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路中的天桥
——四渡河大桥揽胜

2014-03-15

中国三峡 2014年3期
关键词:渡河峡谷大桥

天路中的天桥
——四渡河大桥揽胜

文/邓传海 编辑/田宗伟

四渡河大桥。 摄影/邓清国

诗云:

应是神龙凡间游,傲跨天堑逞风流。

俯视惊涛三千里,力挽渝鄂四十州。

笔者这几句诗咏颂的乃是四渡河特大桥的雄姿。

四渡河特大桥坐落于沪渝高速公路(上海至重庆、编号为G50的高速公路,原称沪蓉高速公路。后来,上海至成都的高速公路建成,称沪蓉高速公路,编号G42。原沪蓉高速公路便改称沪渝高速公路。——作者注)1383公里处。它东挽湖北省宜昌市之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榔坪镇八字岭,西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是沪渝高速公路上的关键性桥梁。

长达1900余公里的沪渝高速公路,东起东海之滨的我国最大工商业中心、极具繁华之姿的国际大都会上海,开始其穿州过省的征程。它初涉于河湖密布的苏南水乡,继而穿行在绵延于皖西鄂东的大别山南麓,接着徜徉于湖北坦荡无垠的江汉平原,到达鄂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号称三峡明珠的宜昌市。再向西行,便要穿越集万千峰峦与峡谷于一身的武陵山脉,行至重庆市之忠县方才出得头来。再经过沿长江西行的短暂坦途,即到达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我国西南大都会、经济中心重庆。

武陵山脉东段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起点。其间崇山峻岭相连,高峡深谷密布,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沪渝高速公路至此,再无信步于平原和丘陵的闲适,代之而来的是穿行于险峻高山和深邃峡谷的艰难挺进。行进于其中,忽忽然方呼高桥险,悠悠然又叹隧道长,桥隧相连,难以计数。故此间的沪渝高速路被称为“天路”,而四渡河大桥则被誉为“天路中的天桥”。

四渡河是清江支流,发源于巴东县野三关镇北缘的高峰娃娃寨(娃娃寨地势高峻,为易守难攻之军事要地。1949年,为解放鄂西,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激战于此,以负伤数百,牺牲数十名官兵的代价方攻克娃娃寨。此役为解放鄂西的关键战役之一。——作者注)。娃娃寨海拔近两千米,四渡河大桥跨越之处的河谷谷底海拔高度已降至五百五十米以下。不足三十公里的行程,河床坡降千余米,故四渡河河谷深切,河床乱石横陈,河岸奇峰叠嶂。

四渡河大桥是迄今为止我国在深山峡谷里建造的最大跨度的悬索桥。大桥全长1365米,由长1105米的主桥和229米的路基组成。大桥主跨900米,为单跨双铰钢桁梁悬索桥。桥面宽24.5米,可容四辆大型汽车并排行驶。两个索塔高高挺立。恩施岸索塔高118.2米,宜昌岸索塔高113.6米,几与两边的山顶相齐。两个索塔象两只巨掌将长达90余米的桥桁梁稳稳托起。塔顶至峡谷谷底垂直高差达650米,桥面距谷底也有560米。比此桥建成之前的世界第一高桥法国约米大桥竟高出307米。自然,世界第一高桥的宝座由中国四渡河大桥取而代之。矗立于四渡河大桥恩施岸桥头、镌刻着“世界第一高桥”的巨碑庄严地向天地、向世人昭示着这一无可争议的荣誉。

四渡河大桥的建造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大桥由中国交通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担纲建设,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大桥的设计和施工创下了国内外桥梁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

采用华伦式钢桁架加劲梁整体焊接点新技术;

用火箭抛绳系统进行先导索抛送飞越深切峡谷;

采用37孔专用锚具和全涂环氧PE单根可换式钢铰线带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

采用国内最大的90米跨径缆索吊装钢桁架加劲梁;

设立了山区复杂地形全天侯测定深切峡谷风特性的联网风观测塔……

高高的索塔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每个塔由18根直径2.8米的钻孔桩组成群桩基础,以微风化石灰岩作为持力层,承台平面长宽各达16米;整个大桥由71个节段组成,节段最大节装长度为12.8米,最大吊重91.6吨。

四渡河大桥施工场地极为狭窄,宜昌岸坡度在85度左右,极其陡峻。隧道锚、分岔式公路隧道和索塔三个主构造物集中于悬崖之边的大桥轴线之上。恩施岸索塔同样位于岩边上,重力锚位于陡峭的小山峰之上,工程建设面临极大困难。

2004年8月,一声炮响,大桥正式动工,建设者开始了艰难而危险的作业。

晨迎朝霞,晚送暮霭,夜伴星星山月。经历了不尽的辛苦,克服了不尽的困难,战胜了不尽的艰险。寒暑易节凡五,2009年11月15日,四渡河大桥在建设者和远近观瞻人群的欢笑声中胜利通车。

尽管大桥的建设艰辛与困难交织,但也少不了胜利与成功的欢乐和欣喜。其中,以火箭抛送先导索飞越深峡的壮举便极具神奇。

按照施工要求,悬索桥基桩、承台、塔座和索塔施工结束后,必须架设一条空中施工便道。这便要求将一根先导索送到峡对岸,再陆续将一根根钢绳穿过峡谷逐渐架设起一个施工平台。山高、坡陡、林密,长长的悬索如何穿越峡谷?这个棘手问题令许多单位望而却步。

四渡河大桥。 摄影/陈玲玲

机械架设吗?悬岸峭壁,峡高谷深,不具备设置机械场地条件;人工拖运?距离太长,先导索太重,拖拉困难且危险极大;直升飞机吊送?山谷中风速变化快,气候条件复杂,群山之中没有直升机起降平台,容易造成机毁人亡,且成本高昂……难题愁杀了四渡河大桥项目经理王崇旭。

2004年3月,王总在参加大桥项目投标前,对大桥施工现场周边进行了细访,但在开标前他在现场摔倒,加之风寒受凉,只得进医院。

住院的闲暇,让他有机会苦苦思索。一天,灵光闪现。他脑海里浮现出大海捕鲸的场景。捕鲸叉后拖有一根长绳,捕鲸者将捕鲸叉向巨鲸奋力一掷,咔嚓一声,带钩的捕鲸叉扎入鲸体。然后,任凭巨鲸腾挪翻飞,再也脱不出捕鲸者的掌心。能否借助这一原理,以武器发射系统发射先导索飞越峡谷呢?经过多家询访,王总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几经研讨,解放军总参谋部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夺得这一任务。

经过多次弹道理论计算和摸底实验,改进后的火箭抛绳系统可将直经14毫米的先导绳抛送至1000米以外,火箭弹着点偏差约40米。火箭抛射系统由火箭发动机,发射架、工作索、固定桩等部分组成。

火箭发动机是抛送系统的动力源。由弹头,燃烧室、发射柱、弹尾、喷管和连接件等组成,整个起飞重量约37公斤。2005年10月,改进后的火箭抛绳系统在南京汤山某军用靶场试射成功。

2005年10月9日,四渡河特大桥恩施岸边项目部办公区前的一个篮球场上,火箭发射系统组装完毕。工作人员先瞄准发射架,再将火箭发动机安于其上,通过牵引钢丝绳将火箭发动机与工作索一端连接,工作索另一端与固定桩相连。

静静地,火箭发射系统象一匹战马整装待发。四面八方赶来观瞻的人们把发射场围个里外数层,只留下面峡的一面。千头攒动,喧闹不已。

工作人员再次检查,一切正常。大喇叭告诉观众:安静,安静!安静!!霎时,发射场区内外静如真空,观瞻人们眼睛瞪得溜圆。一名青年军官军装毕挺,手执令旗,一脸严肃地肃立在发射架前。

时钟敲响9点,青年军官振臂一挥令旗,大吼一声:“发射”!

操作人员一按电钮,“嗖!嗖”!两枚火箭腾空而起,直向对岸呼啸而去。钢丝绳拉起工作索,火箭发动机牵着工作索惯性飞行。3秒钟之后,火箭弹体带着绳索落入预定目标区。对岸工作人员迅速寻到火箭弹体及其牵引的先导索,连连挥旗示意:发射成功。顿时,欢呼声响起。人们议论如潮,甚至有人高声歌唱,竟叙这山中传奇,久久不愿离去。

大桥建成,雄姿巍巍,引来八方游客观瞻,有路过停留者,也有专程慕名而至者,竞相一睹大桥丰采,蔚为大观。

宜昌岸一侧十分陡峭,大桥与隧道相连,直插入山体,无法寻找停留场所。恩施岸一侧稍缓,有一小山梁托起引桥路基,建设者在引桥上留有可暂停少量车辆的停车道,这便成了观桥之所。

无论是路过者还是专程来游者,过桥的第一件事便是停车观桥。往往形成车辆长龙首尾相接,甚至占据行车通道。客人下车之后要么顺桥游览,要么倚栏俯看桥下深谷,欲测个高深,免不了的大声喧哗称赞,免不了的拍照留影。更有一些看客,居然不顾生命危险,攀爬上百余米高的索塔,摆出个张扬姿态,渲染敢于冒险的行为,宣称回去后要给亲友来个惊诧。更有人说,将留此照给子孙等以夸耀爷辈当年的神勇。

其实,此类观桥方式虽可逞一时之欲,吐一时之气,但此类方式轻者说不得要领,难以领略大桥神韵,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者易于造成拥堵,影响交通,给他人造成不便;重则危险至极,万一出现事故,后果难以设想,欣喜之情顿作伤心之感,岂不悲乎!

四渡河大桥所处之地正是笔者家乡,如何赏桥,笔者自有一番理论。

若是如有足够的时光,那得穿游四渡河河谷。四渡河源于高峻的娃娃寨,发源地虽然高峻,但三十公里左右的奔腾直下,到达四渡河大桥一带,已进行到海拔五六百米以下的低山。北纬三十度的低山气候十分温暖,且因河水长流,湿气蒸腾,滋润山谷,故草木长绿,郁郁葱葱。

游览其间,时而跳跃于石上,时而涉淌于清流,时而穿行于草丛。约到午时,太阳向峡谷中的茂林洒下金光。观赏游鱼于眼底,吐纳山风于胸臆,听着鸟噪虫鸣,说不尽的清新舒适。

兴之所致,再捉它几尾野生河鱼,寻它几枝枯树干柴,燃起篝火,烤烤野味,泯泯小酒,与朋友谈天说地,说不尽的自由惬意,人生之乐莫过于此。笔者青少年时代,常常与朋友结伴沿河游玩,尽享此乐。可惜而今都成追忆,旧梦难寻,时时让人惆怅得欲滴清泪。

如果时间不是相当充分,那就只有饱饱眼福,观览四渡河大桥及峡谷上部风光了。

观览四渡河大桥风光的绝佳位置不在大桥桥面,而在一渡岩。一渡岩是位于四渡河大桥恩施岸一侧、离四渡河大桥最近的一座山峰。沪渝高速公路过四渡河大桥再行约千米,即钻进长约四千余米的野三关隧道,隧道穿行之山即是一渡岩。自一渡岩峰顶至隧道,垂直距离约三百米,离四渡河大桥直线距离约千余米,登临峰顶,放眼望去,顿觉众山齐小。山峰林木茂密,以马尾松,栎树等为主。一渡岩前部陡峭,后部舒缓,易于攀登。峰顶浑圆开阔,可容多人同时观瞻。

一渡岩左侧约三千米处有一山峰,峰高可与一渡岩等齐,峰顶由一巨石形成。巨石形如猫头,直视峡谷对岸,仿佛发现有鼠,作势欲捕,故名猫儿观。猫儿观顶端林木葱笼,其下则刀切斧剁般的险峻,直下四渡河峡谷谷底。因风化之故,峭岩中多有缝隙,苍松怪柏之属不绝于壁。倘运气上佳,还可见成群的猴子在岩壁中跳跃嘻闹。

西北眺望,海拔一千七百余米的高阳寨矗立,险峰直插天际,峰端乱云翻飞,如梦如幻;下部的千仞白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景观大道三一八国道公路蜿延其下有如银线,高阳寨山麓,三一八国道两侧民居星罗棋布,良田与茂林相间,生意盎然。

东北望去,四渡河峡谷青峰隐隐,逶迤东去。

在一渡岩顶俯视四渡河大桥,如彩虹飞跨。来往的车辆出入隧道,穿行于大桥之上,多如过江之鲫。

四渡河峡谷地带深受海洋季风影响,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地景观因时而异。当春之时,草木新绿,进而山花烂漫,五彩纷呈。到得夏季,则大地一色,如铺绿锦。夏季多雨,大雨过后山洪爆发,四渡河浊浪涛天,怒吼之声传达十里;猫儿观飘下数十道飞瀑,有如银河落天,映衬得天地分外雄浑。至于秋日的层林尽染,红叶满山,冬日的白雾皑皑,朔风劲吹,则又是一番意境了。

出得野三关隧道,楚天明星城镇野三关镇立现眼前:大街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人流车流有如浪涛。一条隧道,五分钟的车程,竟又把人们拉进尘世的喧啸,四渡河峡谷的宁静恍若隔世,这世界真奇妙!

文人墨客观瞻此景,自然豪生览物之情,诗章群赋不一而足,难以尽述。且摘取巴东文人毛兴凯的“四渡河大桥赋”中的锦句来作结语:“经典造型、巧夺天工,昼如银蛇、夜似金龙;鲁班弟子安在哉,能工巧匠尽天师……”

猜你喜欢

渡河峡谷大桥
太行峡谷之冠——八泉峡
峡谷里的悄悄话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数鸭子
关于“小船渡河”中最短位移下的时间问题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鸟人”
众猴渡河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