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本研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2014-03-15李艳霞付小龙俞春等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本科生学期教学管理

文/李艳霞 付小龙 俞春等

清华大学:本研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文/李艳霞 付小龙 俞春等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需求日趋多元化,教学管理的复杂性不断增长,原有的教学管理机制与信息系统明显不适应这些新变化、新需求。清华大学通过对教学管理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借助信息技术,创建了多系统、宽覆盖、重创新、个性化、重服务、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构建了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目标

清华大学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作为重要的教学支撑条件,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系统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成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支持学校各项人才培养改革计划,为教学管理部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与决策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各类用户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为学校建立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全面信息化支持。具体包括:

1. 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成的大系统,平台内各系统之间,平台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平台与院系系统之间将实现有机的功能整合和数据整合,能全面地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能为用户提供全面、跨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服务。

2. 全面适应教学改革的信息平台:全面适应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学分制、大类培养、个性化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等。

3. 从面向过程到面向数据的信息平台:强调对教学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除了全面支持教学管理过程外,强调数据标准、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分析,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集成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如各种预警等。

4. 从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务的信息平台:除了继续完善对各级教学管理人员的支持外,还要加强对教师、学生的服务功能。

5. 有很强适应变化能力的信息平台:学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总体规划、技术架构、实现技术等方面都将特别考虑系统的可扩充性,使平台具有很强的适应变化能力,能不断适应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建设内容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在统一规划下,重点建设十个业务系统,一组公共基础中间件和一个教学综合数据库,分别是:

1.建设以教学管理为主线的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排课、选课、考务、成绩、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师资、教学设施、教材管理等子系统,全面支撑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为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博士生创新培养和质量保证计划以及课程建设计划、实践教学计划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2.建设研究生事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研究生综合素质训练信息子系统、研究生奖助贷子系统、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子系统、博士生论坛管理子系统等,配合学校的博士生创新培养和质量保证计划、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改革计划以及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计划等。

3.建设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研究型教学开展的自主学习型网络教学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网络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子系统,整合和统一管理学校教学资源,支持资源共享,支持各种课程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校研究型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4.建设教学评估系统,配合学校的教学支撑环境建设计划以及学科发展支持计划等,以评促建,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

5.建设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信息服务、统计分析、决策支持等子系统,加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服务功能,为领导、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为学校教学管理提供各种综合统计分析数据和决策支持信息。

6.建设本科生招生系统,全面支持本科生招生的信息发布、自主招生等,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

7.建设研究生招生系统,支持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发布,硕士、博士、推荐免试、港澳台以及专业学位的招生工作。

8.建设本科生实践教学系统,主要包括综合论文训练管理、科技赛事管理、SRT管理、暑期实践管理等子系统,支持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思路。

9.建设办公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动态信息发布、办公交流、公文流转等,加强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服务功能,为教务管理部门提供网上办公与协作平台。

图1 本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10.建设数字迎评系统,综合展示学校各种数据,为学校迎接教育部本科生教学评估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

11.建设一组公共基础中间件,包括教学门户、数据交换、身份认证、信息发布等,通过这些公共基础中间件,实现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信息和功能的集中展现,各业务系统的集成,保障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的整体性。

12.建设一个教学综合数据库,研究学校教学信息模型,全面规划和整合各种教学数据,制定和完善教学信息化相关数据标准,建立基于主题数据库模式的教学综合数据库,统一管理学生、教师、课程、培养方案、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重要数据,消除信息孤岛,为学校教学与教学管理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设成果

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作为清华大学新一代数字校园建设的先锋,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学生管理系统的统一建设,本科生、研究生实践教学管理全程支持,并实现了志愿法选课、本研统排统选、三学期交叉运行、多级教学运行管理、五维教学评估等多项业务创新;实现了C/S系统Web模式访问、统一角色权限管理、个性化信息推送、可定制的教学信息服务、系统大规模集群负载运行等多项技术创新,整体业务水平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首创本研一体化的教学管理系统

本研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在于打破过去多年一直沿用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管理相互独立的界限,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的基本点出发,全面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组织教学和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如图1所示。

1.统一注册:在每学期开学伊始学生返校注册之际,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台计算机上刷卡注册。注册系统能够根据学生卡的学籍信息,自动识别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学生属性,自动判别每位学生的收费标准及收费状态,自动执行未交费者不能注册的管理规定。

2.统一课程管理: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构建在一张数据表中,以不同的课程号首位数字来区分课程类别,由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进行维护。同时,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不同之处,在数据字段中给予明确的区分,满足课程信息个性化的需求。

3.统一安排教学任务:改变传统的分头安排本研教学任务的教学管理模式,由各教学院系根据本科教学计划和研究生开课计划统筹安排教学任务。

4.统一排课:统筹规划全校的教室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时间和地点。

5.统一选课:构建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进行选课的平台,可以在相同时间段,安排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进行选课并实现互选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可以在选修本科生课程的同时,提前选学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对于一些非本专业的研究生来讲,可以在选修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补修一些本科生的高档课程。

6.统一成绩管理:以课程为单位统一管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成绩。在采集学生课程成绩的平台上,提供录入所有选课学生学习成绩的功能。对于本科生提前修读的研究生课程成绩和所获学分,可转入研究生培养体系;对于需要补修本科生课程的研究生,同样可获得学分。

全国首创志愿法选课系统

以选课模式为代表的随机抽签选课法,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普通高校,是目前选课模式中较为成熟的方式之一。采用抽签法进行选课,虽然从概率上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公平的选课机会,但在抽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不同学生个体对同一门课程的不同需求。在这种选课机制下,不少学生在选课过程中主要是凭运气选课,而不完全是按兴趣和实际需求在选课,可能会出现学生最想上的课抽不中,而不太想上的课反而被抽中的现象。一些学生担心选课抽签不中,从而多选课、多退课,且出现了学生私下换课(即学生通过私下沟通,约定好某个时间点,通过选课系统同时进行退课和选课的操作来交换课程)、卖课、使用选课机等不文明的选课现象,致使预选课的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选课需求,同时也可能造成有限的优质课程资源的浪费。

2006年,经过多次调研和系统测算,学校提出采用志愿法的方式进行选课。志愿法选课是将学生的选课意愿引入到选课优先级的计算中,让学生的选课意愿直接影响其选课的命中率,从而实现“能够选上想上的课”。根据本科培养方案,将本科生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体育课、重修课五个选课窗口;根据研究生的课程性质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将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重修课和体育课等四个选课窗口,每个窗口分别设置三个志愿的可选课堂数,由选课学生在各个窗口分别填报选课志愿,根据课容量与填报志愿的情况由高到低逐级录取,志愿越高,选中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同等志愿的选课人数高于课容量,则采取局部抽签方式决定选课。在不同的选课窗口,基本上能保障每个学生选上最想上的课程或最想进入的课堂,尤其是能使学生对自己第一志愿想听课程具有较高优先权,即使可能需要抽签裁定,但中签率会很高,因为学生能够实时查询所有课程填报志愿的数据信息而及时调整选课志愿。如果第一志愿的选课人数已经大于课容量,面临抽签的可能,学生会重新调整第一志愿的填报课程。

多级联动的教务管理系统达国内领先水平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校级、院系、实验室教学的管理相对独立,缺乏联动,缺少统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清华大学多级联动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规模。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安排。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统一管理,通过一起下达教学任务、录入开课任务书、排课、选课等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暑期实践课、独立实验课、带有实验学时的课程等,同时通过教务管理三学期的交叉运行,支持不同学年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有特色的安排,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统一调度和教学时间的协调一致。

2.一级选课与二级选课的协调运行。对于实验课、辅导课、讲座课等,需要在一级选课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分组、分项目、分班、分时间、录成绩等二次组合安排。教务系统支持一、二级选课学生名单的连带维护,即一级选课名单的增删改,直接连带二级选课系统。学生在一、二级选课时,系统统一进行时间冲突判断,从而减少了学生的课业冲突,提高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灵活性。

3.课上教学管理与课下教学管理的优势互补。网络教学系统作为校内主要的教学辅助系统,使课上教学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学材料的展示更加灵活、形象与生动,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完善和拓展。同时,网络教学系统的教师、学生、课程、班级等信息全部来自于教务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教学服务。

4.校级管理与系级管理的有机结合。教务系统支持校级管理为主、院系级为辅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排课、选课、教室、排考等方面采取校级统一管理的模式,而在新开课申请、培养方案维护、开课任务录入、成绩录入、学位管理、综合审查等环节,采取校级管理与院系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5.多层次、多部门、多用户的统筹运行。教务系统涉及教务处、研究生院、注册中心、各院系、留办等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广大的任课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等众多用户;涉及选课、成绩等二十多个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支持多层次、多部门、多用户的统筹运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复杂、庞大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6.学历生与非学历生的趋同管理。对于学历生与非学历生采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在共性环节上,直接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在个性环节上,构建国际进修生管理、旁听生管理等业务子系统,适应教学管理的需要。

三学期教学管理贯通运行

夏季学期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多年以来,学校夏季学期的教学活动一直以手工管理为主,原有教务管理系统无法实现秋夏春三学期的交叉运行。新版教务系统改变了教学管理流程按学期串行运作的方式,支持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并从学期划分、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和师资规划等方面以多学期并行的方式运作,在教学流程中体现学年学期的动态信息,支持夏季学期同大学期一样,灵活机动地组织本科生、研究生的任务书录入、排课、选课、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组织全校学生预选或正选秋季学期的课程时,穿插进行夏季学期的排课和选课,然后再继续秋季学期的补退选课。秋季学期和夏季学期的选课互不干扰,互不影响,系统在时间窗口和上课地点上互不重叠,各自控制有效的课程范围和学生范围,制定选课的学分限制,分别完成相应学期的教学安排,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全国首创外国进修生教学管理系统

2003年,学校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025人;2009年,上升为126个国家和地区的3220人。在学校有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的学历留学,还有来校学习课程、从事合作研究或实习的非学历教育的进修生,其中包括专业进修和语言进修,而承认学分下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知名大学的交换学生是进修生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

学校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综合信息门户等对学生身份有严格的属性要求,要以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属性作为必要的判别条件。但是对于非学历教育的国际进修生,不可能用单一学生属性进行判别,他们既不属于本科生也不属于研究生,成绩单的学时、学分和考试要求等也不同于本科生或研究生,同时他们在校的时间或长或短。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国际进修生归入本科生或研究生的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需要另外设计一套适合国际进修生的教学管理系统,使之既能满足进修生个性化的要求,又能达到共享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资源的目的。

国际化办学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国际进修生一踏进清华的校门,就能够与中国学生一样享受到学校丰富的教学服务,并且同时共享学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的课程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等,实现对国际进修生从入学到结业的全程教学管理,在全国高校率先实现适应国际进修生特殊需求的教学管理系统。

首次推出清华大学教学信息服务平台

遵从“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现代化教学支撑平台将管理理念渗透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之中。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构建教学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完整、快捷、准确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找人,按需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切服务,使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后,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他希望看到的和有权看到的各种相关信息并享受到相应的周到服务。

(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注册中心、信息化技术中心)

猜你喜欢

本科生学期教学管理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