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子束外延InSb薄膜缺陷分析

2014-03-20邢伟荣尚林涛

激光与红外 2014年9期
关键词:束流外延衬底

周 朋,刘 铭,邢伟荣,尚林涛,巩 锋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

1 引言

随着红外探测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军事的需求,第三代红外探测器逐渐向高性能、低成本、高温工作、双多色方向发展。其中,实现高温工作是第三代红外探测器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1]。InSb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而成为制备高性能中波(3~5μm)探测器的首选材料之一。

使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InSb红外探测材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方法。在分子束外延过程中,由于受衬底质量、外延温度、V/III束流比、生长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外延材料上会产生多种缺陷,这些缺陷将成为载流子的复合中心而增加器件的暗电流,严重影响探测器性能[2]。如何降低外延缺陷成为InSb基分子束外延技术开发的难点。

本文对InSb分子束外延薄膜中的各种缺陷进行归类分析,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探讨,并找出外延缺陷的起因和消除方法,从而降低了InSb材料的外延缺陷,进而达到减小器件的暗电流,实现红外探测器高温工作的目的。

2 实验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研究使用的是自制的2 in InSb(100)晶片。设备为 DCA P600 MBE系统,衬底采用无铟粘接的方式固定。通过标定,加热器热偶温度比实际温度高50℃左右[3]。本文实验所涉及的温度均为热偶温度。

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InSb衬底经过常规的InSb晶片的机械化学抛光、综合清洗之后,经过改进的CP4腐蚀液处理,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的氧化层膜;然后采用干燥的氮气将衬底吹干,迅速装入MBE系统中,经进样室和缓冲室除气后,传送至生长室;随后对InSb衬底进行升温,温度升高至570~580℃去除氧化层,时间在15min以上;然后降温至生长温度进行InSb薄膜生长,不同外延片的生长条件如表1所示。整个生长过程采用在线20 keV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RHEED)监控。

表1 不同外延片的生长条件

InSb分子束外延膜的晶体质量采用X射线高分辨衍射仪(XRD)分析测试,XRD采用CuKα1特征谱线,单色器采用四个 Ge(220)晶体;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并结合能谱仪(EDX)对外延膜表面缺陷进行研究;并采用聚焦离子束(FIB)轰击特定缺陷观察其截面图。

3 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各外延片缺陷的观察分析得出,InSb外延片的缺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3.1 Sb 空缺

Sb空缺的宏观表现为成对出现的三角形坑,其显微图片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看出,Sb空缺在外延片边缘更为明显,坑的数量随着远离边缘的距离减少,并且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有逐渐平缓的趋势。本实验中,Sb空缺在V/III为3的外延片上的数量远大于V/III为5的外延片。由此可知,此类缺陷是由于Sb束流不足导致的。在外延生长过程中,InSb中的Sb原子很容易挥发出来,因此,在外延过程中需要适当提高Sb束流的比例;此外,在生长空隙(如去氧化层、退火等)时也需要Sb束流保护。如果Sb束流不足,就会形成Sb空缺。由于边缘位置的束流会略小于中心位置,边缘处的缺陷数量有所增加。减少此类缺陷的方法为适当的增加V/III束流比。

图1 Sb空缺的显微照片

3.2 In 滴

此类缺陷呈液滴状,尺寸很小,一般在5μm左右,用金相显微镜很难观察到,其SEM形貌如图2所示。经能谱测试,液滴处的In含量为100%,因此可以确定该缺陷为In滴。在去氧化层的过程中,衬底温度可以达到580℃(热偶温度)左右,已经接近InSb的熔点535℃。根据In-Sb相图(如图3[4]所示)可知,如果外延时 Sb挥发以致 Sb、In比例失衡,In-Sb化合物的熔点会有所降低,使得化合物更容易融化,而液态的化合物中,Sb更易挥发,最终形成熔化的In滴悬挂于外延片下方。此类缺陷由于Sb束流不足与去氧化层温度过高共同导致,外延片的边缘位置不仅Sb束流偏小,而且温度也稍高于中心位置,因此In滴在边缘处聚集。本实验中,编号为1306的外延片上In滴最多,1302次之。通过增加V/III比或者适当降低去氧化层温度可以减少此类缺陷。

图2 In滴的SEM图

图3 Sb-In相图

3.3 In 偏析

通过对外延片表面SEM分析发现,有些缺陷有明显的核心,其SEM形貌图如图4所示。EDX显示核心位置的In含量高于正常位置,由此确定该缺陷是由In偏析造成的[5]。核心的尺寸在2~10μm之间,超过了外延层厚度(3~5μm),故推断此类缺陷产生在外延之前,即去氧化层的过程中。其形成原因与In滴类似,由于去氧化层时温度偏高,导致Sb、In比例失衡,但In偏析程度不高,核心中的Sb原子并未完全挥发,而是形成了核心,对周围的外延原子产生影响。通过降低去氧化层的温度、增加V/III比,可以控制此类缺陷的产生。

图4 带核心的缺陷SEM图

3.4 虫洞

在金相显微镜下可以发现外延片表面有一些较深的小洞,其形貌类似于虫洞,尺寸多在10~20μm之间,但也有个别的尺寸达到200μm以上。图5为虫洞缺陷的金相显微图片和SEM形貌图。通过观察用FIB轰击虫洞后的截面SEM图片(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虫洞起源于衬底位置。编号为1301的衬底由于其表面质量稍差,在外延后形成了大量的虫洞,并且沿着磨抛留下的线形痕迹分布,其他外延片上也有少许虫洞,推测为衬底表面的杂质导致的。虫洞的形成原因为:衬底上存在应力中心,对四周的外延原子形成了影响,使这些原子外延过程中逐渐长成圆形。而衬底上的杂质,以及衬底在磨抛过程中产生的划痕,均可以充当应力中心。此类缺陷的消除方法是选用光滑的、无划痕和杂质的衬底。

图5 虫洞缺陷的金相显微图和SEM形貌图

图6 虫洞经过FIB后的形貌

3 .5 晶格完整性缺陷

X射线双晶衍射半峰宽是无损评价晶体晶格质量的重要参数,通过双晶XRD衍射的半峰宽可以从侧面反应材料中的晶格完整性,其原理为:当晶体材料中有位错等缺陷时,晶体的周期性被破坏,倒易点变为不规则球,对应衍射峰为测量方向与该倒易球的截线。而点缺陷并不会导致半峰宽的展宽[6]。通过采用退火或者使用缓冲层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位错。本实验外延薄膜的X射线双晶衍射曲线如图7所示,其半峰宽在8 arcsec左右,最好值为6.44 arcsec,其值可以跟体晶材料的半峰宽(6 arcsec左右)媲美,说明其位错密度比较低。

图7 X射线双晶衍射曲线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InSb分子束外延材料中存在的一些主要缺陷的特征、起因和消除方法等。通过分析发现,缺陷的来源可分为来源于衬底和来源于工艺过程两大类。其中来源于衬底的缺陷主要为衬底表面被污染、衬底上有划痕以及去氧化层过程中处理不当引起的,而来源于工艺过程的缺陷主要由生长过程中V/III比例过小以及生长温度偏高等引起。

因此,要获得高质量的InSb分子束外延薄膜,首先要选用完好的衬底,并且配备合适的衬底处理工艺,使得衬底在外延前缺陷和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其次要控制好生长条件,经过对多片外延片上的缺陷分析得出,最好的生长温度在470℃左右,超过此温度时,In偏析缺陷明显增多,而V/III比至少在3以上才能保证外延后不会出现大量的Sb空缺和In滴。经过优化后的材料缺陷(1μm以上)密度最低值降到483 cm-2。

致 谢:在此对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焦平面专业部材料中心的强宇、王彬、折伟林、沈宝玉、李达以及器件中心的杨雅茹、付伟等人所做的相关工作深表感谢!

[1] O Nesher,PC Klipstein.High performance IR detectors at SCD present and future[J].Opto - Electronics Review,2006,14(1):61 -70.

[2] Tim Ashley.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high performance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J].SPIE,2004,5359:89-100.

[3] ZHOU Liqing,LIU Ming,GONG Feng,et al.Study on MBE CdTe layer on 3 inch silicon substrate[J].Laser &Infrared,2011,41(5):537 -541.(in Chinese)周立庆,刘铭,巩峰,等.3in CdTe/Si复合衬底外延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1,41(5):537 -541.

[4] 邹元燨.铟-锑和锡-碲系的热力学数据与相图的关系[J].金属学报,1964,7(2):123-129.

[5] LIU Ming,CHENG Peng,XIAO Yu,et al.Research of InSb film growth bymolecular beam epitaxy[J].Laser &Infrared,2013,4343(11):1256 -1259.(in Chinese)刘铭,程鹏,肖钰,等.InSb薄膜分子束外延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3,43(11):1256 -1259.

[6] LIU Yudong,DU Hongyan,ZHANG Gang,et al.X - ray Study on the Defects Induced by Cd - doped InSb[J].Laser& Infrared,2005,35(3):177 -180.(in Chinese)刘豫东,杜红燕,张刚,等.Cd掺杂扩散诱发InSb晶体缺陷的 X 光研究[J].激光与红外,2005,35(3):177-180.

猜你喜欢

束流外延衬底
硅衬底LED隧道灯具技术在昌铜高速隧道中的应用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低能束流输运线设计研究
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注入束流损失调节研究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大尺寸低阻ZnO单晶衬底
入坑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ECR中和器束流引出实验研究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
大尺寸低阻ZnO 单晶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