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稠油破乳剂丙烯酸酯大单体的合成

2014-03-14王二蒙解传梅刘龙伟

精细石油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阻聚剂聚醚乳剂

王二蒙,郭 睿,解传梅,王 敏,刘龙伟

(陕西科技大学 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国各大油田相继进入三次采油阶段,特别是各种化学采油助剂的添加,使油井采出液含水率持续上升,原油采出液成分和物性越来越复杂,黏稠油比例也在迅速增长,常规的原油破乳剂已不能满足当今的稠油破乳需要。稠油和超稠油的高效快速破乳已成为影响采油成本、原油质量关键技术。因此,研发、生产和应用新型的稠油破乳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稠油黏度大且含有大量胶质沥青等界面活性物质。胶质、沥青质是结构各异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其分子基本结构是以多个芳香环组成的稠合芳香烃为中心,周围连接若干环烷环、芳香环[3]。如果合成具有芳香基团的破乳剂,其在油水界面膜上乃至原油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扩散性,从而体现出脱水速度快、脱水率高的优势[4-5]。檀国荣等比较了不同嵌段不同类型的聚醚型破乳剂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二嵌段聚醚破乳剂脱水性能较优异[6-8]。若首先合成既含有芳香结构又具有二嵌段聚醚的不饱和大单体,再用此大单体与丙烯酸等共聚或共改性含氢硅油,则可以合成新型稠油破乳剂[9-12]。

为此,笔者以丙烯酸(AA)和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NPE-108)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含有苯环、二嵌段聚醚的聚醚酯活性大单体,并探讨了其最佳制备工艺。反应式如下。

H2CCHCOOH+

1 实 验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AA,化学纯,北京新光化学试剂厂;NPE-108,工业级,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对甲苯磺酸,分析纯,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对苯二酚,分析纯,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河东区红岩试剂厂;二氯甲烷,分析纯,天津市百世化工有限公司;氯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盛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VECTOR-2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旋转蒸发器,上海予华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 合成步骤

向装有搅拌器、分水器、球形冷凝管、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PE-108、AA、催化剂对甲苯磺酸、阻聚剂对苯二酚,加热到130 ℃,回流反应 6 h,即得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NPEAA)粗产物。

1.3 产物处理

将NPEAA粗产物倒入梨形分液漏斗中,加入二氯甲烷使其完全溶解,然后用 0.05 mol/L 的 NaOH 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摇匀后静置分层,分出下层液。再用饱和NaCl溶液洗涤、分液,重复3次。最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二氯甲烷,得到较为纯净的NPEAA。

1.4 酯化率的测定[13-14]

按文献[13-14]方法测定酯化率。

式中:C为NaOH溶液的浓度,mol/L;M为NaOH的摩尔质量,g/mol;V1为反应前所取混合液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L;V2为反应后所取反应液滴定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L;m1为反应前所取混合液质量,g;m2为反应后所取反应液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反应时间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固定反应温度为130 ℃,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为2.5∶1.0,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占丙烯酸与聚醚总质量,下同),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为0.4%(占丙烯酸与聚醚总质量,下同)。考察反应时间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1。

图1 反应时间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酯化率逐渐升高,当反应时间为6 h时,酯化率达到61.15%。继续增加反应时间,产物颜色加深,酯化率下降,发生了碳化或其他副反应。因此反应的最佳时间为6 h。

2.2 反应温度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固定反应时间为6 h,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为2.5∶1.0,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对苯二酚用量为0.4%。考察反应温度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2。

图2 反应温度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酯化率不断上升,当温度达到130 ℃时,酯化率达到最高69.59%;继续升高温度,酯化率下降,这是因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已经沸腾,降低了催化作用,并且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因此反应的最佳温度为130 ℃。

2.3 反应物配比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固定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 ℃,对甲苯磺酸用量为3%,对苯二酚用量为0.4%。考察反应物配比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随着反应物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不断升高,酯化率不断上升。这是因为丙烯酸的不断增加,使羧基与羟基有效碰撞次数升高,反应朝正方向进行,使酯化率上升。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达到4.5∶1.0时,酯化率达到91.59%。当摩尔比继续增加时,酯化率上升幅度不明显。因此反应的摩尔比定为4.5∶1.0。

图3 反应物配比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2.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固定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 ℃,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为4.5∶1.0,对苯二酚用量为0.4%。考察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知: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酯化率不断上升,当催化剂用量增加到4%时,酯化率达到93.20%。催化剂用量继续增加时,酯化率降低,这是因为催化剂的增加使聚醚端羟基活性增加,产生缩聚现象,导致酯化率降低。因此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4%。

图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2.5 阻聚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固定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 ℃,丙烯酸与聚醚摩尔比为4.5∶1.0,对甲苯磺酸用量为4%。考察阻聚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由图5可知:阻聚剂用量过低时,丙烯酸容易自聚,酯化率低;当阻聚剂用量为0.6%时,酯化率达到95.31%;再继续增加阻聚剂用量,酯化率变化不大。因此阻聚剂的最佳用量为0.6%。

图5 阻聚剂用量对反应酯化率的影响

2.6 红外光谱表征

NPE-108以及合成的聚醚酯的红外光谱见图6。

图6 聚醚和聚醚酯的红外光谱

由图6可知:NPE-108在3 477 cm-1处出现—OH的伸缩振动峰,在2 965、2 872 cm-1处出现—CH3、—CH2—的C—H伸缩振动峰,在1 639,1 578,1 511,1 457 cm-1处出现苯环骨架峰,在1 102 cm-1处出现C—O—C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峰。表明NPE-108中含有羟基、醚基、苯环。NPEAA红外谱与NPE-108的主要区别是:NPEAA在3 477 cm-1处也出现—OH的伸缩振动峰,但与NPE-108出峰相比明显减弱;在1 731 cm-1处出现酯基的CO伸缩振动峰;在1 612 cm-1处出现CC的伸缩振动峰,并且掩盖了苯环骨架的1 639、1 578 cm-1两处峰。说明发生了酯化反应,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和二嵌段聚醚的活性聚醚酯大单体。

3 结 论

a.以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为原料,在对甲苯磺酸的催化下,合成了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NPEAA),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为目标产物。

b.合成NPEA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 ℃,酸聚醚摩尔比4.5∶1.0,催化剂用量为4%,阻聚剂用量为0.6%,此条件下,酯化率达95.31%。

参 考 文 献

[1] 李岿,刘兆滨.超稠油快速破乳剂的研制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5,5(4):34-37.

[2] 吴凯凯,梁光川,马培红,等.聚醚型稠油破乳剂破乳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2):12-14.

[3] 徐家业,屈撑囤,范仲勇,等.高效稠油破乳剂的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89,4(2):24-28.

[4] Mohammed R A, Bailey A I, Lucklam P F, et al.Dewatering of crude oil emulsion 2.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the asphaltic constituents of crude oil [J].Colloids and Surface A: Physicochem Eng Aspects 1993,80:237-242.

[5] Xia Lixin, Lu Shiwei, Cao Guoying. Stability and demulsification of emulsions stabilized by asphaltenes or resins [J].J Colloid Iterface Sci, 2004, 271:504-506.

[6] 檀国荣,邹立壮,王金本,等.破乳剂结构对原油破乳效果影响的研究[J].钻采工艺, 2006, 29(1):74-75.

[7] 张谋真,郭立民,李继忠,等.聚醚型原油破乳剂对陕北原油的破乳脱水性能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1):61-64.

[8] 蔡奇峰,周继柱,付增华,等.聚醚型原油破乳剂结构与破乳性能关系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3,42(1):69-71.

[9] 陈诚,郭睿,王博涛.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应用[J].油田化学,2012,29(3):332-334.

[10] 杨旭,郭睿,马璐,等.一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表征[J].日用化学工业,2012,42(4):255-258.

[11] 马政生,樊星,陈静,等.新型四元共聚物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其性能[J].石油化工,2012,41(10):1165-1169.

[12] 黄丽立,卓猛,金珊,等.溶液聚合法制备油溶性破乳剂的研究[J].华工科技,2012,20(3):21-25.

[13] 徐华,汪志勇.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酯化大单体合成工艺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4):193-195.

[14] 吴峰,刘才林,任先艳.高酯化率MPEGAA大单体的合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27(2):24-26.

猜你喜欢

阻聚剂聚醚乳剂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装置阻聚剂系统优化升级
苯乙烯装置应急加药设施的设计
含聚醚侧链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苯乙烯油溶阻聚剂开发成功
张渠集中处理站破乳剂筛选与评价
1种制备全氟聚醚羧酸的方法
破乳剂对化学驱采出液的作用规律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
阻聚剂在丙烯酸装置上的应用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