绿悠悠的草地上散乱地摆放着好些岩石块,一问路人,说是被风吹到这里的。大家还将信将疑的时候,一阵风刮过,我们的女队员“鱼儿”差点被吹得站立不住。路人说这是最普通的风了,众人这才相信真会有“风吹石”的事情发生。

在平阔宽敞的大包草场上行进了好几个小时,众人开始一路下行朝石柱、万州和利川交界的谋道镇走去。山势虽在渐渐降低,但山路一直时上时下,蜿蜒不平。翻过杉树垭口,又过了女儿寨、羊耳山和铜锣关等几座不大不小的山岭后,我们终于走到了这次行程的最后一后一站——鱼木寨。

通往山寨的道路虽然是石板老路,但其陡峭程度远远超过了之前走过的任何一座山寨。我们向上走的时候,走在后面的队员几乎可以平视前面一位队员的脚后跟。从山脚的鸡公塘到第一个村落张风坪,一路陡坡,难以歇脚,等到了一块平地时,大家早已大汗淋漓。再往上攀登了近一小时,已到山寨的半腰。石阶旁突然出现一条伸向岩壁的小路,看上去狭窄隐蔽。出于好奇,我们顺着小道向前走去,竟然发现了一户岩居人家。

这家人把岩壁当作墙壁和屋顶,前墙用条石垒砌,门前用几根石柱支撑。主人正在旁边的羊圈劳作,细问之后才知晓,原来这里很早之前就有人居住,后来那人做布匹生意赚了钱,不愿意再过寂寞的崖居日子搬走了。这位姓谭的小伙子砍柴路过此处,觉得非常喜欢,就带着妻子儿女搬了进来,一直住到今天。和谐恬静的岩居生活使得我们这些在大城市滚滚烟尘中生活的人们羡慕不已。

下图:通往山寨的道路基本都是石板铺的老路,但是相当陡峭。而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居然在小道旁发现了一户隐居于此的岩居人家。

离开岩居人家,我们走上一路盘桓的陡直山道,不远处,一道古关隘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石壁上苍劲地题刻着“三阳关”三个大字,旁边是一垂直九十度的石梯——“手扒岩”,这里就是“天下第一土家古寨”鱼木寨的第一道关口。众人沿着在岩壁上开凿出来的古栈道缓缓前行,三阳关一过,就上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坡地鱼翔嘴,只见村寨伫立,一派田园风光。

之后就是一道山脊陡坡路,一路到达鱼木寨的中心——鱼木村。寨门处是用巨石修成的门楼,建于清嘉庆四年,仅有一宽约两米的石板古道通入寨内,道两侧陡入深渊。寨楼内右墙嵌刻碑文一篇,记述了为防白莲教兴建寨楼始末,字迹清晰,保存完好。据传,鱼木寨原叫做成家寨,因马、谭两大土司连年征战,谭土司困守山寨,马土司久攻不下。一天,谭土司派人从山寨抛下活鱼无数,就是想告诉马土司,“别费劲了,想攻克此寨,如缘木求鱼也!”马土司也悟出此意,望着活鱼长叹一声,鸣金收兵,“鱼木寨”就此得名。

在山寨的一处岔道旁,我们看见一座久违的牌坊,这是古人向梓为自己和其妻阎君营造的显示其

七曜山穿越攻略

七曜山具有综合复杂的地理特征,又常年多雾,容易迷失方向,对徒步穿越者的方向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更高要求。出行前尽可能收集活动地区的地图和相关资料,对简要出现的较大转向和明显标志物作初步了解。利用等高线地图,对可预见的线路和方向进行分析,如:需翻越几道山梁,经过几个垭口,大致的海拔上升和下降。

提示:

1.前进时,随时注意所经过的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特别的山头;

2.可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作为参考;

3.携带并保护好地图资料,带信号笔或扑克牌作路标记;

4.向当地人咨询当地太阳落山时间,及时寻找营地,尽量避免走夜路。

小贴士“

大贵”为主题的牌楼。在鱼木寨千姿百态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刻于向梓碑抱厦顶板上的圆形草书“福”字。该“福”字直径一米,周边阳刻八卦兼以博古图案,中心“福”字由凤首龙身交尾物组成,亦字亦画,构图立意绝妙。

游走在鱼木寨,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其精致的丧葬文化,双寿居便是鱼木寨丧葬文化的典范。它位于寨东的祠堂湾,建于清同治五年,三门二院,是一个占地近240平方米的庭院式墓,俨然一座辉煌的宫殿。鱼木寨的人都相信,人死后不是去了阴深之地,而是进入了快乐之乡,所以这里的墓葬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对死亡境界的想象和祖先崇拜的思想,使他们对亡故长辈格外尽心,即使穷尽家财、举债度日,也要修建恢弘富丽的墓葬。

告别古风淳厚的鱼木寨时已近黄昏,天边露出一缕绚丽的暮色。坐在回主城的车上,我们脑中一直回放着这几天经历的牧场草原、高山峡谷、发电风车、山寨古堡……同行的队友自顾说着:“只希望它能一直这样丰富下去。”

高原男,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户外经历十余年,走过好些山好些水,从驴行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户外徒步的迷人魅力。曾经认为好的风景都在远方,从徒步之日起才惊觉巴渝大地上亦有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美丽风景。近年来,热衷于挖掘重庆本土的风光资源,寻找崇山峻岭里的神秘景致,成了其驴行的最大动力。

行者简介行者感言

走过这么多山水风景,七曜山是最难以用一句话概括的山脉。虽然藏在深闺未人识,但它几乎是一座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既有大片的人工种植基地和牧场草原,也有人迹罕至但风景绝美的高山峡谷;既有最潮的绿色工业风力发电场,又有云雾间深藏不露的山寨古堡……应该说它就是一幅内涵丰富、手法细腻的画卷,随时等待人们的欣赏和品鉴。

右图:鱼木寨中的一块牌坊,据说是牌坊主人用来显示自己“大贵”的象征。牌坊相当精致,这也是鱼木寨丧葬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

猜你喜欢

石柱风力
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石柱迷宫
为什么风筝有线能飞,断了线就飞不了了?
肯尼亚十九根石柱的秘密
蘑菇石柱
通天石柱
帆不是越大越好
最大的积木风力涡轮机14.62万块积木建造
小型风力充电给手机
巴勒贝克发现第三根超巨大石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