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2014-03-14朱丽燕杨德毅孙裕建凌士鹏周小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吡唑酰胺白粉病

朱丽燕,杨德毅,孙裕建,凌士鹏,周小军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

几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朱丽燕,杨德毅,孙裕建,凌士鹏,周小军

(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金华 3210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12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12.5%腈菌唑乳油32 m L、400 g·L-1氟硅唑乳油12.5 m L的防效最为理想,3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0%和81.9%。

草莓白粉病;杀菌剂;防效

草莓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随着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草莓种植面积每年在不断地扩大,草莓白粉病的发生逐渐加重,发生严重时,病叶率在45%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1]。个别地区,白粉病已成为草莓上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制约着草莓生产的发展[2]。通过对多种防治草莓白粉病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对有效控制草莓白粉病并延缓其抗药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42.5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300 g·L-1BAS70004F悬浮剂(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25%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翠贝,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4%四氟醚唑水乳剂(意大利意赛格公司);80 m L-1枯草芽孢杆菌悬浮剂(江苏省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12.5%腈菌唑乳油(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400 g·L-1氟硅唑乳油(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乙嘧酚悬浮剂,(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1%蛇床籽素水乳剂(江苏省苏科农化有限公司);99%矿物油乳油(绿颖,吉克特种油株式会社(韩国))。

1.2 处理设计

共设17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10 m2,共68个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以每667 m2用量计,各处理制剂用量分别为: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0 m L;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5 m L;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20 m L;BAS70004F 20 m L;吡唑醚菌酯32 mL;醚菌酯20 g;四氟醚唑83.3 m L;枯草芽孢杆菌750 m L;腈菌唑32 m L;腈菌唑19.2 m L+植物油(植物油商品名怀农特,配制成0.1%的水溶液后使用);氟硅唑12.5 m L;氟硅唑7.5 m L+植物油;苯醚甲环唑24.3 g;乙嘧酚93.7 mL;蛇床籽素200 mL;矿物油300 m L;清水对照(CK)。

试验在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基地进行,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颊,防治对象为草莓白粉病。试验作物草莓于2012年9月15日移栽,高架栽培,667 m2栽2 000株,于当年10月25日盖大棚膜。试验地土壤属泥沙土,有机质含量为5.2%,pH值6.2。2013年试验期间共喷药3次,分别在3月2日(白粉病发病初期)、3月12日和3月20日,用水量750 L·hm-2。喷药采用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JN-16C型背包式喷雾器,用0.8 mm直径喷片,以叶片正面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准,全株均匀喷雾。

1.3 调查与统计

药前进行基数调查,每次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10 d调查防效。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定点后每点定株调查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并根据以下分级标准进行记载[3]。同时观察各药剂处理区作物的生长是否良好,是否存在药害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安下式计算各药剂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并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防效进行Duncanˊs新复极差法(DMRT)差异显著性分析。

防效/%=100×(1-CK0×PT1÷PT0÷ CK1),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式中: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表1显示,16个试验处理中,腈菌唑32 m L、氟硅唑12.5 m L的防效最为理想,第3次药后防效分别为82.0%和81.9%。腈菌唑32 mL、氟硅唑12.5 m L、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20 m L、BAS70004F 20 m L、凯润32 m L、翠贝20 g、四氟醚唑83.3 m L、腈菌唑19.2 m L+植物油、氟硅唑7.5 m L+植物油、乙嘧酚93.7 m L的防效均无显著性差异。苯醚甲环唑24.3 g、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5 m L和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0 m L的防效相当。枯草芽孢杆菌750 mL和蛇床籽素200 mL的防效一致,极显著优于绿颖300 m L的防效。

2.2 安全性

结果表明,12种供试药剂对草莓生长安全,在试验剂量下无药害现象发生。

表1 不同药剂对草莓白粉病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目前防治草莓白粉病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硫类、苯并咪唑类、三唑类和仿生物植物源类[4],生产上常用的化学杀菌剂有凯润、世高、翠贝、世高等[5-7],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本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腈菌唑32 m L、氟硅唑12.5 m L的防效较好,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20 m L、BAS70004F 20 m L、凯润32 mL、翠贝20 g、四氟醚唑83.3 mL、腈菌唑19.2 m L+植物油、氟硅唑7.5 m L+植物油、乙嘧酚93.7 m L各处理防效也较理想,可作为生产中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交替使用。苯醚甲环唑24.3 g、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5 m L和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10 m L的防效相当,效果次于以上药剂。枯草芽孢杆菌750 m L和蛇床籽素200 m L的防效一致,且不理想,但极显著优于绿颖300 mL的防效。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和醚菌酯属于仿生合成的植物源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其活性高,持效期长,对草莓花、果实安全,与三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替代三唑类杀菌剂治理草莓白粉病[8]。

[1] 杨联伟.草莓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J].烟台果树,2005(3):15-16.

[2] 邓明琴,雷家军.中国果树志:草莓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74-75.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37-139.

[4] 刘博,傅俊范.草莓白粉病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7(2):20-23.

[5] 陈官菊,金轶伟,厉晓腊,等.5种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57-658.

[6] 汪建国,沈水土,柯汉云,等.世高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2(3):141-142.

[7] 花秀凤,陈铣.50%翠贝DF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4(4):26-27.

[8] 唐莎莎,所凤阅,肖长坤,等.7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测定[J].中国植保导刊,2013(6):53-55.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6

B

0528-9017(2014)09-1401-02

2014-04-15

朱丽燕(1980-),女,浙江磐安人,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pasxzly@163.com。

文献著录格式:朱丽燕,杨德毅,孙裕建,等.几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4(9):1401-1403.

猜你喜欢

吡唑酰胺白粉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四组分双环化反应合成双吡唑并[3,4-b ]吡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不同提取净化对水产品四种酰胺类农药残留的分离影响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双酰胺类杀虫剂Broflanilide
三氟咪啶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