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化,但不能淡出——2015年中考“语法基础及其运用”专题备考指导

2014-03-12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

语文知识 2014年9期
关键词:复句主干参考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第五初级中学 余 俊

学习汉语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语的组合规律和规则,提高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打开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后面都设置有一个汉语语法知识的版块。整套教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语法知识体系,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和本世纪初,新版中学语文教科书渐渐淡化了语法知识,语法教学也随之淡出语文课堂,中考也不再考查语法知识。到了2011年,新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教师和学生面前,语法知识又进入中考试题。

为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下面就中考语法的考纲、命题走向及考点加以梳理。

一、考纲解读

这里的“考纲”,指的是“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及“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关于汉语语法的教学及考查要求。关于语法知识的教学,“教学大纲”(1995年版)提出:“传授语文知识应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尽可能和课文结合,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不要用名词述语考学生。”关于语法知识学习的内容,“教学大纲”(2000年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提出:“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补充),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在“教学评估”部分要求“语法、修辞知识不列入考试范围”。自2001年课改以来,由于课标(2001年版)淡化了语法知识,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从此汉语语法知识就淡出中学语文课堂。

打开“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我们发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语法知识在当时的语文教学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大纲”(1995年版)只是提示“不要用名词述语考学生”,并没如课标(2001年版)那样,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可见,自课标(2001年版)颁布以来,初中语文教学逐渐淡化了语法知识,语法知识也悄悄淡出中考试题。由于一直被“教学大纲”(2000年版)和课标(2001年版)列入“不考试”的范围,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长期倍受冷落,以至淡出中考试题,直至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语法知识才在中考试题中悄然复出。

二、命题走向分析

近20年来,大多数省市中考命题遵照“教学大纲”(2000年版)要求不考语法,语法知识题在2002年四川省语文试卷中偶见形影,例如:

1.对下面这个句子的主干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A.发明提供了材料 B.发明提供了理想

C.发展提供了材料 D.发展提供了理想

(参考答案:A)

2.对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分句间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②我们向沙漠进军有收复失地的把握,③而且能在大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A.①‖并列②︳递进③

B.①︳条件②‖递进③

C.①‖假设②︳并列③

D.①︳假设②‖并列③

(参考答案:B)

在其他地市中考试卷中直接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再也难觅踪迹,直到2001年课标颁布以后,中考命题才稍有变化。语文版教材汉语语法知识短文安排在课本的最后,人教版语文教材汉语语法知识短文安排在课本的补白处(“研讨与练习”下面)。关于语法知识学习的目标,2001年课标提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强调了语法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在“评价建议”部分,2001年课标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不过,这仅仅是建议,并不带有强制性,各地在中考命题时还是可以适当设置语法知识试题的。例如,2006年青岛市就在中考试卷中设置了一道语法知识题:

3.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①“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此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依次是代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

②“斑羚飞渡、驿路梨花、庆祝回归、辨别是非”这四个短语依次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

③“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生物没有放弃破坏”。( )

④“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二重复句,其中第一层次为递进关系,第二层次为条件关系。( )

(参考答案:①×②×③√④×)

2011年山西省也在中考试题中考查了语法知识:

4.语文大厦由文砖字瓦砌成。下列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蕾 苍穹 风筝 推敲【名词】

B.美滋滋 沉甸甸 空荡荡 急匆匆【形容词】

C.芝麻开花——节节高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歇后语】

(参考答案:A,“推敲”是动词。)

在青岛市和山西省的中考试题中语法知识题只是试探性的昙花一现,而贵阳市的中考命题,从2008年到2011年连续4年考查语法知识,是一种可贵的坚持。下面就是贵阳市连续四年的语法知识题:

5.(2008年)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和日丽”是偏正短语。

B.“林城贵阳不仅自然环境优美,而且气候宜人” 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C.“我们微笑着面对失败”一句中的谓语是“微笑”。

D.“北京奥运‘鸟巢’,必将孵出体育产业的‘金蛋’”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B。A是并列短语,C谓语是“面对”,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6.(2009年)汉语基础知识考查。

(1)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模型、辛勤、两张”这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数量词。

B.“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一句子中的“博大精深”是褒义词。

C.“改革开放、爽爽的贵阳、精力充沛”三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D.“‘地震震不碎我的微笑,山崩崩不垮我的希望。’虽然‘5·12’灾难是中国人的一个硕大伤口,但灾区的学生却能乐观面对。”这一句子采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C。“改革开放”是并列短语,“爽爽的贵阳”是偏正短语,“精力充沛”是主谓短语。)

(2)下列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奥运圣火传递手金晶用她柔弱之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一句子的主语是“奥运圣火”。

B.“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这一句子的主干是“人类权利”。

C.“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这一句子是转折复句。

D.“因为青春是美妙的,所以,挥霍青春就是犯罪。”这一句子是因果复句。

(参考答案:D。A主语是“金晶”,B主干是“读书是权利”,C这一句子是并列复句。)

7.(2010年)汉语基础知识考查。

(1)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愿望”“冷静”“浏览”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B.“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这句话中的“美丽” 和“鼎盛”是褒义词。

C.“喜悦”“直爽”“轻捷”是一组近义词,都是形容高兴、快乐的样子。

D.“《音乐之声》的女主角玛丽亚温柔得像绵羊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C,“喜悦”“直爽”“轻捷”不是近义词。)

(2)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敬业与乐业”“孤独之旅”“热爱生命”都是偏正短语。

B.“玉树地震灾区的灾民们在震后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政府的救助。”是一个单句。

C.“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句子中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定语。

D.“慈悲不但让受施的人幸福,而且也会让施与的人幸福。”是一个递进复句。

(参考答案:A,“敬业与乐业”是并列短语,“孤独之旅”是偏正短语,“热爱生命”是动宾短语。)

8.(2011年)汉语基础知识考查。

(1)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形容词、数量词。

B.“任劳任怨”和“美丽又善良”都是并列短语。

C.“九十年来,嘉兴南湖上那艘船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指引方向”。

D.“2011年日本9.0级大地震,无论发生在哪一个国家,都是人类巨大的灾难。”这是一个并列复句。

(参考答案:D,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2)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欣赏诗歌可以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句中加点的词依次是实词、虚词。

B.“越是孤陋寡闻的人越是·夸·夸·其·谈。”句中加点的词语是褒义词。

C.“我们热爱·和·平,希望·战·争远离人类。”句中“和平”与“战争”是一对反义词。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B项中“夸夸其谈”是贬义词。)

三、考点盘点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坚冰终于被打破,贵阳市四年的坚持终于等来了语法教学的春天。2012年2月初,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科目的“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具体内容,并决定从2012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始执行。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把新课标中“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修订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强调不用语法名词述语考学生,语法知识的学习要重在运用。的确,中考试题不应考查学生对语法概念、定义的识记,但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语言实际运用问题的能力。于是,2012年各地中考命题随之悄然变脸,汉语语法知识题于课改10年后首次大范围现身中考试卷。2014年中考,汉语语法知识题再次闪亮登场。

2014年中考,汉语语法知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划分词类

(2014年黄冈卷)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我的老师”“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 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体躲藏”。

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选项A要求判断词语的词性。“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都是动词,词性相同。(C选项是错误的,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企鹅躲藏在悬崖底下”。)

2.判定短语结构

(2014年咸宁卷)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期,一部《爸爸去哪儿》的电影风靡全国。这句话的主干是“电影风靡全国”。

B.“风雪载途、花枝招展、温声细语、举世无双”这四个短语,结构不一致。

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英国人拍摄的这部纪录片,用大量事实控诉了日本侵略中国,滥杀无辜。这句话表述完整,没有语病。

选项B要求判定短语结构。“风雪载途”和“花枝招展”是主谓短语,“温声细语”是并列短语,“举世无双”是偏正短语。这四个短语的结构不一致。(D选项错误。)

3.划分句子成分

(2014年德州卷)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A)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B)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道德,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C)创造自己(D)的精彩人生。

上面画线部分A、B、D三项都在句中做定语,画线部分的C项在句中做状语。C项的句子成分和其他三项不同。

4.找出句子主干

(2014年遵义卷)语言运用——下列提取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着力打造的美食文化盛宴。

——《舌尖上的中国Ⅱ》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

B.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一代宗师》在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获12项大奖。

——王家卫获大奖。

C.我国将出台分为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两种模式的高考改革方案。

——我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

D.《遵义百科全书》经有关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遵义百科全书》出版。

提取句子的主要信息,实际上就是要求找出句子的主干。所谓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即“枝叶”成分)压缩掉之后剩下的部分。A选项是错误的,该句子的主干应为“《舌尖上的中国Ⅱ》是美食文化盛宴”。B选项也是错误的,该句子的主干应为“电影《一代宗师》获12项大奖”。C选项也是错误的,该句子的主干应为“我国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只有D选项是正确的。

5.划分句子结构关系

(2014年贵阳卷)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学经典存储有我们民族文化的记忆和灵魂,也深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未来和希望。”这个句子是一个单句。

B.“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句中加点的“清楚”和“模糊”是一对反义词。

C.“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句中加点的“玩意儿”是贬义词。

D.“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选项A考查句子结构关系的划分。句子按照其结构关系可分为单句和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A选项中的句子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而不是单句。

6.判断复句结构关系

(2014年贵阳卷)下列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时尚。”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此是名词、副词。

B.“·地·下·森·林把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句中加点的“地下森林”和“期待已久”都是偏正短语。

C.“2014贵阳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的·主·题是‘·爽·爽·贵·阳··生·态·领·跑’。”句中加点的“主题”是主语,“爽爽贵阳·生态领跑”是宾语。

D.“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选项D要求判断复句结构关系。复句从结构上可分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选择、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十种类型。D选项中的复句是一个转折复句,该项判断是正确的。(选项B是错误的。)

初中语文教学不应淡化语法知识,更不能淡忘。初中语文学习应重视汉语语法知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2012年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破冰之年,2013年和2014年是“随文学习必要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落实年”。可以相信,今后的中考命题,语法知识题的设置将会逐步常态化。对语法知识的考查将会朝能力型、综合型方向发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型题会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复句主干参考答案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左主干闭塞的心电图表现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整合内容 构建高效课堂——开展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答案
全国主干公路网交通安全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