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指标设立的创新研究

2014-03-14安婕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质指标体育

安婕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1.前言

在现代性的体育类活动中,评价这一环节已经变成体育活动过程中一个无可替代的组成部分[1]。评价的重要特点就是其主体性很强,它可以作为一种基于价值的综合判断,而随着评价主体的改变而变化。作为定义的理解,体育评价是参照一定的标准和法则对体育类领域研究对象进行观测,然后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并赋予价值意义的全过程[2]。指标是指明确的、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检测的或观测的评价内容,可以根据相关不同的要求而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概括来说,即用具体来反映抽象,用项目来反映内容。对于一个评价的结果是否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其评价的属性,进而达到评价的最终目标,则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指标是否能如实的代表事物的根本属性。而评价指标的选择最终来源于人们对评价属性的正确理解。本文将对体育实践课的评价指标的设立进行创新性探讨,以此提高体育实践课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实效性。

2.评价指标的确定

体育课程评价这一主体的主要参考来源就是科学评价指标,依据这一科学的论断可以有效地指导体育课程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高校体育课程工作的重点。科学的评价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科学的评价标准,其次是精确的测量数据,最后是客观的价值判断。具体评价体育课程过程中,只重视评价方法的使用,从而忽视了对评价属性的分析。体育评价中采用的大多是多指标的综合性评价,这需要建立在评价属性正确分析与否的基础上,只有进行正确的属性分析,才能确保评价指标这一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权重这一科学概念反映不同的指标在整个评价的目标属性中的重要地位。所以还应该用适当而准确的方法给每一个指标赋予科学的权威论断,以期得到更为精准的评价数据。

3.评价指标的准确筛选

一个客观而具备实际效能的体育评价需要规划体现评价属性的相关被评价的各类因素,进而需要规定某些体现评价属性客观而可测的指标,这组指标因而被称为指标体系,它由许多个不同但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相应的指标群。从被评价对象中选择数个代表研究对象其他方面属性的指标群,建立评价指标的初选指标体系的初选在于全面反映与系统评价目的要求相关的指标。

体育评价经常要涉猎多个指标,由于指标间存在关联的关系,实际工作中更需要精确而简化指标,简化结构,主成分与因子分析通常被作为一种常见的方法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实际评价中,评价者通常不理解主成分与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局限性。指标体系建立的恰当,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研究对象的整体属性,为综合评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标确立时,应该注意评价的最终目标。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尤为关注,国家多次下达正规文件,指导高校体育体质测试工作,并由国家建立主管部门,各个省建立地方主管部门,并从各个省抽调高校采集相关测试数据,力求对全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指标的设立应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主要目标,指标的筛选应侧重考虑体育实践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实效性。此时的评价指标必需目的清晰,尽量全面。尽管构造时的要求很多,但初选的结果并非是合理的或必要的,可能存在重复、遗漏甚至错误的可能性。

4.评价指标的设立

基于现如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的任务和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体育课程应针对各自学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课程的设置,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和锻炼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为满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体育课程评定指标应包含:课密度、课设计、课强度、课组织。

4.1 课密度

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学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课密度反映的是一堂体育课的组织安排的科学程度,教学内容的衔接紧密状态,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体育课程的课密度,能够有效反映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水平,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锻炼效果。

4.2 课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师在实践课上课之前对课程内容的科学安排和教学组织活动的有效规划。好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预期目标。因此,对体育课程的课设计的评价能够科学、合理的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

4.3 课强度

表1大学生体育课程锻炼效果的调查表n=1 560强度很大 40 2%一般 500 32%强度很小 1 040 66%

课的强度是反映一堂体育实践课锻炼效果的最直接的评价指标,也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关于体育课程锻炼效果的调查,见表。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体育课程的锻炼效果不明显,对自身素质的提高效果不大。因此,在评价体育实践课的指标体系中应加强体育课程课强度的评价,从而有效加强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

4.4 课组织

课的组织水平是教师掌控一堂实践课堂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促进教师课堂掌控发展的唯一途径,它提倡师生间的互动练习,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细化来讲,对于复习内容、新授课内容的安排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学生练习组数、次数的确定都直接体现体育实践课教师的组织能力。课堂的实际组织还包括对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把握,即在新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接受能力作出准确判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体现教师主体教学能力及对课堂变化的掌控能力,因此,一堂好的体育实践课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是在教师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调整,以此来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充分领悟学习的真正价值,不断修正学习成果,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将“课组织”能力列入体育课程的评价指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现代大学生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整体知识储备也有新的要求,身体健康体质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体育课程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培养责任,体育课程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延展,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体能和技能的各种适应力的发展。体育实践课的评价指标的设立应顺应时代的要求,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而广众的群体作出科学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根据体育实践课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实效进行设立,指导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高体育实践课在培养大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1]王汉澜等.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2]黄明教.杨德芳.陈志强.体育多种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2)35:114-116.

[3]郑秀才.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绩效测量方法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

[4]高嵘,张建华,毛振明.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J].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体质指标体育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最新引用指标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