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顺学院图书馆馆藏古籍的整理与保护

2014-03-21伍双林徐艳丽李丽华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黔江古籍整理刻本

伍双林 徐艳丽 李丽华

(1.安顺学院人文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3.安顺学院图书馆,贵州 安顺561000)

古籍一般是指1912年以前编订的书籍,但是民国时期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代传统的著述方式或形式上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都属于古籍范围,如民国时期影印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华大藏经》等。

一、安顺学院馆藏古籍概述

安顺学院图书馆藏古籍是黔江中学时期遗留下来的,黔江中学是安顺学院的前身,是利用 “庚子赔款”中 “中英庚款”的息金创建起来的,成立于1938年。古籍藏量为1180种,约13080册,其中较早时期版本的有明代崇祯2种,共213册;清康熙8种,共83册;清乾隆8种,共60册;清嘉庆3种,共11册;道光16种,共107册;咸丰6种,共17册;光绪134种,共1001册;宣统34种,共191册;晚清无具体年号的各种版本20余种,400多册。这其中不乏很多珍贵古籍,如套印本,套印本就是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印刷的书籍。套印本不仅体现了古代印刷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套印本由于使用多种颜色印刷,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安顺学院图书馆藏套印本17种,主要以朱墨套印本为主,如 《史通削繁四卷》(清)纪昀撰,道光十三年(1833)粤东双门底芸香堂刻;《桐阴论画四卷同阴画诀二卷》(清)秦祖永著,清同治三年 (1864)刻;《忠雅堂评选四六法海七卷》,(清)蒋士铨评述 ,清同治十年 (1871)步月山房刻;《六朝文絜四卷》,(清)许莲评选(清)朱钧参校,清光绪三年 (1877)读有用书斋刻等13种。另有三色套印本如 《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四卷附作吏要言一卷》,(清)王又槐增辑李观澜补辑阮其新补注王又梧校订张锡蕃重订,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刻;《李义山诗集三卷目录一卷》,(唐)李商隐着(清)朱鹤龄笺(清)沈厚塽辑评,清同治刻;《谢叠山先生文章轨范七卷》,(宋)谢枋得辑,清中晚期刻。五色套印本如 《杜工部集二十卷目录一卷卷首一卷》,(唐)杜甫撰 ,清王世贞、王士禛、邵长蘅、宋荦评,清光绪二年 (1876)粤东翰墨园刻。珍贵的刻本略举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各一至二种,管窥一斑。清康熙时期如金阊步月楼刻本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撰),文粹堂刻本 《池北偶谈二十六卷》(清 王士祯着);乾隆时期的如乾隆三十八年潜德堂刻本 《乡党图考十卷》(清江慎修编);嘉庆时期的如嘉庆八年吴门黄氏读未见书斋刻本 《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札记三卷》(清黄丕烈撰),嘉庆四年关中书院刻本 《古品节录六卷》等,都是刊刻精印的刻本。

此外,有反映地方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各地方山水志、府志、通志、总志,如 《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董天工编罗良嵩重刻罗才纶等校刊,清道光二十六年五夫尺木轩刻本),《莫愁湖志六卷首二卷》(清马士图辑,光绪八年刻本),《华岳志八卷首一卷》(清李榕辑杨翼武评述,光绪三十年仙姑观刻本);《[道光]贵阳府志八十八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辑朱德璲校刊,清道光贵阳府事博白朱德璲绶堂刊本);《增修仁怀厅志八卷首一卷》(清陈熙纂修崇俊增修,光绪二十四年刻本),《歙县志十卷首一卷》(清劳逢源等纂修汪林等校刊,清道光八年刻本);《[乾隆]贵州通志四十六卷首一卷》(清鄂尔泰等纂修,清乾隆刻本), 《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讲义(中国部)二十八卷》(清 李泽淦编,清宣统三年 (1911)贵阳文通书局铅印本),《[乾隆]黔南识略三十二卷》(清爱必达撰,清道光二十七年 (1847)刻本)等。还有清代贵州文人著作,如著名诗人郑珍的诗集 《巢经巢诗钞九卷》,此为咸丰二年 (1852)刻,为郑珍家刻本,是研究或整理郑珍诗歌最好也最有权威的底本;另有清代贵州莫友芝撰同治十二年刻的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二卷》,是书为初刻本,也是整理该古籍的最佳底本;还有郑珍编、莫友芝注的 《樗茧谱》,此书介绍了遵义地区的种蚕养殖技术,也是研究当地古代经济技术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古籍。另外,民国时期还有很多珍贵古籍,如暖红室刻的 《西相附》,上海涵芬楼影印的大部古籍丛书 《四部丛刊》等。安顺学院长期以来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匮乏,如此珍贵古籍并未得到有效的整理与保护。

二、安顺学院馆藏古籍保护

(一)安顺学院馆藏古籍保护现状

在古籍保护方面,学校早就购置了有玻璃门的书柜,将古籍存藏,这样避免了相当的灰尘对古籍侵蚀;但是我馆古籍书库条件简陋,书柜只是一般木材制作,并且由于年代久远,书柜容易出虫,进而对书橱里所藏古籍造成严重的损害,图书馆已对这些古籍进行了简单的保护,如利用樟脑丸,但樟脑丸只能除虫防虫,且效果甚微;此外,古籍书库还缺乏必要的古籍保护设备,如恒温恒湿空调、古籍档案杀虫机、古籍档案专用存藏书柜等,因此我馆珍贵古籍都不同程度的出现霉蚀、老化、絮化、虫蛀、退色等毁损古籍现象,而目前我馆又缺乏古籍修复人才,对已经出现破损的古籍暂时还难以修复,因而这些破损程度在进一步加深,长此以往,这批珍贵古籍将会消失。

(二)安顺学院馆藏古籍保护措施

1、改善存藏环境。古籍由于自身的特性,所以对存藏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购置古籍保护专用设备,即购买小型的用于除虫的多功能档案杀虫机、用于防潮防干燥的恒温恒湿空调以及不易出虫的樟木书柜,用来替换已经有蛀虫、损坏的书柜;其次,更换库房玻璃,应用质量较好的双层玻璃[1]12。

2、设立专项经费。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古籍保护,如古籍的日常维护、古籍修复材料的购买、人员的培训等等,这样古籍保护就得到资金保障,利于古籍保护工作能够长期性、稳定性的进行。

3、设置专门机构。由于古籍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人员进行长期的、稳定的保护与整理,所以应设置与之相关的机构,配置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引进专业人才。我馆古籍专业人才匮乏,目前就仅只一位工作人员在古籍书库工作,仅只对古籍进行基本的整理,而大量需要深层次整理的古籍仅仅一位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而那些急需进行修复破损古籍,因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一直是个空白,导致古籍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应引进专业人才,如古籍整理、古籍修复、文献学等专业人才。以利于古籍保护长期地、稳定地、有效地、顺利地进行。

4、古籍数字化。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的再生性保护。所谓古籍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其目的在于保护古籍和揭示古籍文献信息,从而最终实现古籍的保存和利用。按照数字化处理对象的角度,籍数字化资源可分为对古籍书目的数字化和对古籍全文的数字化[2]58。因此,对安顺学院图书馆藏古籍的保护除了采取以上措施外,应进行古籍数字化。具体措施应建立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而古籍书目数据库是古籍数字化的基础。根据馆藏特色及馆藏古籍重要程度,我馆应将黔江中学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籍作为重点保护对象,目前我馆正在进行 “黔江中学时期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我馆古籍数字化整理已经起步,我馆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的建设将在此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其次是古籍全文数字化,这方面的保护也应首先对黔江中学时期遗留下来的古籍进行数字化,然后再对馆藏的其它古籍进行全文数字化。本馆的古籍全文数字化应采取扫描方式,最大限度的保留古籍原貌,使读者阅读复制品,原本不再流通,这样原本就避免了阅读过程中带来的毁损。通过以上保护措施,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古籍保护和利用的最终目的。

三、安顺学院馆藏古籍整理

(一)安顺学院馆藏古籍整理现状

对安顺学院馆藏古籍进行整理是10多年前,主要由本馆原馆长及部分馆员进行整理。这一次的古籍整理主要明确了馆藏古籍藏量,对部分破损古籍进行简单修复,编制了古籍卡片目录,包括书名、著者、版本,然而部分古籍的卡片著录内容并不规范。第二次古籍整理始于2010年下半年,这一次的古籍整理主要是对馆藏古籍进行全面普查,通过全国古籍普查平台,对馆藏古籍进行更为规范的著录,在此基础上建立本馆古籍电子档案,包括古籍基本情况 (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附注)、子目、序跋、版本书影、版本定级、破损书影、破损定级等,这次的古籍普查为以后的古籍整理与保护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但是这种基本的普查、建档等方式的古籍整理远远达不到图书馆古籍整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安顺学院图书馆藏古籍进行更进一步的整理,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二)安顺学院馆藏古籍整理措施

1、编制馆藏古籍书目。首先根据馆藏特色对安顺学院馆藏古籍进行书目编制。安顺学院现存珍贵古籍几乎都是黔江中学时期遗留下来的,而黔江中学是利用 “庚子赔款”中 “中英庚款”的息金创建起来的,这部分古籍都钤有“黔江中学图书馆之印”和 “管理中英庚款理事会/图书课/黔江中学校”之印,因此这部分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馆藏古籍,构成了安顺学院的特色馆藏。所以,安顺学院馆藏古籍整理应根据此特色编制 《黔江中学时期古籍书目》,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其次,在此基础上编制《安顺学院图书馆藏古籍目录》。无论是特色馆藏古籍书目还是总馆藏古籍书目的编制,都必须要著录古籍的基本情况,包括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版式、附注等,如:题名卷数:武夷山志二十四卷首一卷;分类:史部/地理类/山川之属/山志;著者:(清)董天工编(清)罗良嵩重刻(清)罗才纶等校刊;版本:清道光二十六年 (1846)五夫尺木轩刻本;版式:19.5×13.4cm,10行,22字,小字双行22字,白口,四周双边;装帧:线装。索书号:Z727/10;附注:内封牌记内容题 “道光丙午重刻/武夷山志/五夫尺木轩藏板”。且应附上版本书影。这有利于读者了解古籍,认识古籍;有利于读者对我馆馆藏古籍的了解,提升影响力。

2、对馆藏古籍进行校点、笺注、今译等。关于这方面的整理,主要是对馆藏明清珍本以及地方文献进行。珍本古籍例如清康熙时期朱彝尊撰金阊步月楼刻的 《曝书亭集八十卷附录一卷》、如乾隆三十八年 (1773)江慎修编潜德堂刻的 《乡党图考十卷》、嘉庆四年 (1799)关中书院刻的 《古品节录六卷》等等;地方文献的如清代贵州著名诗人郑珍的诗集 《巢经巢诗钞九卷》,此为咸丰二年 (1852)刻,为郑珍家刻本,是整理郑珍诗歌最好也最有权威的底本,另有清代贵州莫友芝撰同治十二年刻的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二卷》,是书为初刻本,也是整理该古籍的最佳底本。针对这些珍本古籍,可以对其进行校勘、标点、注释、今译等,使其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安顺学院馆藏古籍藏量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但因人力、物力、财力缺乏,导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与整理。因此,应采取改善存藏环境、设立专项经费、设置专门机构、进行古籍整理等有效措施,使其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价值得以实现。

[1]程学军.江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与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6).

[2]毛建军.江苏省馆藏古籍数字化的建设与意义[J].新世纪图书馆,2006(5).

猜你喜欢

黔江古籍整理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斯盐最灵,此籍可餐
——盐业古籍整理新成果《河东盐法备览合集简注》出版
黔江:“三在一融合”精细化治理城市
论“明清实录藏族史料类编丛书”古籍整理工作
国、市蚕桑“双体系”为黔江蚕业高质量发展献策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与“华康2号”在黔江饲养表现
首届宋云彬古籍整理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