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2014-03-20温闪闪

净水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芦苇去除率净化

温闪闪,刘 芳

(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

因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或土壤中,使得水质和土壤受到严重污染。随着对生态学与人类关系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生态学原理修复受污染的水环境和土壤。水生植物作为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其特性决定了其净化与修复水体污染的功能。

1 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

1.1 水生植物自身特点

大部分水生植物长期生活在缺氧、弱光的环境中,在形态解剖结构上形成了一种特殊性,即具有很发达的根、茎、叶通气组织,通过植株枝条和根系的气体传输、释放作用,将O2输送至根区,在还原性的底泥中形成了氧化态的微环境,从而加强了根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了其降解作用。故水生植物的气体交换与输导作用对以水生植物为主体的生态工程处理系统的正常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1,2]。

1.2 水生植物的吸收、富集作用

水生植物能吸收和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3]。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和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去除。窦磊等[4]的研究表明Pb、Zn 进入香蒲(Cattail)体内,主要积聚在皮层细胞的细胞壁上,只有少量进入原生质。

1.3 物理作用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中形成的茂密植被具有抑制风浪和减缓水流的功能,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下降,以及减少底泥中颗粒物的再悬浮。屠清瑛等[5]在北京什刹海进行的生态恢复试验证明改善光照和溶氧条件,人为扶持沉水植物的空间生态位,使其成为优势种群,能有效降低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增加了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的有效性。

1.4 生物化学作用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系会向生长介质中分泌出大量的有机物,这类分泌物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和活性酶等;根系表皮细胞死亡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腐殖质。这些分泌物和腐殖质中有一系列功能团(如羟基、羧基、酚羟基、烯醇羟基以及芳环结构等),它们对含各种基团的化合物均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当水流经过时,不溶性胶体会被根系粘附或吸附,再通过生物化学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吴振斌等[6]通过人工湿地根区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其脲酶活性与总氮去除率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证明了植物磷酸酶对磷的去除起到很大作用。

1.5 对浮游藻类的竞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也称为植物的化感作用,Rice[7]将化感作用定义为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影响其他生物生长的现象。许多研究都表明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水体中。俞子文等[8]证实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水浮莲(Eichhirnia crasslpes)、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紫萍(Spirodela Polyrhiza)和西洋菜(Nasturitium Officinale)与雷氏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有相生相克关系,从水花生、水浮莲的种植水中得到的分泌物粗提物,也表现出对雷氏衣藻的克制效应。

2 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及自身代谢生长对水质的影响

2.1 对水体中N、P 的去除

不同水生植物对污水净化能力不同,但对氮、磷、钾的去除途径主要有植物吸收、沉淀、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固定等[9]。吴湘等[10]研究了挺水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和浮叶植物浮叶四角菱(Trapaceae)对池塘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发现它们对水体中氮的去除率关系如下:芦苇>浮叶四角菱>金鱼藻;对磷的去除率关系如下:芦苇>金鱼藻>浮叶四角菱。可见挺水植物芦苇对N、P 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蔡培英等[11]进行了7 种水生植物去除城市生活污水氮、磷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7 种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中TP 的去除率均达60% 以上。黄辉等[12]对利用以浮萍为基础的稳定氧化塘的N、P 含量进行了连续3 年的监测,监测指标包括N、P、BOD、COD、Fe3+和TSS 等,在这些指标中,每一项都降低了60%以上。

任文君等[13]研究了4 种沉水植物在白洋淀富营养化环境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对水体N、P 及有机物的净化效果,试验21 d 后,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 L)、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金鱼藻和黑藻所在的生长体系对水体中TP 的去除率分别为83.59%、84.35%、87.84%和89.88%;对水体中氨氮的去除率都在75%左右;对TN 的去除率分别为79.40%、83.82%、88.51%和87.73%。综合来看金鱼藻和黑藻净化效果较好。

宋 福 等[14]利 用 狐 尾 藻 (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Hara)、伊乐藻、金鱼藻、篦齿眼子菜和轮藻等7 种沉水植物对受污染的草海水体的(含底泥)TN 去除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的27 d内,对TN、TP 的去除率分别为80.31%和89.82%,得出多物种同时种植去除效果更好的结论。

童昌华等[15]利用人工模拟的方法,在低温季节用金鱼藻等6 种植物对养鱼池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季节6 种植物对TN、TP 和硝态氮仍有较好的吸收效果,无论TN,氨氮还是硝态氮狐尾藻的吸收率都是最高。

2.2 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去除

有许多种湿地植物对污染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极强的富集能力,这些植物体内的重金属浓度可达其生长废水中重金属浓度的数百甚至数千倍。姜虎生等[16]研究了芦苇、水芹菜(Apium Graveolens)、香蒲3 种水生植物对含铬(Cr)污水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结果表明芦苇对Cr 的去除率高于水芹菜和香蒲。

任 珺 等[17,18]用 芦 苇、菖 蒲 和 水 葱(Scirpus validus Vahl)对不同铅(Pb)浓度和锌(Zn)浓度的富集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葱、菖蒲、芦苇均能够有效吸收水体中的Pb,菖蒲对水体中Pb 具有最强的富集能力,芦苇对Pb 的富集能力最弱;菖蒲对Zn 的吸收能力也高于水葱和芦苇。

徐德福等[19]以4 种挺水植物为材料研究了对重金属锌的抗性和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灯心草和菖蒲对锌的抗性能力较强,茭白和美人蕉则较弱;而灯心草抗锌毒害能力最强,当处理锌污染水体时,灯心草可作为一种工程植物。

2.3 水生植物耐盐性

不同水生植物的抗盐度能力也不同,李双跃等[22]对芦苇、香蒲和荷花3 种水生植物在不同盐浓度下的SOD、POD 活性和MDA、叶绿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的耐盐性最强,高盐度下对芦苇的生长没有很大影响。

2.4 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对废水净化作用

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主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可溶性根系分泌物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有效碳源,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对环境条件本能反应的一种特征物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协同代谢过程,袁东海等[23]通过对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的COD、TN 效果比较发现,植被系统净化污染物的能力一方面取决于植物的生物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植被根际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魏成等[24]研究了在不同植物组合条件下,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植物组合而成的湿地系统,可提高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的效果和稳定性。

2.5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对水质的影响

Tanner 等[25]研究利用水生植物处理人工湿地污水时发现,一定量的植物残体可以促进整个系统的脱氮过程,但超过一定范围,N、P 去除率会降低。唐金艳等[26]对6 种水生植物进行64 d 的腐烂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在分解前期,会造成水体N、P 等营养元素激增和局部缺氧现象,但在分解后期,水体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开始下降,还发现挺水植物芦苇腐解过程中的水体化学需氧量、TN 和TP 浓度最低,水质最好。

3 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体的工程与应用研究

3.1 净化塘

水生植物塘具有较高的去污效能,其出水水质,特别是对氮、磷等的去除,比普通氧化塘系统好得多。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静态试验中,水生植物塘对磷和有机物一级降解速率比一般菌藻共生塘平均高出两倍以上[27]。杨鹏等[28]利用三级净化塘处理工艺对云南省某农业生活与农业废水进行了生态拦截与修复,净化塘主要植物为当地植物,如茭白、莲藕、洱海海菜、浮萍和凤眼莲等。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对水体中TN、TP和COD 的累计去除率分别达到96.76%、95.08%和83.90%。

3.2 人工湿地系统

芦苇和香蒲被公认是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其种植简单、繁殖能力强、管理要求粗放、处理效果好[29]。Valipour 等[30]用芦苇和宽叶香蒲湿地系统净化城市污水试验表明,BOD 去除率达到86.59%。隋艳杰等[31]的研究也表明用芦苇作湿地植被,对BOD、COD 和SS 去除效果好。成水平等[32]研究显示,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对COD 的去除率均达94%以上。

3.3 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该技术不受水位变化的影响,维护管理方便。在改善水域环境的同时,增加水产品产量,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原位修复和控制技术。利用浮床植物系统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方面的工作已开展很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3,34]。周楠楠等[35]研究了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和美人蕉(Canna Lily)两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浮床植物系统对水体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9%和39%,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36%。

3.4 根际过滤技术

根际过滤技术主要用来处理放射性废水、重金属废水以及富含营养盐废水。它利用超积累植物的根系从废水中吸收、富集和沉淀污染物,是更经济、更适于现场操作的原位污染治理技术。超积累植物可以对根际土壤中重金属活化,螯合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原土壤中的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积累的Cr、Co、Ni、Cu 和Pb 含量一般在1 000 mg/kg 以上,积累的Mn、Zn 含量在10 000 mg/kg 以上[36]。目前,有报道的超积累植物已有500 多种[37]。

3.5 对生活污水净化

王庆海等[38]通过模拟人工湿地的方法测试了几种高等水生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对于N、P 和COD 去除情况,菖蒲的净化能力高于芦苇。于秋良等[39]试验结果表明芹菜和吊兰(Chlorophytum)对污水TP 的去除率分别为79.5%、88%,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0.3%,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达71.2%、76.33%。

3.6 对石油化工有机废水净化

周元清等[40]用慈菇、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inn)和穗状狐尾藻,进行有机废水中的污染物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3 种植物对废水净化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其中穗状狐尾藻对污染水体的TN、TP 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刘建武等[41]选用凤眼莲、水花生、浮萍和紫萍对2.5 mg/L 的含萘污水进行处理,凤眼莲7 d 净化率可达到97.1%。Soltan 等[42]研究发现,用凤眼莲净化酚浓度为0.36 mg/L 的溶液30 ~40 h,酚可降至0.005 mg/L。于方磊等[43]研究了普生轮藻、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 R. Br)和菹草对水体中苯的净化作用,对苯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35. 26%、69.71%和55.45%,普生轮藻和豆瓣菜均在18 ℃时去除率最高,而菹草在温度较低时活性较强,在8 ℃时去除效率最高,故夏秋季可选用豆瓣菜,冬季则可选用菹草。

4 结论与展望

挺水植物对N、P 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富集作用,耐盐、净化污水效果好。其代表植物芦苇是水生植物塘的首选植物之一。浮水植物(如凤眼莲、浮萍)在净化石化废水、生活污水中对COD、BOD、NH3-N、TN 和TP 等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凤眼莲对毒物的吸收能力高于芦苇,凤眼莲、浮萍可作为生态修复的遴选物种。沉水植物中金鱼藻、狐尾藻净化修复能力很好,对有机物、重金属、N、P 等去除效果都较明显。

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能力与其生长状态关系紧密,且环境温度影响其生长状态。第一,在工程设计上可以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覆膜即用无色透明的农用塑料膜覆盖植物群落,然后用大网孔的尼龙网罩在植物群落上,再将网压入水中,使植株顶端没于水面下5 ~10 cm,将漂浮生态位改变为沉水生态位。第二,考虑将两种及以上不同温度习性的水生植物共同种植来进行净化处理污染水体[44]。如采用水生植物多种组合配置或多级水生植物串联塘,形成一定的净化层次,这样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净化功能的季节性交替互补。

由于超积累植物的数量少,因而今后应继续寻找和开发生物量大、超积累有害重金属的植物,寻找更多指示污染物有效性的野生或栽培植物;此外可采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植物,以获得理想的超积累植物。

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因此应加强植物的筛选、培育和合理搭配高效率的植物品种以满足不同环境的修复需要[45-47]。此外及时清理植物枯枝败叶,防止腐烂分解。如菹草在分解后期,会释放大量的COD和TN 进入水体中,导致水体水质变差[48]。所以,在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水体过程中,对其进行全过程管理,也是防止二次污染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1]成水平,吴振斌,夏宜琤.水生植物的气体交换与输导代谢[J].水生生物学报,2003,49(4):413-417.

[2]吴小慧,张勇,何岩,等.污染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光合、呼吸特性研究进展[J].净水技术,2009,28(6):5-7,25.

[3]林鸿,吴晓花,丁自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及其应用方式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4(4):95-98.

[4]窦磊,周永章,蔡立梅,等.酸矿水中重金属人工湿地处理机理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8(11):109-111.

[5]屠清瑛,章永泰,杨贤智.北京什刹海生态修复试验工程[J].湖泊科学,2004,86(1):61-67.

[6]吴振斌,梁威,成水平,等.人工湿地植物根区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及其相关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01,13(5):622-624.

[7]Rice E L. Allelopathy[M]. The second edition,Academic Press,1984.

[8]俞子文,孙文浩,郭克勤,等. 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J].水生生物学报,1992,38(1):1-7.

[9]Macdonald G K,Bennett E M.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in Saint Lawrence River Watershed Soils:A Century-Long Perspective[J].Ecosystems. 2009,12(4):621-635.

[10]吴湘,王友慧,郭建林,等.3 类水生植物对池塘养殖废水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1(9):1876-1881.

[11]蔡佩英,刘爱琴,侯晓龙.7 种水生植物去除城市生活污水氮磷效果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32(5):1067-1070.

[12]黄辉,刘杰,赵浩,等. 浮萍放养体系对污水氮磷的净化效果[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7(S1):242-245.

[13]任文君,田在锋,宁国辉,等.4 种沉水植物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2):345-352.

[14]宋福,陈艳卿,乔建荣,等.常见沉水植物对草海水体(含底泥)总氮去除速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1997,10(4):50-53.

[15]童昌华,杨肖娥,濮培民.低温季节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159-162.

[16]姜虎生,王艳,张晶,等.含铬污水修复的水生植物筛选[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12):87-89.

[17]任珺,付朝文,陶玲,等.芦苇、菖蒲和水葱对水体中Zn2+的富集效应研究[J].湿地科学,2011,9(4):322-327.

[18]任珺,陶玲,杨倩.芦苇、菖蒲和水葱对水体中Pb2+富集能力的研究[J].湿地科学,2009,7(3):255-260.

[19]徐德福,李映雪,李久海,等.几种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476-479.

[20]付春平,唐运平,陈锡剑,等. 香蒲湿地对泰达高盐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6(S1):186-190.

[21]付春平,唐运平,闫玉荣,等. 水葱对高盐再生水的净化效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8(5):40-42.

[22]李双跃,王丹丹,杨静慧,等. 芦苇、香蒲和荷花的耐盐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2,36(20):61-63.

[23]袁东海,任全进,高士祥,等.几种湿地植物净化生活污水COD、总氮效果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337-2341.

[24]魏成,刘平.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效率与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28(6):2401-2406.

[25] Tanner C C. Plants as ecosystem engineers in subsurface-flow treatment wetlands[J]. Water Sci. Technol,2001,44(11-12):9-17.

[26]唐金艳,曹培培,徐驰,等. 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对水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83-89.

[27]许航,杨一清.水生植物塘运行规律及设计参数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3):19-21.

[28]杨鹏,张克强,倪喜云,等.三级净化塘生态修复技术用于处理农业种养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3,35(8):87-90.

[29]Azni I,Abdullah A G L,Hung Y,et al.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M]. Environmental Bioengineering,Springer,2010,317-350.

[30]Valipour A,Kalyan R,VGhole V S. A new approach in wetland systems for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Phragmites[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9,35(12):1797-1803.

[31]隋艳杰,王国生,钟玉书,等. 芦苇湿地系统对化肥废水净化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36(5):9-11.

[32]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 人工湿地植物研究[J]. 湖泊科学,2002,84(2):179-184.

[33]戴全裕,陈源高,魏云,等.水培经济植物对酿酒废水净化与资源化生态工程研究[J].科学通报,1996,47(6):547-551.

[34]Miyazaki A,Kubota F,Agata W,et al. Plant produc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by rice and umbrella plants grown in a floating culture system under various wat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J]. Water Sci. Technol.,2000,45(12):233-234.

[35]周楠楠,高芮,张择瑞.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337-339.

[36]王华,曹启民,桑爱云,等.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机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6,46(22):5948-5950.

[37]刘杰,朱义年,罗亚平,等.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4,24(4):507-511.

[38]王庆海,段留生,李瑞华,等.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J].华北农学报,2008,23(2):217-222.

[39]于秋良,林文健,杨志贤,等. 漂浮栽培芹菜和吊兰处理生活污水初探[J].贺州学院学报,2013,30(1):145-148.

[40]周元清,李淑英,李夏公,等. 用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作为高级提取剂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研究[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8):1-6.

[41]刘建武,林逢凯,王郁.水生植物净化萘污水能力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7):412-415.

[42]Soltan M E,Rageh H M.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heavy metals in fallen dust at ferrosilicon production factory in Edfu,Aswan,Egypt[J]. J Zhejiang Univ Sci B.,2005,6(8):708-718.

[43]于方磊,冯佳,谢树莲,等.三种水生植物对苯的净化作用及条件优化[J].植物研究,2012,54(5):609-614.

[44]汪秀芳,许开平,叶碎高,等. 四种冬季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J].生态学杂志,2013,32(2):401-406.

[45]戴波,胡小兵.水生经济植物净化水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1):47-49.

[46]张饮江,刘晓培,金晶,等. 沉水植物对水体净化的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2,33(27):72-79.

[47]王新刚,吕锡武,吴义锋,等. 不同水生植物深度净化石化废水效果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11(3):59-61.

[48]张菊,邓焕广,吴爱琴,等.东平湖菹草腐烂分解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3,20(9):2590-2596.

猜你喜欢

芦苇去除率净化
石磨豆腐
芦苇
不同温度下弹性填料对ABR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内圆磨削ZTA陶瓷材料去除率预测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芦苇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
金刚石多线切割材料去除率对SiC晶片翘曲度的影响
芦苇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