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传和:有色技术的拓荒者

2014-03-13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23期

赵传和在豫光从事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研究27年,带领豫光的技术团队,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顶峰,默默无闻地进行着技术的拓荒和实践,为豫光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传和荣获河南省济源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奖

有人说他痴,专注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研究27年,如今年逾七十依然痴心不改;

有人说他傻,面对数十倍的高薪诱惑,依然不忘感恩豫光,不仅不离不弃,而且毫不吝啬地把自己一项项绝活倾囊相授,如今有的徒弟已经成为企业高管,他到退休也仅仅是副总工程师;

有人还说……

但他自己却说,他只是有色行业一名工作者,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农民家的孩子,7000名豫光人的一分子……

1987年8月,43岁的赵传和从原531工程四分部调到了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光”)。这是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工专业毕业的赵传和在从事了十多年的化学教师工作后,第一次找到了真正能够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工作。从到豫光的第一天起,赵传和就在心里做出了要为给自己搭建了施展才华平台的豫光奉献一辈子的承诺。这个承诺,赵传和真情坚守了27年,期间,月薪不过几百元的他婉拒了外地企业30万元年薪的邀请,甚至在退休10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他依然每天按时悄悄出现在公司技术设计室或者项目工地上。

赵传和说,如果不是豫光,他的人生不会这么的多彩,他的生活不会这么的充实,他说是豫光给了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他深深地爱着这片热土,深爱着他魂牵梦绕的有色冶炼技术。

拓荒不仅需要勇气,更是一份责任

“走在公司的大院子里,看着林立的厂房,绿色盎然的厂景,我由衷地感到骄傲,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啊!这个时候我总是感到无比的自豪。”——赵传和

赵传和刚到豫光工作没有多长时间,豫光便接到了当时的省经委下达的一个任务——为安阳玻壳厂配套生产粒状氧化铅。当时的豫光只有电解铅产品,这个粒状氧化铅产品的研发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化工专业出身的赵传和身上。没有现成的技改方案可参考,也没有现成的生产工艺可借鉴,赵传和和同事们开始了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一本500多页的《化工热力学常用数据手册》,被赵传和翻阅得没有一个页码是完整的,演算化工方程式的草稿纸从地上一直堆到比办公桌还高。家里正在盖房子,赵传和整天泡在图纸堆里,根本顾不上过问。在经过110多次的试验后,豫光的第一炉粒状氧化铅问世,赵传和和同事们一双双熬夜熬红的眼睛里流下了滚烫的热泪。

赵传和在豫光工作的27年,也正是豫光实现大步跨越的27年,赵传和带领豫光的技术团队,攀越了一个又一个的顶峰,默默无闻地进行着技术的拓荒和实践。

时光回到2002年,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豫光开始研究“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这个新工艺别说在豫光,就是在全国也是个颇为陌生的新名词。面对大家的一筹莫展,58岁的赵传和站了出来。经过半年多的呕心沥血,一个非常系统的新工艺草案展现在大家面前;2003年5月,还原炉研发小组正式组建,在赵传和和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下,经过上千次的计算、修改,第一张设计图纸绘制完成;经过赵传和和他的技术团队历时5年的一次次艰苦卓绝的技术攻关,2008年1月,“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顺利通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为首的专家委员会的鉴定;又经过两年的持续技术改造,赵传和和他的伙伴们没有辜负专家委员会“尽快实现工业化”的殷切希望,2010年4月,豫光直接炼铅生产线开始试产直至达标投产……2012年,以“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为主的豫光炼铅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铅锌行业获得的最高荣誉。

27年来,赵传和先后参与了豫光大大小小30多项的技术改造项目,言传身教为豫光培养了100多名技术骨干。

“赵老师身上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有一种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每每看到赵老师玩命地工作,既感到深深的心疼,又感到一股无形的鞭策。”公司项目部部长夏胜文每一次提起老师都是一脸的严肃。

2004年12月的一天,豫光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到了设备进场安装的关键阶段,忽然一场接连几天的大雪,将工地厚厚地覆盖了一层,运送设备的大型货车根本进不了工地。“要说我们作为技术人员,已经搞好了方案设计,设备安装只是配合就行了。可赵工说,要是等着天气晴了再进设备,岂不是要误了大事。”项目部的工程师张素霞说。眼看着运设备的大货车停在工地旁边的公路上进不来,已经60多岁的赵传和脱掉外衣,拿起扫帚,第一个走到了雪地中开始扫雪,项目部的大伙儿急忙拿起工具,跟着赵传和到没脚的雪地里除起雪来,经过一天的除雪、垫路,第二天大货车就开进了工地。

赵传和经常说,是豫光给了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让他有了多彩的人生,他爱豫光,所以他要坚守一个承诺,那就是要一辈子为豫光奉献自己的光和热,为豫光开拓更多的成长空间。济源市政协副主席、豫光集团董事长杨安国说,要是没有赵传和,豫光的发展肯定会缺少一些亮色。

无私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胸怀

“我感到最欣慰的是通过近几年的项目锻炼,培养了一批人,使豫光有了自己的研究、设计队伍。这是未来的希望啊!”——赵传和

刘素红是赵传和最得意的徒弟之一,从参与豫光贵金属冶炼扩建开始,她就跟着赵传和参与了一个又一个技改项目的技术公关。提起赵传和,她与赵传和其他徒弟的看法高度一致:“赵工就是我们年轻人做人处事的标杆,一把挺直的尺子。”如今已经成长为豫光集团玉川冶炼厂副厂长的刘素红提起赵传和,眼神里满是敬佩。

在进行豫光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设计时,为了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豫光决定自主设计。年近60岁的赵传和作为整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接受了任务。在身体力行带领大家艰难摸索的同时,赵传和总是结合实际,对年轻技术员进行培养。

“那时候我们连电脑都不会操作,更别说用电脑绘图了,困难可想而知。但赵工对我们年轻人毫无保留,把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慷慨传授给我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且他非常善于循循引导,经常在项目现场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我们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而且他还会假设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解决的方案。”

“赵工不仅教会了我们凡事要亲力亲为,而且要多问‘为什么’。”在进行贵金属冶炼尾气吸收项目设计时,厂家提供的设备上标注有现成的方程式。“可赵工要求我们对所有的方程式都要亲自严谨地演算几遍,一开始我们还认为设备生产厂家是专门搞这个的,肯定不会有什么差错。结果,我们在仔细演算了之后发现,设备厂家标注的方程式是错误的,这才明白赵工经常对我们说的那句话‘咱们搞技术的责任重大,不要人云亦云,凡事必须亲力亲为,小小的一点想当然就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他从不吝啬,毫不藏私,对于我们的问题有问必答,而且善于循循引导。此外,他还时常利用工作中的问题引导我们自己去思索,像还原炉实验期间,他一到现场就会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我们讨论,引导我们思考,有时还会假设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处理的办法。”经赵工一手培养提拔成长为项目部部长的夏胜文对老师长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王拥军、张安邦、夏胜文、翟艳忠、陈会成、刘素红、汤伟、徐诗艳……众多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公司骨干项目人员,成为公司项目建设的宝贵财富,有的甚至已经成为公司高管人员。

赵传和说,他只是一个做技术的,做不了企业管理,年轻人有上进心、有潜力,往前推一把也是应该的。

赵传和在现场指导工作

淡泊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境界

赵传和的小儿子赵振波如今也成了豫光集团的一名技术骨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也正是济源黄金冶炼厂(豫光集团前身)粒状氧化铅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那时候,他很少在家里看到父亲。每天天不亮父亲就骑着自行车走了,晚上也总是很晚才回到家。“那时候家里正在盖新房,可是爸爸他总是顾不上过问,把所有的事情都甩给了妈妈。只是做大门门头的字的时候,爸爸亲自选定了‘淡泊宁静’这四个字,并利用一个难得的休息日亲眼看着门牌挂了上去。”

直到参加工作后,赵振波一次和同事们聊天,才知道了“淡泊宁静”背后的含义。豫光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即将竣工的时候,灵宝一家冶炼厂的负责人找到了赵传和,表示愿意用30万元的年薪聘请赵传和去厂里负责技术。来人还说,他知道赵传和和豫光有感情,不用急着表态,他可以到第二年帮助豫光搞完了第二套富氧底吹生产线再到他那里去。可是没想到,当时月薪只有600多元的赵传和想也没想就一口回绝了。赵传和说:“我还是那句话,是豫光给了我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我要回报豫光一辈子,这个承诺,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赵传和在资料室查阅资料

那些年,同行企业之间“挖”技术人员的现象非常普遍,可许多人都在赵传和那里碰了壁。“别做梦了,豫光那个老头子是不会跳槽的。”慢慢地,也就没人来找赵传和了。有人替他惋惜,甚至当面说他傻,可赵传和只是淡淡一笑了事。

2007年春天,赵传和得了心脏病,需要到北京做手术。小儿子要请假去护理,赵传和却坚决不同意:“你负责的那个项目方案还没设计好,你就在家里赶快设计吧,厂里派有人陪同我,你们就不要操心了。”结果,在没有家人的陪同下,赵传和在北京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就连在新乡工作的大儿子也是在他动完手术后的第二天才知道情况赶到北京。“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正是为厂里出力的时候,我不想因为这些家里的小事耽误他们的工作。”

今年春天的时候,接连几天,同事们都发现赵传和脸色发暗,精神不好。大伙儿都劝他回家休息几天,可他不答应,依然和大伙整天趴在设计台上研究图纸。直到有一天晚上下班回到家,小儿子赵振波发现他不对劲儿,连忙把他送到了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由于长期吃治疗心脏病的药有副作用,赵传和胃出血已经好多天了,血压高压才60多。医生非常惊诧:“你身体内的血出血出得都只剩一半了,你竟然还能撑着上班?”

赵传和这次住院,公司许多人都不知道。玉川冶炼厂副厂长刘素红也不知道自己的这位老师这几天住院了,她只是觉得赵传和这几天有点奇怪:这两天厂里的生产线不太正常,刘素红她们搞不明白,便想到了老师赵传和。谁知道赵传和在电话里听了情况后,只是有气无力地说:“好!你让我想想。”“这太不正常了,过去赵工一接到我们的‘求援’电话,肯定是先到现场和我们一起实地看情况分析问题呀。”刘素红她们觉得赵传和可能是年龄大了,精力不够用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赵传和就给刘素红打来电话:“你来人民医院一趟,那个问题我想可能有几个因素会造成这个后果,你来我当面给你说。”刘素红她们这才知道赵传和住院了。赶到医院时,她们看到赵传和用扎着输液针头的手拿出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和方程式,几个人当场就感动得哭了。

为了照顾赵传和的身体,公司特意规定他每天只上半天班,还安排了专人接送他上下班。然而从没有违反过公司规章制度的赵传和总是一再违纪,到了班上就忘了下班时间……

赵传和说,如今自己老了,干不动活了,但是每天能够看着年轻人工作,给他们提个醒、把个关,能够继续为豫光做点什么就会从心底感到充实。

这时,一抹夕阳红静静的撒在老人的身上,恬淡而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