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2014-03-18阳,张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多媒体

宋 阳,张 颖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宋 阳,张 颖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促进合作学习、加强自主学习等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将写作主题与现实生活及学生的真实体验有机结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协作,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又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其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网络环境;建构主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写作能力作为语言学习的4项基本技能之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应试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僵化单一。教师通常以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错误地简化为“讲解高分范文—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或“布置题目—批改作文—发放作业”的单一流程,背离了写作教学的本质,忽视了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抑制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2)单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过程缺乏师生、生生互动。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往往专注于范文讲解,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师生、学生间缺乏知识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对立情绪。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并机械地应用于写作中,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忽视了语言习得规律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7月全面施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针对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具体要求,如何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科学教育理论为指导,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讨科学、高效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1]。18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从哲学角度将建构主义定位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他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2]。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功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首推20世纪60年代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ane Piaget)[3]。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而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在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不断协调、建构的过程[4]。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也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维果斯基认为,学习首先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与其他成员在最近发展区的社会交互作用和以文化方式发展的文化系统中起重要作用[5]。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其应用于教学实践创造了条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改革研究和试验也逐渐增多。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2]。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协作互动、意义建构等要素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为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图像、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创设教学语境,促进学生的多模态感觉,使他们在语言交际中不断建构和更新自己的语言知识图式,进而内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与建构主义充分契合[6]。因此,本文探索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建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2.1 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利用影音、图文等多媒体手段,创设能够真实反映现实世界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写作是意义的创作过程,阅读是意义的理解过程,写作者主要通过阅读积累语言、内容、篇章和修辞等知识[7]。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其提供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以实现其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以2008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Limiting the Use of Disposable Plastic Bags”为例,教师可以在学生写作之前,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与学生共享课前查找的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如white pollution(白色污染)、haze(雾霾)、endangered species(濒危物种)等的图片和美国科幻灾难电影《2012》、关注全球变暖的纪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难以忽视的真相》)片段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部分文章,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选取相关的现象解释型文章,引导学生归纳此类文章的处理方法,即描述现象、说明原因或影响并阐述观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组织者、协助者和指导者,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真实情境,并进行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述观点,激活并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意愿。

2.2 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建构主义认为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可以构建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并产生积极作用。合作学习,即师生、生生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首先,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讨论、协作,教师将授课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小组内部,成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共同分析、整理相关写作素材,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全面深入理解;随后,在对小组意见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各组以观点陈述、正反观点辩论、访谈等方式进行课堂演示,并进行组间点评交流;最后,在学生作文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传阅、教师反馈等形式,使每篇作文都能得到读者(即教师和学生)的指导。以上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流。同时,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网络相关背景材料,搜集素材,明确写作内容,草拟提纲,独立构思完成作文,文章完成后根据学生互评和教师反馈结果修改,并就疑问与教师进行一对一邮件交流,进一步巩固语言基础知识及写作技巧,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而且锻炼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重视评估与反馈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将其反馈与学生自评、互评结合起来,既有结果评估,也有过程评估。具体包括以下3个阶段:(1)学生自评,即学生完成作文后,自己找出文章中的语法、词汇错误,检查文章结构以及段落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并用红笔标记。(2)学生互评,同伴互评可以鼓励学生间开展合作学习,避免被动等待教师反馈,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有价值的因素[8]。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传阅彼此的作文,根据评改标准,分析并标注每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最后选出最佳作品以电子课件形式进行组间交流。(3)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结果,指出初稿、修改稿及前两个阶段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反馈内容涵盖文章结构、语篇衔接、语言(词汇、句子)使用、写作风格等方面。同时,建立“教师答疑信箱”和电子布告栏,进一步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上过程有助于学生提升写作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减少焦虑情绪,培养正确的写作态度,熟悉写作流程,从而促进写作技巧和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写作兴趣,又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其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的提高。该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助者、指导者,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文本等多媒体网络资源,使相关背景知识形象化,将写作主题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真实体验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为学生建构知识创造了有利情境;通过分组讨论、正反观点辩论、访谈、角色模拟、学生作文点评等活动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师生、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分工协作、建立信任,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32.

[2]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3]张海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实践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2-76.

[4]杨维东,赵娟.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互动型”教育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1(5):56-60.

[5]Matthews M.Constructivism and Science Education:A Further Appraisal[J].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02(2):121-134.

[6]陈冬纯.基于语篇理论的多媒体外语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9):117-121.

[7]刘蕴秋.综英课程写作教学实践探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1):55-61.

[8]Harmer J.How to Teach Writing[M].Essex: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4.

G420

A

1671-1246(2014)13-0009-02

注: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WYYB110066)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多媒体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