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多维化路径探索

2014-03-12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中国梦基层

陈 劼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6)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阐释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得到了青年的热烈响应。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培育有为青年的重要阵地,能否有效推进“中国梦”教育,使广大青年群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将“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尤为重要。因此,认真探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多维化路径,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入脑入心,对于从思想上引导青年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中国梦”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

1.2 “中国梦”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导向

1.2.1 “中国梦”精神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未来国家施政方针和发展方向的远景,更是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大学生来说,祖国的发展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为今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而对人们切身利益的维护更能在体现一种历史的进步的同时,给予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

1.2.2 通过对“中国梦”精神的深入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看到历史和现实交汇留下的轨迹,激发他们饱满的热情去完成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宏图大志

在“中国梦”教育下,大学生们知道要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现在能做些什么来真正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应该怎样调整自己以适应国内、国际社会的大环境;自觉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和腐朽的社会思潮,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2.3 “中国梦”精神的普及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②。大学生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未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表明自身对时事、对新闻热点、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正是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负责的表现,才能对社会有一个清晰宏观的认识,对于未来,才能有更理智、更成熟的判断和选择。

1.3 “中国梦”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支柱

为了“中国梦”的理想能够顺利实现,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该为自己制定宏大的理想和目标。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既给了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份子无穷的压力,也给予了他们源源不断的动力③。“中国梦”精神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达到一名真正共产党人的标准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中国梦”的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必须要拥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懂得无论做任何事,离开群众将一事无成。

2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多维化路径

鉴于“中国梦”精神的学习贯彻对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高校应根据形势,制定策略,建立推动大学生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的新模式。

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降低了企业之前因营业税的缴纳造成的部分税款重复的负担。同时,它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2.1 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推动“中国梦”教育入教案、进课堂

通过集体学习、教案讨论、召开讲座等方式对各专业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使每一名专业课老师对“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有深入的认识。应为高校学生辅导员、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安排一定课时,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和党团课上专门讲授“中国梦”精神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鼓励大学生响应“中国梦”精神的号召,把握自己的大好青春,利用个人的特点和专业的优势,积极进行创业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学生了解到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能够认真对待针对“中国梦”精神的政治理论学习。

2.2 以学生公寓区为主要阵地,推动“中国梦”教育入社区,进头脑

高校社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区域,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以学生公寓区为载体,推动“中国梦”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中国梦”精神入宿舍、进头脑的良好氛围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未来做好社区教育的重点。

首先,要加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把校园文化延伸到大学生社区,形成以大学生为主体、以社区为空间、以宿舍文化和社团活动为载体,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学生社区文化氛围。借助于校园文化的传统优势,积极创造和培育具有学生社区自身特色的文化,使社区内大学生将之内化为自觉自愿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并将这一文化之精神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以发扬、传播,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区文化环境氛围建设。

其次,要发挥大学生社区管理制度的导向和规范功能。在建立健全合理的大学生社区规章制度和适合大学生生活理念及行为方式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强化道德规范的制约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制度的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

再次,发挥教师在社区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专业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根据新型学生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新特点和社区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新变化,把握主流思潮,指导大学生进行社区特色文化建设,结合公寓文化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提炼“中国梦”精神,把它浓缩成大学生易懂好记的宣传口号和标语;细致的宣传、阐释“中国梦”的基础要素和发展历程,以主流文化引导流行思潮。

2.3 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推动“中国梦”教育入潮流,进生活

运用新载体、新媒体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向。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是网络媒体运用的主题,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同度较高,价值观亦容易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占领网络阵地,提升大学生学习贯彻“中国梦”的兴趣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教育者的观念必须转变。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放低姿态,学会用现代传媒解决问题,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以网友或博友身份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展现自身的亲和力,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针对大学生“中国梦”精神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以随时随地解决大学生们的思想疑惑。

其次,大学生动态必须把握。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新动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最大保障。只有切实了解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提出是什么反映,他们最关注“中国梦”精神中的哪种东西,他们是否了解“中国梦”精神对国家进步和个人发展的深远意义等核心问题,推动“中国梦”教育的相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再次,沟通的方法必须熟练。在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和大学生保持同步,学会用网络特有的语言对大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要通过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沟通方法的自主学习和自身深厚的功底、内涵,在“中国梦”精神的学习宣传中争取掌握网上话语的主动权,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培养推动“中国梦”教育的网络先进分子和意见领袖,并积极发挥他们在引导学生舆论方面的作用,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

其四,疏导的合力必须形成。在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关注度中,除了要注重新媒体的教育功能,并把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多渠道建设,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信息回路和资源整合之外,高校政工干部还必须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监管方法和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疏”和“导”的合力:“疏”即是把网络当作鼓励学生对“中国梦”精神进行探讨、交流的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导”即从网络信息资源上给予优化,教师可在网上通过网络博客、微博、个人网站等发布理论学习信息、形势政策等学习资料,对大学生对“中国梦”精神错误的理解予以及时纠正,以正本清源。

2.4 以基层党团组织为桥梁,推动“中国梦”教育入党建,进团学

高校基层党团组织是活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基层组织,是学校教育管理组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其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的有效发挥 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巨大作用,是当前高校引导大学生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的重要桥梁。

首先,发挥高校基层党团组织的政治优势,有意识地利用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在大学生基层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政治教育,结合“中国梦”精神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在基层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思想。高校基础党团组织通过政策宣讲、举办活动、成立“中国梦”精神宣讲团、“中国梦”精神理论研究会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发挥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功能,以推动“中国梦”精神的广泛传播。

其次,对高校基层党团组织负责人进行专门的整训和培养,通过举办各类学生骨干培训等,在实质上对学生进行专门化、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政治专业训练,帮助他们塑造政治人格,培养政治素质,提高政治能力,使其成为大学生中传播“中国梦”政治价值观和政治信念的中坚力量。鼓励他们在基层党团组织学习贯彻“中国梦”的热潮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④。

再次,提倡高校基层党团组织调动成员积极性,认真开展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素质拓展计划或政治实践,以探索、践行“中国梦”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除了对“中国梦”精神的理论和最新成果进行学习之外,高校基层党团组织还应制订行动计划,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素质拓展活动与课内教育活动的衔接和配合。鼓励基层大学生党、团员参与到各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如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创新创业之中来,自觉践行“中国梦”精神,以圆自己的“中国梦”。

结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利用多维化途径,创建推动大学生学习贯彻“中国梦”精神的新模式,通过熟悉“中国梦”精神的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的课堂指导,在学生公寓特色社区文化的培育,网络新媒体的熟练运用和基层党团组织的宣传实践等方面,建立一个覆盖课堂、社区、网络、基层党团组织的多维信息体系非常重要。

【注释】

①王召收,孙冉.“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04).

②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

③张廷国,曲维义,张寅晗,林立成.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取向的调查与思考[J].唯实.2004(04).

④吕卫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构[J].青年研究.2007(01).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中国梦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党团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初探
新形势下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思考
走基层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