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思潮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综述*

2014-03-20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思潮政治思想

张 静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十分活跃繁荣的局面,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既有正确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思潮,也有消极的、落后的,甚至错误荒唐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彼此对立、相互碰撞,不可避免地对高等院校产生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研究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成为新形势下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

一、关于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研究

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强劲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种思想文化进一步相互交融,理论界围绕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文章对我国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的内涵和主要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如何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关于社会思潮内涵的研究

学界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涉及对社会思潮概念的界定,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学者们对社会思潮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社会思潮看作某一历史节点在某一社会阶层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如安徽师范大学朱士群先生认为,社会思潮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一定历史时期在一定的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具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一定的社会心态、社会行为、文化观念和学术理论而得到显著标新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1]林柏海先生认为社会思潮一般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某一阶级或阶层利益要求的、得到广泛传播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某种影响的思想趋势或思想潮流。[2]洪晓楠先生则认为,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以某种理论学说为主导或依据的思想倾向和思想潮流。[3]另有学者从哲学视角对社会思潮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如张澍军指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或一般的中介形式,是普通意识在特殊情况(危机、变革)时代的特殊表现。[4]也有学者提出,“不能把社会思潮简单地归纳为社会心理或思想体系,它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有着比社会心理较多的理论意识而比思想体系较多的日常意识。因而,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社会意识系统的一个认识层次”。[5]武汉大学张晓红指出,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处于经常性的流变之中,它不是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单独的层次,而是活跃在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这两个层次上,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6]尽管理论界对社会思潮内涵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如这些观点都肯定社会思潮不同于社会意识,肯定社会思潮的内涵包括社会心理的因子,承认社会思潮都是在某一历史时期或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存在并发生影响的。

(二)关于社会思潮主要类型的研究

一是多重视角分类说。首先,有学者认为,社会思潮从地域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中国社会思潮、外国社会思潮;从学科门类的角度来划分,可分为哲学思潮、政治思潮、经济思潮、伦理思潮、文化思潮等。如林伯海在专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中将社会思潮分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并对每类思潮进行了二次划分。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与思潮、社群主义、女权主义、绿色和平主义、民族主义;经济思潮: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制度主义;哲学思潮:人本哲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宗教哲学思潮;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生态主义文化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思潮。[7]其次,从社会思潮的性质划分,可以划分为革命的社会思潮、反动的社会思潮、进步的社会思潮、腐朽的社会思潮等。[8]有学者认为,除了进步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落后的社会思潮,还有一些中性的社会思潮。再次,按社会思潮的规模和影响大小划分,有大型、中型和小型的社会思潮,或主潮、支潮等。[9]

二是关于不同类型社会思潮的社会影响力研究。2010年至2013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连续4年以关注度、活跃度与影响力为三个主要指标对每年社会思潮的变化进行监测评价,评选出年度十大社会思潮。调查显示,2010年的排名依次是: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道德相对主义、新左派、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大国心伪科学;2011的排名是:普世价值论、新自由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新国家干预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公平正义;2012年的排名是:民族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拜物主义、普世价值论、极端主义、新儒家、民粹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位列最受关注的中外思潮前十位,其中前4项关注比例超过了50%。[10]2013年十大社会思潮依次为: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思潮、民粹主义、新左派、新儒家、伪科学。[11]

二、关于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研究

(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学界大都承认多种社会思潮的客观存在,直面矛盾和问题,而不回避,并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前提下,采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

梅荣政先生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尊重是正视,不是示弱、畏惧;包容是沟通交流,不是包庇、纵容。[12]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怎样引领社会思潮也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对各类社会思潮的第一态度应是”问题调查中,49%的受调查者选择“应鼓励、包容,有利于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位居首位,这说明大多数民众对当代各类思潮的交锋持鼓励、包容态度。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对各种思潮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需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13]

(二)引领方法研究

关于如何引领的问题,学者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对引领的方法进行了热烈探讨。张耀灿教授对如何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他指出,对西方思潮研究和引导,在宏观上要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引导标准,立足于中国与世界两个大局,抓住西方思潮所蕴涵的现实变化、理论思考、情感体验三个层面,着力进行描述性、反思性、评价性、对策性四种类型的研究,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四个问题;在微观上要做好区别研究,具体操作层面上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唯物史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14]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巩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础;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工作打下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保障;[15]要重视和加强引领能力建设,认为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是执政能力的组成部分。提高认识社会思潮的能力,提高理论创新的能力,提高“融入”和“转化”的能力。[16]

三、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总体来看,虽然不同的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方式也多种多样,但都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事实,而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界看法并不一致。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客观中性的。如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邢贲思在《当代西方思潮评析》中指出,有些社会思潮可以扰乱人们思想,破坏社会安定,有些社会思潮则能促进社会进步,增进思想凝聚力,推动社会发展。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是有不少启示作用的,这种启示作用能够生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当代西方思潮,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有学者指出,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既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根源,又有其存在的客观现实基础。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各种社会思潮的来源和本质,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认识其危害性。[17]有的专家认为,进步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产生积极作用,能鼓舞和教育人们;错误的甚至是反动的社会思潮,对社会存在产生消极作用。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过程中,要针对社会思潮的不同功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对进步思潮给予鼓励和引导,对错误思潮给予批评和遏制。[18]

第二种观点侧重于论述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如蔡福兴在《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中指出,当代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带来的是对信仰的迷茫、思想的困惑、道德的漠视和对生活、思维的平面化和游戏化,他同时指出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德育形成了四个方面的挑战,即政治观和政治教育,道德观和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与思想教育,行为、生活习惯及其教育等。[19]

第三种观点则更主张关注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如有学者认为社会思潮对当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产生的有益的、正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阔思维视角,活跃思想观念;二是更新教育理念,重视学生需求;三是增强了爱国心,唤醒民族意识;四是改变教育方式,加强人文关怀;五是提出更高要求,促进发展契机。[20]

四、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研究

在如何应对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研究方面,有学者在宏观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人们应正确看待和评价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通过加强社会思潮的传播渠道的管理,进而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21]有学者提出要注意净化社会与校园文化环境,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注重发挥互联网的功能,掌握其舆论引导权。[22]清华大学刘书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正源固本,防止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中的弱化倾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必须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与这些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倾向作斗争。[23]

微观研究方面,有学者从学校管理者的层面对高校党委如何发挥引领社会思潮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如清华大学林泰教授提出,高校党委应当把意识形态作为领导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当在宣传部设立专门研究引导社会思潮的机构,能够经常给学校党委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供有关社会思潮的信息和引领社会思潮的建议,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在识别、引领社会思潮方面的素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教学、研究和社会思潮相结合,科学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队伍建设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相结合;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社会思潮相结合;对于文理综合的学校,要从引领社会思潮的高度注意对文科教学、研究内容和人才引进的导向。[24]在高校党委的应对能力方面,宋志红教授指出,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高校党委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即高校党委在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强的五种能力:坚持政治方向的判断力、执行组织纪律的自我约束力、关注社会政治动态的洞察力、维护国家安全的交往能力和拒腐防变的自律能力。[25]

邓小平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6]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高校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向深水区迈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作用。综合看来,关于社会思潮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虽在许多重要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商榷之处,但已有成果和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保证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1][16]朱士群.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回应与引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08,(7):390-394.

[2][7][22]林伯海.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09,411.

[3]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1.

[4]张澍军.社会思潮、普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试探[J].哲学研究,1992,(3):24-28.

[5]肖锦全.论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一个层次的构想[J].现代哲学,1997,(1):45-49.

[6]黄璐.当代社会思潮研究——记武汉大学张晓红博导的学术讲座[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8,(4):92-94.

[8]刘书林.社会思潮研究与“两课”教学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9):62-65.

[9]丁祥艳.社会思潮的类型和基本特征浅析[J].人民论坛,2003,(1):162-163.

[10][13]马静.2012中外十大思潮的特点与走向[J].人民论坛,2013,(1):14-17.

[11]周素丽.2013值得关注的十大思潮[J].人民论坛,2013,(4):20-23.

[12][15][18]梅荣政,王炳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8-12.

[14]张耀灿,梁建新.论加强西方思潮引导的方法论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6,(11):3-6.

[17][21]张荣华.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教师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53-58.

[19]蔡福兴.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J].发展研究,2006,(8):70-72.

[20]杨子.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理论研究,2011,(12):225-227.

[23]刘书林.纠正七种偏向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1,(19):11-14.

[24]林泰.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2,(3):6-9.

[25]宋志红,刘书林.引领社会思潮的关键在于高校党委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0-115.

[2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猜你喜欢

思潮政治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