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 读

2014-03-13

西江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读书人纸质

李 菲

阅 读

李 菲

阅读的人生是充实而幸福的。

一本本好书,犹如一个个好友,帮我们打开一扇扇窗户,带我们步入一个个全新的世界,带给我们快乐,教会我们生活,引领我们前行。如果说历史是一部长卷,那么,无论它如何博大精深,终究要翻过去;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河流,那么,不管它怎么千回百转,终究要东流去。唯有书籍,无论战争还是和平,不管逆境还是顺境,始终陪伴在我们左右,不离不弃地慰藉着我们的心灵,温暖着我们的人生。

古人曰: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论语》一共20篇,第一篇就是《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一共3 2篇,第一篇《劝学篇》,提倡的也是读书,可见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视读书的优良传统。

“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手不释卷,可谓读书人一生最大的乐事。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是古代读书人勤学苦读的生动写照。还有红袖添香夜读书,更是古代读书人向往的美妙境界。试想,夜深人静,一灯如豆,红袖佳人,相伴而读,时而为你挑灯沏茶,时而对你轻言浅笑。个中意境,确实妙不可言。

阅读经典是提高素质的最佳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积累起来的书籍浩如烟海,每个人穷其一生,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读完。但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富有人生价值的经典作品却不多。何为“经典”?戏剧作家阿兰•贝尼特认为:多数人已经阅读过,而且认为应该阅读的书,就是经典作品。而卡尔•范•多伦则认为:所谓经典作品,就是没有必要进行改写的作品。经典作品的特点应该是“耐读”。美国克里夫顿•费迪曼的《一生的读书计划》(升级版)这部介绍经典作品的经典之作,向读者介绍了全世界130多部经典作品,其中收录的中华经典作品有《论语》、《孙子兵法》、《孟子》、《史记》、《六祖坛经》等10部。

经典作品,其智慧之光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在一个急功近利、学风浮躁、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提倡“经典”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电子传媒的迅猛发展,不少人逐渐远离了纸张,放弃了纸质阅读,有人发出了“纸质阅读江河日下”的慨叹。但正如一些学者认为:“网络阅读多是浅阅读、简单阅读、粗糙阅读,而纸质阅读则是深阅读、完整阅读、精细阅读,虽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深而细的阅读,但毕竟存在这种需要,因此纸质阅读依然不能完全的被取代”。我喜欢纸质阅读,喜欢一册在手,书香四溢的感觉。

据报道,在广州,有这么一群“白骨精”妈妈,经常利用周末开读书会,她们聚集在一起不提男人、不骂老公、不扯是非,只是带着自己近期看的那些心仪的书,一起分享阅读感受并彼此将书交换阅读。她们通过阅读不断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并用这种宁静、健康、优雅的生活态度,去影响身边更多的女性。她们开的一个读书群,入群的条件首先必须是知识女性;其次是有理想、有追求;最关键的是必须热衷阅读。成员们已经习惯每天将生活中看到的精彩的句子、文段或生动的事例、独到的思想等,发到群里进行交流、探讨。对于这群书香女子来说,书不是胭脂,却可以令她们心颜常驻;书不是华裳,却可以令她们气质非凡;书不是羽翼,却可以令她们展翅高飞。

打开书本,身心融入其中,你可以和远古亲切对话,你能和现代细诉衷肠。没有阅读,人类的智慧将无法延续;没有阅读,我们的生命将只剩下躯壳;没有阅读,我们的人生将暗淡无光。阅读除了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还可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使我们拥有勇气、乐观、自信、坚强、理想和爱……它就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的前程,让我们带着梦想,向着岁月的深处进发!

在这资讯发达,信息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不知有多少人还愿意做精神麦田的最后守望者,一书在握,品读人生呢?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读书人纸质
读经典作品的体会
“职业读书人”流沙河
試述梵高经典作品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我是快乐读书人
为什么读经典
读书人
电子疲劳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共鸣经典 感应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