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的助推器*

2014-03-20杨孝青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六安237158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景点校园文化校企

杨孝青(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的助推器*

杨孝青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入推进,高职院校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内涵,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全体高职人的共同使命。在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合理选择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让校园文化成为提升高职内涵建设的助推器。

校园文化;高职院校内涵;校企文化融合;创业文化

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是育人,它是一所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凝练的富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品质和独特气质,并凝结了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地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基本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育人导向,夯实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充分融入行业、企业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营造高职所特有的文化氛围。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阶层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后现代的碎片化使得一部分人在世界观上倾向唯心主义,在价值观上追求自由、民主和个体的独立,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在这部分人中丧失、出现道德滑坡现象。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人才首要目标应该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来进行。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新方式,充实校园文化建设新内涵。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指的是人们处理和解决一个问题时的态度、方式、方法,即指人们抱着以人为根本的态度、方式、方法来处理问题,而所谓根本就是最后的根据或最高的出发点与最后的落脚点。[1]坚持“以人为本”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础,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规律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尊重每位师生的主体地位,将师生个体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师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创造精神得到发挥,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坚持兼容并包

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兼容包并,尊重差异,要求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体现宽容自由的特性,能够接受和包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更应该体现职业特色,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来造就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例如: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职校园文化要更多融入地方文化因素,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行业办学的高职校园文化要体现行业文化特点;民办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点会更加明显。此外,针对不同办学水平的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也会出现差异性。

(四)坚持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传承旧知识,还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当今人类面临发展方式的困境本质上是文化的困境所造成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步进行的时期,需要超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科技文化的局限,在提炼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文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高职校园文化创新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培育社会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科技文化,不断培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吸收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既要有高度,也要接地气,特别是要将本地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我们利用处在革命老区的区位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建立了红色文化博物馆,使之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受到了上级领导、学生家长和学生广泛欢迎和好评。此外,我们以创建国家3 A级旅游风景区为契机,重点建设校园十大景区,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校园的这十大景点各赋丰富内涵:景点一,志勤圆梦,承载着“志勤”精神;景点二,温故求真,强调健全人格的培养;景点三,青春印象,铸造出人的全新的信念与情感;景点四,不言树人,寓意“人生有大道而不言,世界有大美而不言”;景点五,绿野寻芳,中华仙草融入园艺大观;景点六,洗桐问茶,培养人的高洁品行;景点七,荷盖凝翠,意涵“清白做人,精致做事”;景点八,清溪留韵,寄意“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景点九,柳岸霞起,追梦圆梦,创造精彩人生;景点十,善水涤尘,寄寓“提升素质、砥砺品行”。

通过校园景区建设,优化了校园环境,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重要精神纽带和前进的精神动力之一,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在社会道德领域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道德滑坡、信仰迷失、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的现象出现,严重侵蚀了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良精神品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高校作为研究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创新传统文化中发挥先锋作用,引领社会风气良性发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和创新,张岱年先生的“文化综合创新新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所谓“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中西文化之综合,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综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近代西方的文化成果,其中最重要是吸取、学习西方的科学成就及其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二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包括儒、墨、道、法各家精粹思想的综合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理学与反理学思想的综合。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理论的结合。[2]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使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并融入到校园精神中去。

(三)加强校企文化融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校企文化融合体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兼容并包”原则,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特点和一般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岗位的适应和变通能力;第三,有利于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四,有利于呈现高职校园文化特质,丰富校园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校企文化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打造校内高仿真实习实训中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以国家示范、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为代表的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学生实训条件获得了实质性的提高,使学生可以在校园内即可感受企业文化的氛围。第二,争取企业对校企文化融合的支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来校开展讲学,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班)联合培养人才。笔者所任职的高职就与奇瑞、格力等公司采取联合办班共同培养人才,有力地促进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第三,采取走出去战略,即输送学生去企业进行定期实习。实习期间由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实际接触企业文化,也避免了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疏于管理而产生的问题。

(四)培育创业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创业文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要求,也是职业教育要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知识经济的到来,更需要大学生进行深度的创业实践。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3]199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心的问题。此后,创业教育在我国逐渐得到政府和高等院校的重视。

大学生创业教育和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该计划是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造就新一代高素质创新人才。1999年,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和共青团中央主办,清华大学具体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和动力。自2000年以后,“挑战杯”每两年举办一次比赛。作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载体,创业计划竞赛必将在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促进高职内涵建设,繁荣高职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抓住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主动将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创新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黄楠森.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科学内涵[J].伦理学研究,2011,(5):11-14.

[2]张岱年.通往爱智之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

[3]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17-21.

10.3969/j.issn.1672-9846.2014.03.015

G711

A

1672-9846(2014)03-0061-03

2014-05-24

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点课题“自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研究”(编号: 2013SZXM122)。

杨孝青(1976-),男,安徽六安人,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景点校园文化校企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