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间规划局》中的非规约概念隐喻

2014-03-12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上海201209

名作欣赏 2014年5期
关键词:规约隐喻金钱

⊙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 上海 201209]

作 者:邵军航,上海金融学院外语系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义学。

一、引言

《时间规划局》(以下简称《时》)是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2011年11月28日发行的动作、科幻、惊悚片。影片中,所有人在出生后左臂上都有一个生命时钟,法定年龄被设定在二十五岁,不管活多久,生理特征都将保持在二十五岁。二十五岁之后,最多只有一年的寿命。要想活下去,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时间;否则,时间耗尽的时候也是生命终结之时。影片中,时间不仅仅等于生命,也是唯一的流通货币。拥有时间就是拥有财富。

男主角Will Salas与母亲相依为命,很是贫穷。但在酒吧中救了厌倦人生的富人Henry之后,Will得到Henry偷偷赠予的一百一十六年时间。这给Will带来生机,同时也带来了麻烦,因为类似警察的时间监察怀疑他谋杀了Henry。时间监察紧锣密鼓地追踪Will,不久追到时间银行家的豪宅里。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Will劫持了银行家的女儿Sophia。认识到爸爸看重金钱胜过自己之后,Sophia对父亲憎恨起来。一个要报复现实的不公,一个想报复父亲的无情,两人一道抢劫时间银行,并将抢来的时间分给穷人。

故事构思巧妙,却是基于“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但该部电影对规约性时间隐喻进行了拓展,从而产生了非规约性隐喻及相应表达。后者是影片艺术性之所在。本文拟对影片中非规约性概念隐喻进行分析。

二、时间概念的隐喻模式

概念隐喻也叫隐喻性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ual),是认知模式的基本类型,也是思维和认知的工具。概念隐喻的目的是认知,即用一个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用来理解的概念称为源域(source domain),被理解的概念称为靶域(target domain)。一般而言,作为源域的概念比靶域概念具体,因此两者之间的映射是单向性的。概念隐喻分为隐喻思维和对隐喻思维进行表达的隐喻性语言。

英语中的时间概念隐喻有三个,即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移动的物体、时间是空间。

在现代西方文化中,时间和金钱是两个联系紧密的概念。这体现在许多方面:电话费、报酬、旅馆房费、银行利率等。因此,时间可以像金钱一样花费(spend/use time;sth.costs sb.some time)、浪费(waste time)、节约(save time)、给予(give sb.some time)、投资(invest one’s time in sb.or sth.)等。

在“时间是移动的物体”的概念隐喻中,时间被看成运动着的物体。这样,时间就获得了前后方向,即我们面朝将来,背对过去。如The time will come(那一刻将要到来)、The time for action has arrived(行动的时候到了)、In the followingweeks(在接下来的几周里)等。

在“时间是空间”的概念隐喻中,时间是静止不动的,我们从中穿过。相应的隐喻性表达有as we go through the years(当我们经过这些年后)、as we go further into the 1980s(当我们即将步入20世纪80年代时)等。

以上三个与时间有关的概念隐喻在认知地位上都属于基本概念隐喻(basic conceptual metaphor),因为在认知行为中,它们是自动的、无意识的;在语言表达上,它们是高度规约化的;在工作机制上,它们都属于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即以金钱、空间、物体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时间概念。

三、《时》中非规约时间概念隐喻

电影《时》不但将“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形象化地表现出来,还超出了人们惯常的思维范围,添加了艺术元素。所添加的部分仍然是隐喻,只不过属于Lakoff等所谓的“想象隐喻”(imaginative metaphor)。“想象隐喻”又称为“非实义隐喻”(nonliteral metaphor)和“奇特概念隐喻”(idiosyncratic conceptual metaphor)。隐喻结构是部分性的,因为源域概念中有被“使用”的方面,也有“没被使用的方面”。如果对源域中“没被使用的方面”进行利用,就构成了“想象隐喻”。想象隐喻有三类,一是对被“使用”的方面进行扩展,如These facts are the bricks and mortar ofmy theory(这些事实是我的理论的砖块和砂浆)就是对隐喻“理论是建筑”的扩展,因为前者涉及建筑物的外壳,而后者很少提到材料;二是对隐喻中未被使用的部分进行利用,如His theory has thousands of little rooms and long,windingcorridors(他的理论有数千个小房间和长而曲折的走廊)利用了“理论是建筑”这一概念隐喻中没被使用的“房间”和“走廊”;三是“新奇隐喻”(novel metaphor),即为认识某个事物所创造的全新的认知方法,如在Classical theories are patriarchs who father many children,most of them fight incessantly(经典理论是子嗣众多的家长,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断地战斗)中,经典理论被隐喻性地理解为家长。因为“想象隐喻”是相对于“基本隐喻”或“规约性隐喻”而言的,又因理解都涉及想象,我们将这些隐喻称为“非规约概念隐喻”,以免“想象隐喻”引起误解。

《时》的非规约概念隐喻主要表现为对被“使用”的方面进行扩展和对隐喻中未被使用的部分进行利用两种情况。

在“时间是金钱”这一基本概念隐喻中,从金钱认知域映射到时间认知域的是“花费”、“节省”、“给予”等方面。与此相对应的隐喻表达有“花……小时/分钟/月/年”、“节省了……小时/天/月/时间等”、“给……分钟/小时/月等”。在《时》中,这三个隐喻表达都得到扩展。具体表现为人们花时间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个动作行为,而是用时间来行使货币所有的职能。如支付工资、车费、贷款、房费、饮料、服务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劳动不是为了得到金钱,而是为了得到时间;人们用时间支付各种费用,如男主角Will的妈妈给儿子Will三十分钟以便他能从容地吃顿饭,用半天时间付房租、用半天时间付电费、用两天付贷款利息,剩下不足两个小时用来支付公交车费(公交车涨价,她没能坐上车,只好狂奔着去见儿子,最后没能说上一句话,死在了儿子的怀中);咖啡厅价格牌上的价格都是时间单位,如一杯咖啡三分钟、红茶三分四十五秒等。

“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在《时》中的非规约使用还表现在发掘其未被使用的方面。由于时间本身不是金钱,在“时间是金钱”这一概念隐喻的常规用法中,金钱的许多方面,如储存、赠送、罚没、输赢、偷抢等,无法映射到时间概念上。但当时间等同货币时,两个概念合而为一,与金钱相关的所有方面都可以映射到时间上。这就是“时间是金钱”概念隐喻的非规约隐喻。与此非规约隐喻相应,时间可以挣得,可以通过别人的赠予而获得,如Will的妈妈为让他能从容地吃上一顿饭而给他三十分钟,Will赠给小女孩五分钟及赠给好朋友十年等;可以抢夺,如时间强盗抢劫别人的时间、男主人公Will和女主人公Sophia抢劫时间银行里的时间;时间还可以像金钱一样通过赌博赢得或输掉,如Will与Sophia的父亲赌博时赢了一千多年,使自己拥有的时间达到一千一百年,后又与时间劫匪扳手腕将后者的时间全部赢过来从而使后者毙命;执法机构可以对他们认为非法的时间进行罚没,如时间监察捉住Will后,将其赌博赢得的一千一百年扣罚殆尽,只留两小时供其上诉;时间可以像金钱一样储存起来,因此有了时间银行和时间救济站;当时间成为金钱并能储存时,就有了时间存储器和时间收取机,如Will的工作就是生产时间存储器的,餐馆、咖啡馆等处的pose机则成了时间收取机;当时间成了金钱,有了时间银行之后,就有像银监会监管银行业务一样的机构,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就是时间监察;时间流动的必然结果是贫富分化。以上都是与“时间是金钱”规约性隐喻相对的非规约隐喻的具体表现。

四、结论

正是由于“时间是金钱”这一基本概念隐喻为我们提供了认知基础,我们才能毫不困难地理解影片中的故事情节,也正是对“时间是金钱”隐喻的非规约使用,使《时》的艺术性得以彰显,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以及当时间成为可操控资源后的后果。如果富人的财富体现在所拥有的时间上,必然的结果就是富人得到永生,穷人则丢掉性命。而这正是令人惊悚的地方。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Lakoff,G.&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9.

猜你喜欢

规约隐喻金钱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语丝画痕
二则
无人值班变电站保护信号复归方式的改进
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规约—开放”任务教学模式探讨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