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黑土地 情系众乡民

2014-03-21

农民科技培训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安县农广校吉林省

对于吉林省农安县40多万农民来说,有个人可谓家喻户晓。在电视上常能见到他农业科技讲座的身影;在“12582”专家热线上常能听到他解答农民生产技术问题的声音;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常能留下他的足迹。他,就是被吉林省农广校系统誉为“专家型”校长、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喜爱的专家”、被广大农民誉为“难不倒的老蒲”的农安县农广校校长、高级农艺师蒲树双。

“老蒲”的人生有三次重要选择:上学他选择了学农;参加工作他选择了基层场站;农广校需要有农技推广经验的校长时,他选择了农广校。三次选择他都没有离开农村、农业、农民。

为提高农民素质 他送科技下乡

为尽快提高全县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二十年来,蒲树双组织农广校全体教师经常奔赴各个乡镇,或集中培训,或现场指导。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先后参与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多个推广培训项目。通过培训和指导,使项目区广大农民科技素质显著提高,职业技能明显增强;配套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玉米种子包衣、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十多项技术,农民累计实现粮食增产达1亿多公斤,增收近2亿元。农民说:“足不出户学技术,田间地头看指导,省时、省钱、方便、实用,蒲校长最知道我们农民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

为农民当家作主 他甘愿冒“风险”

2009年5月29日,新农乡等4个乡镇遭受农安县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雹灾,受灾面积达16,000多公顷,其中5,000多公顷玉米苗地上部分基本被打光,县里主要领导带领包括蒲树双在内的省、市、县农业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灾情、研究对策、指挥救灾。当提出是否需要毁种的问题时,因为责任重大,一旦决策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换回的损失,没人敢轻易表态。这时蒲树双站出来果断地说:“因为小苗生长点没被打坏,不用毁种、保留原苗,如果抓紧整理枝叶、赶快铲蹚、加强管理,对产量影响不大。”在他带领的技术指导组指导下,受灾群众纷纷行动起来,进行抗灾自救。几天后被冰雹打伤、打光的玉米苗,果然又重新长了出来。农民说:“早就听说老蒲是个难不倒,这回算是见识到了。”秋后测产受灾地块没减产,年终表彰时县领导说:“老蒲的一句话,给我们捡回了2600多万元。”

为查治水稻病害 他愿放弃健康

2010年7月,蒲树双患病住进了医院,病情还未见起色便接到了县里打来的电话,说龙王乡一心村380公顷水稻发生病害。蒲树双不顾个人健康,乘农业科技直通车离开医院,行程100多公里来到该村,由于雨大田间小道积水过多,车辆无法直达受灾地块,他不听别人劝阻,强忍病痛,赤脚步履艰难地来到稻田中,指导农民进行防治。经过灾区广大稻农的积极配合,稻瘟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使稻农挽回产量损失90多万公斤,挽回经济损失270多万元。有人问他为啥总跟自己过不去,蒲树双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知道农民种地不容易,收成如何,关系到他们一年的生计,我愿意为他们增收致富做点实事。”

由于为全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从2007起,蒲树双连续5年被吉林省农委评为农民教育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013年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在深爱的这片黑土地上,“难不倒的”老蒲已经开始为新的难题奔忙。

吉林省农安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安县农广校吉林省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农安县永安乡初级中学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行虽微小 爱心乃大:农安县关工委主任王满昌关心下一代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