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阚如良:三峡工程低碳效益显著

2014-03-15

中国三峡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库区碳源

阚如良:三峡工程低碳效益显著

文/田宗伟 编辑/罗婧奇

阚如良,三峡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摄影/黎明

2013年12月20日,三峡大学教授阚如良先生在“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研讨会”上作了题为《三峡工程低碳效益评价》的发言。阚如良说,低碳效益评价在本质上就是评估某个项目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效益,分为增加碳汇和减少碳源两种方式。其中,碳汇是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表现为正低碳效益;碳源是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表现为负低碳效益。增加碳汇可以通过碳汇林等植被来吸收温室气体,采取主动方式消除大气中二氧化碳;降低碳源则主要通过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来实现。可见,低碳效益是通过“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增加碳汇”这“三低一加”方式来实现的。

阚如良表示,评价低碳效益可以通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为吨)来测算,即为消耗碳源和增加碳汇的各项因子之和。其评价模型为:

总低碳效益=正低碳效益–负低碳效益=二氧化碳减排量之和×单位二氧化碳国际碳汇价格。

正低碳效益即某项目对碳汇增加的贡献,包括直接的碳汇增加,也包括与高碳方式对碳源消耗相比所形成的替代低碳贡献,也就是消除二氧化碳形成的正面影响;负低碳效益即某项目对碳源增加的贡献,也就是排放二氧化碳形成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低碳效益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阚如良从正、负低碳效益入手,分析了三峡工程低碳效益的影响因子,并从三峡工程发电、航运、补水、防洪以及库区退耕还林、蓄水淹没植被等六个方面计算了低碳效益。

“据不完全测算,三峡工程年均增加碳汇1.078亿吨,年均低碳效益78.8亿元人民币。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既是一项具有显著低碳效益的水利工程,又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低碳工程。”阚如良说。

阚如良表示,三峡工程的低碳效益是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来体现的,主要表现为正低碳效益。其中,水力发电产生清洁能源替代火力发电,对应的是低排放和低污染,实现了碳源的相对减少;三峡工程改善了三峡航运条件,航运作为一个低碳交通方式,替代公路等高碳交通,对应的是低污染和低能耗,相对地减少碳源;三峡工程防洪作用显著,减少土地植被淹没,相对地扩大了碳汇林,通过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增加了碳汇;三峡工程通过补水灌溉,确保了灌溉区免受干旱之灾,保护了已有碳汇林,也就实现了碳汇的相对增加;三峡库区通过退耕还林,扩大了碳汇林面积,直接增加了碳汇产出。可见,三峡工程正低碳效益体现在发电产生清洁能源、航运替代高碳运输、补水灌溉碳汇植被、防洪减少植被淹没、退耕还林增加碳汇等方面。当然,三峡库区蓄水淹没了小部分林地及耕地,也就减少了一定碳汇量的供给,这是三峡工程负低碳效益的体现。

根据上述六方面的影响因子,阚如良对三峡工程的各项低碳效益进行了具体的测算。

一、发电的正低碳效益

一渡船在乐天溪沙坪水库航行。 摄影/文振效/CFP

2012年7月4日,三峡工程地下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正式交付投产,从而实现了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的目标。三峡电站年均理论可生产882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按现行平均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26元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229亿元,其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产生1千瓦时电约需0.4千克标准煤的能耗,而1吨标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4吨至2.7吨,按2.5吨计算,与燃煤发电类比,三峡工程年发电量可替代3528万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减少88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专家测算,森林碳汇最优核算价格为每吨10.11至15.17美元,按每吨12美元作为单位二氧化碳国际碳汇价格计算,三峡工程发电的年均低碳效益是:

二、航运的正低碳效益

三峡工程建设改善了库区航道及港口水域条件,拓展了支流航道,促进了船舶标准化和大型化,降低了客货综合运输成本,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西南腹地沟通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能力。目前,三峡船闸连续两年通航能力已达到1亿吨,在原有的1000万吨基础上增加了9000万吨的航运能力。相对于公路运输而言,每增加1万吨货运量,航运交通可节约0.04万吨标准煤,按1吨标煤排放二氧化碳2.5吨算,1万吨航运量可以减排0.1万吨二氧化碳,故三峡工程年航运量可相对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据此测算,三峡工程航运的年均低碳效益是:

三、补水的正低碳效益

三峡工程具有水量调蓄功能,在长江枯水季节可增加下泄流量,改善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条件。经过三峡水库调蓄,下泄枯水流量可增加每秒2000至3000立方米。假设枯水期即需要灌溉时间为3个月,三个月总流量为155.52亿至233.28亿立方米,其均值为194.4亿立方米;而耕地所需灌溉水量为每公顷11790立方米,从而得出三峡工程年均灌溉面积为,192.4亿立方米÷11790立方米/公顷=163.19万公顷,按每公顷耕地年产碳汇1.6吨计算,则三峡工程补水灌溉耕地可增加碳汇为:

据此测算,三峡工程补水的年均低碳效益为:

四、防洪的正低碳效益

防洪是三峡枢纽工程的首要功能,自2009年入汛以来,三峡工程已具备正常的防洪运用条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基本形成,防洪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长江流域防洪规划概要》明确,长江中下游防洪区耕地面积为472.2万公顷,每公顷耕地年吸收1.6吨二氧化碳,由此得出防洪区避免被淹耕地的年产碳汇为:

据此测算,三峡工程防洪的年均低碳效益为:

五、退耕还林的正低碳效益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规定,25度以上坡耕地应退耕还林。根据全国第2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库区现有耕地125.6万公顷,大于25度的坡耕地占24%。则三峡库区退耕还林面积为:

125.6万公顷×24%=30.14万公顷

按每公顷森林年产碳汇21吨计算,则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增加的碳汇为:

据此测算,三峡工程退耕还林的年均低碳效益为:

六、库区蓄水的负低碳效益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高程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因蓄水造成库区淹没耕地22.98万亩,移民迁建占用耕地7.32万亩,合计占用耕地30.3万亩,折合2.02万公顷。按每公顷耕地年产碳汇1.6吨计算,则三峡库区占用耕地年损失的碳汇为:

另外,三峡库区淹没森林11.02万亩,折合0.73万公顷,按每公顷森林年产碳汇21吨计算,则三峡库区淹没森林年损失的碳汇为:

上述两项淹没耕地及林地每年损失碳汇为18.56万吨。据此测算三峡工程淹没植被损失的年均碳汇效益为:

上述前五项正低碳效益减去最后一项负低碳效益的最终结果为:

阚如良说,由此可见,三峡工程是一项具有显著低碳效益的水利工程。

猜你喜欢

三峡工程三峡库区碳源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二十余载三峡路:承人民嘱托 铸民族伟业
新型复合碳源去除工业综合园区废水中硝酸盐试验研究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