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资源才能缓解医患关系

2014-03-19刘先云

民生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外资医患

刘先云

政府应进一步将医疗服务市场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鼓励有条件的机构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缓解优质医疗服务短缺的局面。

日前,广东潮州中心医院发生了患者家属,纠结百余人押住一位医生在医院内游行的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医患关系的关注。2013年以来,浙江温岭杀医案、哈尔滨耳鼻喉科恶性杀医事件……一桩桩暴力事件给医院蒙上血腥的纱布,也使医患关系更趋紧张。如何缓解医患关系,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据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在两会上透露,2013年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为7万件左右。

医患关系趋紧,固然有公众对诊疗结果的预期越来越高的客观原因——实际诊疗效果与预期不符往往引发医患冲突。但从深层次看,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合理,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集中在部分三级以上医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诉求越来越高,就诊更是集中在三级以上医院。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医生不堪重负,导致医生服务质量和态度明显下滑,部分医生还存在医德缺失、收受红包的现象,这更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均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使患者就近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是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均衡医疗资源配置,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将更多的医疗资源向基层配置。比如,提高基层医院医生的待遇,职称评定适当向基层医院倾斜,建立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医生轮岗交流机制,基层医院与大医院报销的比例差距进一步拉大,引导居民就近就医,让公众树立分级诊疗的观念——小病上基层医院,大病上大医院。

另一方面,为了促进医疗资源更充分的供给更合理的配置,政府还应进一步将医疗服务市场向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鼓励一切有条件的机构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缓解优质医疗服务短缺的局面。对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应当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土地供应、医生职称评定中给予更公平的国民待遇。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立医院和私人医疗机构的共存,有效提高了医疗服务供给保障水平。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可以选择到商业化私人医疗机构就诊,而经济条件相对差居民的可以到公立醫院就诊,而公立医院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治疗时间。这样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保证了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能够根据需要和自身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在引入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分流部分患者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公立医院要取消以药养医的做法,减少对医生看病人数等方面的考核,避免对患者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并让医生与患者更充分地沟通。

要促进医疗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以此缓解医患关系,就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政府要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并引导好地区间合理配置,同时鼓励和支持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成为有益的补充。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外资医患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探索大医院帮扶基层医院新路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