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吉林省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对策研究

2014-03-21姬冬梅袁涛程辉

吉林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整治对策

姬冬梅+袁涛+程辉

摘要:随着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土地需求压力与日俱增。农村居民点整治是提高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农村居民点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治农村居民点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9-1

1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

2011年吉林省农村居民点面积575597.03公顷,比2001年增加了4.01%,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为406平方米。吉林省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四平市、松原市、白城市、吉林市等地,其合计面积占全省农村居民点总量的81.57%,而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仅占18.43%。农村居民点具有如下特点:

1.1人均用地面积大

全省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406平方米,高于《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中的330平方米/户,也高于国家人均150平方米的标准。

1.2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东部和西部分布相对较少

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中部的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和辽源市,占全省的58.08%。西部的白城市和松原市占全省的27.74%。东部的通化市、白山市和延边州占全省的14.19%。

1.3 2001年~2011年全省农村居民点呈增加趋势

2001年~2011年,吉林省农村居民点增加了4.01%。其中,除吉林市降低了21.12%外,其他市的农村居民点都有所增加,增加比率最大的是白山市,达到41.28%。

2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

2.1空间布局分散

农民基于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的便利,把住房建在靠近生产场所和承包土地的地段,村与村、屯与屯之间距离较远。人口较少,有的自然村只有几十人,农村居民点分布较分散。

2.2用地效率低

全省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406平方米。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缺乏,有的居民点四周大量土地被闲置,土地利用效率低。一些村庄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开始出现“空心化”,造成农村居民点粗放利用现象。

2.3基础设施差

吉林省大部分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不健全,居民的生活不方便。村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大量的居民点饮用井水或者河水。农村居民点的文化教育、社会保障、能源电力、服务等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完善。

2.4规划滞后

大量的农村居民点没有规划的指导,发展较盲目,建设较无序。

2.5守土意识浓

农村居民点整治将牵扯到大量农村人口的迁移,而受乡土意识的影响,多数农民不愿意离开世代居住的土地。

3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对策

3.1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安排整治项目

全省各县(市)应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基本情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整治潜力,结合实际编制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专项规划,与城乡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相结合,确定重点整治区域,提出重点整治项目,明确需要整治的农村居民点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具体的实施程序。

3.2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协调联动

农村居民点整治要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国土资源部门提供平台,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愿积极参与,整合资源,发挥社会各方力量。

3.3拓宽筹资渠道,保障整治项目顺利开展

农村居民点整治资金筹措需要全盘考虑,各方联动,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可将耕地开垦费、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及其他涉农资金聚合,分别列支,共同投入。另外,在投入方式上,除政府投入为主体外,可创新投资方式,形成政府合理引导,市场投入与村集体自筹为主的投资方式,通过运用市场化方式,让参与投入的主体共享收益,保障整治项目的顺利开展。

3.4坚持农民自愿原则,保障农民收益和保持农村特色

要始终把维护农民的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切实做到农民自愿、农民参与和农民满意。注重保持农村特色,以满足农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享受公共服务均等实际需要为原则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

参考文献

[1]赵珂.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

[2]姚小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以当涂县黄池镇为例[J].吉林农业,2011.

[3]王建国,胡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国土资源,2002.

作者简介:姬冬梅,吉林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整治对策
重拳出击 持续推进专项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诊错因 知对策
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