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共产党宣言》基本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4-03-12

延边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特色

(湖州市吴兴区司法局,浙江 湖州 31300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2月在英国伦敦发表以来已经166年了。《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政治纲领。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述,为共产主义社会指明了实现路径。《宣言》篇幅不长,全文约2万字,但其影响极其深远,被称为共产党人的“圣经”。尽管当前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尽管当前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与《宣言》发表的时代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但重温《宣言》,深入研究《宣言》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真理永存:《宣言》的理论精髓

学习《宣言》要注意把握和领会其基本理论和思想中的精髓:

1.1 《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的规律

《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深刻地揭示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这个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结构和社会运动的规律。恩格斯在《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是“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在《宣言》的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再次强调这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

1.2 《宣言》揭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

《宣言》用明晰的语句诉出了这样一个判断:“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史”,具体地就是“社会发展各个阶段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这个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宣言》的核心思想,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宣言》的始终。恩格斯在谈到这一理论时,不止一次地强调这个发现是属于马克思的,他强调:“在我看来这一思想对历史学必定会起到像达尔文学说对生物学所起的那样的作用”。

1.3 《宣言》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原理

《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①。在《宣言》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我们把《宣言》所全面证明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这一原理,简称为“两个必然”理论。而“两个必然”是共产主义信念最重要的理论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的“两个必定”结论,实际上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死亡判决书”,所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把《宣言》视为洪水猛兽,恨之入骨;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则树立了“两个必然”的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地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1.4 《宣言》揭示了共产主义基本性质的原理

《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两个“彻底决裂”的思想不仅是《宣言》,而且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共产主义革命区别于此前的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的本质特征之所在,放弃了“两个决裂”的使命,也就等于放弃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论。

1.5 《宣言》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原理

《宣言》提出了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命题:“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时隔52年后,恩格斯在回复《新纪元》周刊约请他为该杂志题词时又强调说:“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考虑,我认为,除了《宣言》中的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将《宣言》中所说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视为人类的新纪元。

1.6 《宣言》阐述了共产党基本性质的原理

《宣言》特别强调了这样一个原则:“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强调说,共产党人“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这就表明,共产党的性质是完全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谋利益,除了忠实地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之外,共产党没有自身的什么“特殊的利益”。

斗转星移,当今的世界,尤其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许多新变化,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一些西方国家获得了一个相对繁荣时期,而社会主义国家在东欧剧变后数量减少,社会主义事业处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谷期。因此,一些人对《宣言》阐述的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产生怀疑。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给予回答。

2 与时俱进: 《宣言》是指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理论武器

在1872年德文版的《宣言》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管最近25年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发挥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个别地方本来可以做些修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这一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与《宣言》精神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包含了《宣言》基本理论的“元素”。

2.1 根据《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运动规律,中国共产党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我国建设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分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来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生产方式的现状,做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立的认识基础。我们一方面从客观实际出发,让目前所做的一切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做的一切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相结合,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这就坚持了《宣言》所阐述的“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了马克思为人类所指引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了马克思为人类所指引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

2.2 根据《宣言》阐述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尽管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但是并没有放弃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而是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宣言》所阐述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鉴于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布再提“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又针对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强调不能忽视阶级矛盾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会激化。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不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②。江泽民同志更明确地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因为这种观点和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③。

2.3 根据《宣言》阐述的“两个必然“论断,中国共产党人在世情、国庆、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和较量将长期并存,但最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具有历史必然性。为此,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允许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形式所有制的存在,但仍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点,邓小平讲的十分清楚。他说:“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那是不能动摇的”④。我们要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紧紧抓住本世纪初20年少有的发展机遇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搞好大国外交和周边外交,不走封闭僵硬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4 根据《宣言》阐述的“两个决裂”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完善了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这是对《宣言》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还正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但强调在承认这种多元化的前提下,提出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不放弃无产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说明,我们是在认真贯彻《宣言》所提出的“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的基本原则。应该看到,这些年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一方面是源于对客观现实的基本判断,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的深刻领会。

2.5 根据《宣言》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这是对《宣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坚持“以人为本”就应该贯彻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思想,坚持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发展的理念,自觉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从执政党的角度论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们共享。

2.6 根据《宣言》阐述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今天,始终坚持《宣言》提出的先进性思想,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把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是要代表他们长远的、整体的利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党的性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生动体现了《宣言》提出的“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等重要建党原则。

3 理论自信:坚持《宣言》基本理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如前所述,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创立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成功道路,而指导这一进程正是在《宣言》精神指导下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今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是共产党人的理论品格,同时也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的学术准则。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解读《宣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坚定理论自信、实践自信,抓住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1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宣言》精神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党的思想路线,是对《宣言》关于解放思想和破除旧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必须铭记《宣言》所说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决裂”就是一种彻底的解放思想。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与灵魂。我们要铭记《宣言》所说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从而更自觉地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2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都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正如《宣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强生产力总量”。然而《宣言》这一基本思想,在以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虽原因是复杂的,但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没能得到根本改善,从而动摇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由此而鉴,新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发展生产力,要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3 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有制不是一种主观任意的发明创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高度发展的结果。我国的公有制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这个理论过去存在教条式的理解,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应具有“一大二公三纯”的特点,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使社会生产力发展长期受到滞后。改革开放后,我党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又强调“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就既坚持了《宣言》中倡导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又具体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真正解决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问题。

3.4 必须坚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念

《宣言》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对于我们的现实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我们党提出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正是这一思想的直接继承和体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目标,我们讲发展,不能只讲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还要讲人的发展。为此,在发展中,我们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以GDP论英雄,而应该把生产力的发展落实于人的发展与幸福。与此同时,要切实推进社会公平,实现改革成果共享。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体现《宣言》中所主张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理念。

3.5 必须坚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性质

《宣言》讲得很清楚,共产党没有私利,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权利与幸福,要为工人阶级、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解放、发展与幸福而奋斗。《宣言》阐述的这种精神已成为激励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代,始终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而奋斗,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自觉坚持先进性的优秀党员的楷模。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更加自觉坚持《宣言》提出的先进性思想,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对党的先进性教育,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能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为实现人类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发表于166年以前的《宣言》因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许多思想和观点不可避免地显示出历史局限性,但是《宣言》的一般原则是经得起共产主义运动实践检验的。在新时期,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认真研读《宣言》文本,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正确理解、把握它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更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③《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33.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中医的特色
柔软宣言
完美的特色党建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