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4-03-19刘孝斌

蚕桑茶叶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湖州产值茶园

刘孝斌

(浙江省湖州市委党校 313000)

湖州市的茶产业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产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湖州的茶叶产量从1978年的3220t增长到2012年的10653t,34年间增长了 230%,湖州的茶园面积从 1978年的7180hm2增长到2012 年的19031.6hm2,34 年间增长了165% 。湖州茶产业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既与湖州市本身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有关,也与湖州市的政策支持有关。然而与浙江其他地级市的横向比较发现湖州茶产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在2012年浙江11个地级市茶叶产量的对比中湖州的茶叶产量,仅仅名列第6,仅仅属于中游水平。即便是在湖州34年间的茶叶产量和茶园面积的纵向比较中也发现,茶叶产量有13个年份是负增长的,茶园面积也有13个年份是负增长的,这说明湖州茶产业虽然总体上是呈现增长的态势,但是并不是呈现连续增长的态势,而是一种回旋式增长,在回旋式增长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制约发展的许多因素。因此,要让湖州茶产业在未来获得更充足的增长动力,从而推动湖州茶产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必须探索一些促进湖州茶产业发展的新措施。

1 湖州茶产业的现状分析

1.1 产值持续增长

湖州茶产业产值呈现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5年湖州茶产业产值是23337万元,2011年则增长到了203285万元,增长了771%,茶产业产值绝对量变化趋势见图1。同样从表1可以看出,茶产业占农林牧副渔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2.2%增长到了2011年的10.24%,增长了365%,而茶产业占农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5.5%增长到2011年的22.7%,增长了312%,湖州茶产业产值的这种相对量的变化趋势见图2。湖州茶产业产值占农林牧副渔和农业的产值的比重的逐渐上升表明茶产业在湖州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在逐渐攀升,茶叶已经成为湖州农业中的第一大经济作物。

表1 2005~2011年湖州茶产业产值的变化

图1 2005~2011年湖州茶产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和农业产值的比较

图2 2005~2011年湖州茶产业占农林牧副渔业和农业产值的比重变化

1.2 茶叶产量、茶园面积、茶园单产回旋式增长

虽然从2005年到2011年湖州茶产业产值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湖州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以及茶园单产并不是处于持续增长的变化轨迹,茶园单产甚至在近几年一直在下降(见表2和图3、图4、图5)。从表2可以看出,1978年湖州茶园总面积只有7180hm2,2012年则达到了19032hm2,增长了165%,然而在 1984、1985、1987、2002、2005 等年份茶园面积是负增长的,图3可以反映出来这种回旋式增长的变化轨迹。1978年湖州茶叶产量只有3220t,2012 年则达到了 10615t,增长了 230%,但是在 1983、1984、1985、2005、2009、2010、2012 等年份则出现了负增长(见图4),同样呈现的是回旋式增长的变化轨迹。1978年湖州茶园单产是0.45t/hm2,到了2012年则增长到 0.56t/hm2,仅仅增长了24.4%,相对于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的增速非常缓慢,甚至在2000~2012的13年间只有三个年份是增长的,其余年份都是在下降(见图5)。在2003、2006、2007、2011年,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都在增长,而茶园单产却在下降,这反映出湖州茶产业的增长仍然在依赖粗放式增长方式,而不是集约式增长方式。这同样反映出湖州茶产业在茶叶科技、茶叶经营组织结构、茶产业经营绩效方面存在不足,而这些不足正是未来湖州茶产业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表2 1978~2012年湖州茶产业的茶园面积、产量数据

图3 1978~2012年湖州茶园总面积的变化情况

图4 1978~2012年湖州茶叶产量的变化趋势

图5 1978~2012年湖州茶园单产的变化趋势

1.3 湖州的茶产业属于中游水平

虽然在纵向比较中,湖州市的茶产业从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一个总体大发展的过程,然而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湖州市的茶产业只属于中游水平。从表3中可以看出,仅以2012年浙江各市茶叶产量排名来看,湖州以10615t排名第6,远远落后于绍兴市的51319t,与杭州的32283t也有着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出湖州的茶产业在浙江省的茶产业区域布局中不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

1.4 茶产业在湖州各县区的发展不均衡

茶产业在湖州各区县的发展呈现出极度不均衡的状态。从表4可以看出,在茶园面积上,安吉县以9392hm2居各区县之首,而南浔区2hm2的茶园面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差距极其明显。在茶叶产量上,长兴县和安吉县非常接近,名列各区县一、二名,南浔区和吴兴区排在最后两名。但是长兴县的茶园面积比安吉县的茶园面积少了2685hm2,因此从茶园单产来看,长兴县要比面积排名第一的安吉县高出不少。在茶叶产值上,各区县的差距变得更加明显,安吉县以116261万元在各区县中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比其他区县的茶叶产值之和还要多。在茶叶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上,安吉县同样有着绝对的领先地位,如图6。安吉县的茶产业之所以能够在湖州各区县中保持巨大的领先优势,既与安吉县自然环境有关,也与安吉县茶产业的制度环境有关,比如经营组织结构、品牌建设、销售渠道等等。

表3 2012年浙江各市茶叶产量对比

表4 2011年湖州各区县茶产业发展情况对比

图6 2011年湖州各区县茶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

2 湖州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模式亟待升级

目前湖州的茶产业生产模式仍然以传统的农业模式为主,这导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茶产业基地的生产水平不高,这也是导致湖州市茶园单产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在近几年出现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占主导地位,茶园的经营管理以分散到户为主、茶园的管理非常粗放。由此导致了湖州茶产业出现了茶的品种更新速度非常慢、资源的利用不充分、茶叶生产的基础设施一直跟不上需求的变化等问题。甚至在少部分地区出现了使用高毒、违禁农药的情况,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目前湖州茶产业生产模式的另一个弊端是机械化程度较低。湖州的茶园多分布在丘陵地带,而我国目前引进的茶机多来自日本,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新型茶机无法适应湖州茶园地貌的情况,这对于新型茶机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也非常不利于湖州茶产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2.2 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较少

近年来,湖州的茶产业内部的大企业和产销一体化的生产合作社有了一定发展,但是由于在现有的生产组织结构中土地使用权非常分散,生产以一家一户经营为主,这极大地阻碍了茶产业经营的规模化进程,从而导致大规模的企业难以出现。在大规模企业较少的情况下,整个茶产业在产品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等方面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动力,也对茶产业现代化实现形成了制约作用。

在目前湖州的茶产业中,产值超过500万的企业只有6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只有2家,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只有13家。而且这些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在茶园建设、宣传促销、采摘制作、技术指导方面对本地的茶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大。因此湖州急需要扶持一批有较强辐射能力的茶产业龙头企业,以此来推动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2.3 品牌整合与管理需要加强

目前湖州茶产业的的品牌非常杂乱,并且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急需进行有效整合。湖州茶产业企业一共拥有376个注册商标,而有177个品牌是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德清县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企业有14家,但是却在销售过程中使用了17个品牌,由此可见湖州茶产业品牌的杂乱。

除了品牌杂乱外,品牌的保护也非常欠缺,尤其是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意识非常欠缺。一方面是茶农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根本不理解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性,无法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许多茶农非常抵触地理标志的付费使用,对工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也很不配合。另外一方面,对茶叶企业来说,也不理解地理标志发挥作用的机制,因此也没有动力去花费成本来维护地理标志。因此在现实中,急需相关部门向茶农和茶叶企业普及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重要性。

2.4 茶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不够

湖州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不高,第一个原因就是茶叶专业的人才少。茶产业中原有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逐渐老化,并且这些人才的知识储备也在经历折旧,另一方面由于在高校中茶业技术的专业在大量缩减,导致茶叶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少,无法满足茶产业实践的需求。

第二个原因是茶叶企业专业人员稀缺。在全市大部分的茶叶企业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生产者都不具备茶叶专业的知识技能储备,也没受过相关的培训。大部分茶叶企业的一线生产者是季节性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在生产中只能进行初加工,无法运用先进的专业技术,这给茶叶企业生产技术的转型升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第三个原因是湖州茶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往往依赖于企业的规模化经营。而湖州茶叶企业的整体实力不强,即便是湖州市那些为数不多的龙头企业,也没有配备进行科技创新的硬件设施,而且自主创新意识严重缺乏。

3 实现湖州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改变生产模式,提高茶产业规模化程度

湖州目前的茶产业生产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即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茶叶产量的增加依赖于茶园面积的扩张,这是一种明显的粗放式增长方式。这种分散式、粗放式模式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并且造成了很多弊端。因此要实现湖州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目前的茶叶生产模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比如可以在茶叶生产基地周边建立统一的加工站点,吸引基地里的经营散户到统一的加工站点对茶叶加工,从而改变散户各自加工的现状。这种统一的加工有利于推动茶叶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发展。

3.2 开发优质名茶,建设绿色安全茶叶标准体系

湖州在优质名茶的开发上具有独到的优势,因为湖州是“茶经故里”,很多的历史名茶都发源于这里。被陆羽称为茶中极品的“紫笋茶”由于生产基地缺乏维护导致茶叶质量受损,品牌影响力逐渐衰退。而温山御荈、罗岕茶则由于还处于试验阶段,品牌影响力有限。这些历史名茶都有成为优质名茶的巨大潜力,但是它们的潜力需要湖州的茶产业去大力挖掘。建设绿色安全茶叶标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打造湖州茶产业的整体性口碑和声誉,从而为湖州茶产业的市场营销和行业形象塑造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推动湖州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在建设茶叶标准体系的过程中,要及时对茶叶标准进行完善,并且参照国际标准体系加快对茶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流程制定技术规范;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指标上要加大检测和研究的能力,尝试对出口茶叶建立预警机制,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茶叶标准体系。

3.3 推进品牌建设,发挥湖州茶叶品牌价值

湖州茶叶品牌杂乱,而且品牌影响力有限,因此需要对湖州的茶叶品牌进行整合,并且积极建设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茶叶品牌。在品牌整合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增大对“安吉白茶”、“莫干黄芽”等湖州传统优势品牌的保护力度,同时要整合目前存在的杂乱茶叶品牌,加大对知名品牌、大品牌的创建力度,从而使湖州的茶产业凝聚成一个强大的团体,这样有利于湖州的茶产业迅速提高竞争优势。在茶叶品牌整合和创建过程中当然不能忽略国际市场的开拓,因此在国际市场上要加大推广力度,尤其是对名优茶要更加注重开拓国际市场。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来建立湖州茶产业的品牌战略体系。

3.4 提高湖州茶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首先依赖于科技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引进茶叶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茶产业从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专业人才队伍。此外茶叶科技创新离不开茶叶企业的自主创新。但是茶叶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在湖州茶叶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无法规模化经营的情况下,湖州茶叶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借助外力来实现,这个外力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资助等来鼓励茶叶企业的自主创新。

[1]江用文,陈霄熊,朱建淼,等.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J].茶叶科学,2011.31(3):273 ~282.

[2]苏祝成.茶产业组织结构与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3]陈宗懋,孙晓玲,金珊.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茶叶科学,2011,31(5):463 ~472.

[4]罗列万.2009 年浙江茶产业亮点展望[J].茶叶,2009,35(1):1~2.

[5]倪雪华.浙江省茶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R].杭州:浙江大学,2002.

[6]申屠娇.杭州市茶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R].杭州: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2012.

[7]黄少平.嵊州市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R].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湖州产值茶园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茶园飘香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茶园之晨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我国循环经济产值已达2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