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4-03-20王文凤张晓晴李成芬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依从性病情饮食

王文凤 张晓晴 李成芬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276500)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文凤 张晓晴 李成芬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2765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6.34±1.33)mmol/L、餐后2 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相 应 指 标(10.8±1.27)mmol/L、(17.16±1.29)mmol/L、(11.34±1.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5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对药物、饮食、运动等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糖尿病;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因其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并发症多、多器官损害等特点,患者饱受折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为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多会出现饮食和运动控制不佳,用药不规范、不按时、不标准等情况,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和恢复,依从性差。本文着重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104例,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21~78岁,平均(51.23±3.37)岁;病程1.5~19年,平均(7.56±3.28)年。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8例、高中以上52例、初中20例、初中以下4例。104例糖尿病患者按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2.1 糖尿病知识介绍 护理人员反复有计划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知识,包括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等基本知识,交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努力配合治疗。

1.2.2 心理干预 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准确及时的疏导,教育患者要正确看待疾病,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2.3 药物干预 反复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严格制定用药方案,并明确告知患者按时定量服药,不得随便停药、加药、换药。如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应告知并指导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时间、部位及胰岛素的剂量。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对药物进行矫正。

1.2.4 饮食干预 反复告知患者及家属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使患者认同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2]。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其基本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并分析其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使之认识到自己日常饮食的危害性。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等)建立个体化饮食档案[3],协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由患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营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告知患者做好日常饮食记录,以便医生根据患者血糖调整饮食计划。在制定饮食档案时,应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平衡蛋白质、脂肪、糖摄入的比例,做到既能满足患者欲望需求,又能满足患者病情需要。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

1.2.5 运动干预 反复告知患者合理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身体素质、病情等,由患者、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等制定个体运动方案,明确患者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量及运动频率,严格按照运动计划进行运动,避免未完成或过度造成疲劳而加重病情[4]。嘱患者做好运动记录,以便动态矫正患者个体化运动方案,使之适合患者病情需要。嘱患者运动前带些糖果,以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患者需长期坚持锻炼,持之以恒,配合饮食疗法及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

1.2.6 定期测血糖 反复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并指导患者监测血糖的时间、次数及方法,并详细记录监测血糖的结果,及时告知医生,由医生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患者饮食、运动及用药[5]。

1.2.7 预防并发症 教会患者预防常见的并发症,如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等,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定期查尿常规及肾功,预防糖尿病肾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1.3 观察指标 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患者的依从性。

1.4 评价标准 依从性:①优秀,完全完成饮食、药物、运动计划;②良,完成饮食、药物、运动计划的80%;③差,完成饮食、药物、运动计划<80%。总依从性=(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5±0.72)个月,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病例,随访率为100%。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34±1.33)mmol/L、餐后2 h血糖(10.16±1.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3±1.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0.87±1.27)mmol/L 、(17.16±1.27 )mmol/L、(11.34±1.83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优32例、良15例、差5例,依从性为90.38%;对照组患者依从性优12例、良15例、差25例,依从性为55.77%。两组患者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等临床特点,易导致患者焦虑、失望等负面不良情绪,影响患者依从性。部分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临床指征略有缓解时误以为治愈而中断治疗,导致病情反复。还有部分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擅自更改药物品种、剂量、不按用药方案、不按运动和饮食计划进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出现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严重的并发症[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孙如兰.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19(12):27-28.

[2] 史会军,贾丽芳.饮食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7-58.

[3] 李玫.糖尿病患者医院护理与社区护理互动模式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9,23(6):1495-1496.

[4] 孙胜量,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2.

[5] 屠云.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23(11):2437-2438.

[6] 杜瑞玲.自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3(29):213-214.

1672-7185(2014)08-0022-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8.012

2013-12-16)

R47

A

猜你喜欢

依从性病情饮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春节饮食有“三要”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