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管排水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施工中的应用

2014-03-13李建彬

大坝与安全 2014年2期
关键词:堰体导流洞土石

李建彬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22)

0 引言

土石围堰在水电站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传统的土石围堰采用的防渗结构型式有斜墙式、灌浆帷幕式、垂直防渗墙式、斜墙带水平铺盖式、灌浆带水平铺盖式等。垂直防渗结构主要采用防渗墙、高喷灌浆帷幕,防渗墙加帷幕灌浆、粘土心墙结构,斜铺式防渗结构主要采用粘土斜墙。无论采用何种防渗结构,土石围堰的结构安全、经济、施工方便是最终目的。

针对山区小型河流,河槽调蓄能力小,河道比降大,来水量不大,且河床覆盖层不厚(不宜大于10 m)的情况下,土石围堰设计中采用导管排水,可以优化设计断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法。

1 依托项目情况

1.1 工程概况

缅甸密松其培施工电源电站由大坝、发电引水系统和电站厂房等组成,为引水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99 MW,水库校核洪水位745.99 m,正常蓄水位740 m。永久建筑物按3级设计,临时建筑物按5级设计。

大坝主要由左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右岸非溢流坝段组成。坝顶高程747.5 m,河床最低建基面高程692 m,最大坝高55.5 m,坝顶全长234.7 m。

导流隧洞布置于左岸,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形,隧洞横断面尺寸为4 m×5 m(宽×高),进口底板高程713.0 m,出口底板高程705.0 m。

1.2 水文条件

该水电站坝址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干流恩梅开江一级支流其培河(Chipwi Hka)交汇区域,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552.3 km2,河长42.1 km,比降为54‰,多年平均流量为40.1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6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288 mm。

伊洛瓦底江流域位于亚洲西南季风区,气候受西南季风支配,分属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分为3季:3-5月为暑季、6-10月为雨季、11-2月为凉季。该地区属典型的山区型河流,河槽调蓄能力小,洪水过程呈现典型的山区洪水特性,陡涨陡落。

1.3 地质条件

上游围堰堰基为砂卵砾石层,厚度0~10 m,渗透系数为K=10-1~10-2cm/s,透水性强,需进行防渗处理。堰基岩体微新,为坚硬岩,完整性较好,强度较高,属中等~弱透水岩体。

坝址区土料为粉质粘土,粘粒含量21.6%,粉粒含量50.1%,天然含水率27%,塑性指数为15,压缩系数0.2 MPa-1,内聚力24.9 kPa,内摩擦角23.9°,储量为3万m3。

2 围堰断面形式的比选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和开挖料,拟定围堰为土石挡水围堰,围堰断面型式考虑两种,一种是粘土斜墙水平铺盖土石围堰(见图1),另一种是导管排水粘土心墙土石围堰(见图2)。

图1 粘土斜墙水平铺盖断面图Fig.1 Cross s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impervious blanket and in⁃clined clay wall

图2 导管排水粘土心墙断面图Fig.2 Cross section of the clay core wall with pipe drainage

(1)粘土斜墙水平铺盖土石围堰断面特点是围堰体型庞大、填筑量多,截水槽水下开挖困难,粘土斜墙密实度难以保证。

(2)通过对两种围堰断面型式对比,采用导管排水粘土心墙围堰,缩小了围堰体型,减少约1万m3的围堰填筑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3)采用导管排水粘土心墙土石围堰,河床渗水经导管引流至围堰下游,可避免心墙基础槽挖时戗堤渗水滞留于槽内,围堰填筑时可以避免戗堤渗水对心墙填筑料质量的影响,有利于保证围堰防渗效果。

3 导管排水在土石围堰的应用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上游围堰考虑枯水期挡水,导流洞泄流的导流方式。围堰设计标准按11月-4月重现期10年的洪水标准设计,设计流量为167 m3/s。

3.1 围堰断面设计

上游围堰顶宽取5 m,两侧边坡均为1∶1.5,采用粘土心墙式土石围堰。

根据导流标准,洪峰流量对应的上游堰前水位为720.7 m,堰顶高程为:上游堰前水位+浪高+安全超高=722.0 m。

3.2 截流戗堤断面设计

截流戗堤按照11月份10%月平均流量40.7 m3/s标准设计,戗顶高程718.00 m。戗堤布置在上游围堰上游约48 m的位置,宽7~9 m,截流戗堤与上游围堰的相对位置见图3。上游侧采用钢筋石笼码砌护坡,戗堤采用石渣混合料填筑,龙口处抛填块石料,详见图4。

图3 截流戗堤与上游围堰相对位置图Fig.3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closure dike and upstream coffer⁃dam

图4 截流戗堤断面图Fig.4 Cross section of the closure dike

3.3 导水涵管的设计

导水涵管埋设在上游围堰底部,上游戗堤的渗流经导水涵管排向下游,保证上游围堰粘土心墙干地施工条件。截流戗堤长24 m,透水系数取上限值10-1cm/s,渗水量0.24 m3/s,选择导水涵管直径为100 cm,流速按0.5 m/s考虑,过流能力达到0.393 m3/s,涵管排水能力大于渗水量。

导水涵管采用预制混凝土涵管,单节长度为200 cm,外包彩条布及钢筋固定,保证接头密封。导管上游段封堵用3 m的原木堵塞,孔口用粘土袋密封,导管空腔段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回填。

4 导管排水土石围堰的施工

导管排水围堰基本的施工程序为:导流洞进口段河床疏浚→导流洞进口挡水叠梁门拆除→截流戗堤填筑与钢筋石笼码砌→河床纵向导水槽开挖→上游围堰导水涵管埋设→上游围堰防渗槽体开挖→上游围堰717 m高程以下防渗槽体粘土料铺填→上游围堰涵管封堵与回填混凝土→上游围堰717 m高程以上部分堰体施工。

4.1 截流戗堤施工

(1)戗堤施工前需要对导流洞进口段进行河床疏浚,开启导流洞叠梁门,便于导流洞过水分流。

(2)截流戗堤采用自左向右单戗立堵法。从左坝肩上游及下游围堰储料堆取料,用1.4 m3反铲装料、15 t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推料。当龙口宽度达到8~10 m时改用大块石填筑,直至戗堤全线达到设计高程。

(3)龙口合龙后在上游面抛填碎石和砂质土,然后用钢筋石笼对戗堤上游面进行防护。

4.2 堰体施工

(1)截流戗堤堵漏处理、纵向导水槽开挖完成后进行堰体施工。

(2)导水涵管铺设前,对导水槽围堰体范围内进行透水层的开挖,接近不透水层后用碎石碴找平,堰体截水槽范围内用粘土找平,安装排水涵管,将截流戗堤渗水引向围堰下游。

(3)用反铲清除心墙处的透水层,大孤石体采用钻爆开挖的施工方法,粘土心墙槽体开挖至基岩面。

(4)开挖槽体排水。在导水涵管上游进口附近开挖一个集水坑,在心墙槽体开挖低洼处布置2~3台小型潜水泵,将透水层渗水抽排至集水坑,再通过导水涵管排入围堰下游。

(5)粘土心墙按40 cm厚分层填筑碾压,碾压遍数按4~6遍控制,碾压后干密度按不小于1.55 g/cm3控制,合格率大于90%。粘土心墙填筑高程超过透水层后,堰体与心墙同步上升。

(6)围堰填筑高程到达717 m以后开始涵管上游段封堵,人工用小于涵管直径的原木堵塞管口,再用粘土或粘土袋密封;导水涵管剩余空腔段回填,采用6 m3的搅拌车运输到施工部位,HB50混凝土泵泵送回填。

(7)堰体水上石渣料的填筑厚度按80 cm控制,采用端进法施工。每层铺筑完毕后用20 t振动碾碾压,局部边脚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碾压滞后于填筑10~20 m,碾压条带搭接宽度控制不小于20 cm。

5 创新点

(1)导管排水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的应用,优化了围堰设计断面,减少了围堰填筑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2)在导流洞泄流的条件下,粘土心墙底部埋设导水涵管,将上游围堰戗堤渗水引至围堰下游,减少了戗堤与堰体之间的积水,降低了围堰截水槽开挖难度。

(3)粘土心墙围堰施工过程中,对堰体截水槽内少量渗水通过强排导入涵管泄流后,心墙填筑碾压基本上能在干地施工,改善了粘土心墙填筑条件,有效控制了粘土填筑的密实度及液限指标,保证了粘土心墙填筑的施工质量。

6 结语

(1)在山区小型河流,河槽调蓄能力小,河道比降大,来水量不大,且河床覆盖层不厚(不宜大于10 m)的情况下,粘土心墙土石围堰设计中采用导管排水,可以优化设计断面,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施工方法。

(2)导管排水在粘土心墙土石围堰的应用,减少了围堰的工程量,降低了截水槽开挖的难度,创造了粘土心墙干地施工的条件,提高了粘土填筑的施工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

(3)考虑到导水涵管封堵时部分作业在水下进行,施工安排时做好导管封堵材料、设备及场地布置工作。■

猜你喜欢

堰体导流洞土石
强风化地层上土石围堰的截流结构设计及施工
人工岛内部基坑开挖过程围堰岛壁稳定性分析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水下机器人在长河坝电站导流洞闸门堵漏中的应用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某水电站导流洞出口体型优化设计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堰堰体悬臂混凝土施工
深厚覆盖层地基高土石围堰应力变形分析
湖北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导流洞水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