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保护必须彰显西施文化品牌

2014-03-12浙江省诸暨市文化馆311800

大众文艺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诸暨诸暨市西施

(浙江省诸暨市文化馆 311800)

诸暨是西施故里,西施相关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遗产始终贯穿于千年发展历史,并逐渐形成了极具魅力的独特西施文化。近年来,西施文化已成为诸暨与外界乃至世界交流的特殊文化符号、地理标志,是发展旅游、招商引资的人文环境要素和地或文化、城市形象的标识化名片。因此,诸暨非遗保护必须彰显西施文化品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

一、彰显西施文化品牌的基本做法

1.全面普查,整合非遗资源。2005年借着“西施传说”这一优秀非物文化遗产申报国遗的契机,我市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挖掘整理了265项民间艺术项目,精选了其中具有较高价值的80余个项目,编辑出版了《诸暨民间艺术大观》。2007年根据省里统一部署,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传承现状等,认定了一批重点保护项目,为科学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奠定了基础。

2.举办节会,营造品牌效应。2006年申报成功后,又把“西施传说”的保护纳入“文化强市”战略,列入诸暨“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每年举办西施文化节,变单一模式“传说传讲”为融“传讲、表演、研究”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纪念活动,以搭建展示平台,推介西施文化。到目前为止,西施文化节已经举办了两届。

3.普及非遗知识,注重传承。首先,送“西施”进校园,把文化的种子植入少儿心中。为在学生中普及西施文化,市文化部门新编纂了适合学生阅读口味的《西施传说》普及读本,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西施传说的精华实质;和教育部门一起,制定了诸暨的乡土教材,大篇幅地介绍诸暨的西施文化。其次,送“西施”入民间,做好西施文化在民间的动态保护。市文化旅游部门经常利用传统节会,如元宵节、三江口水灯节和西施文化节等,现场组织优秀传讲手开讲西施传说,以保护弘扬西施文化。

4.创设载体,开展学术研讨。为挖掘整理、发展弘扬西施文化,广泛开展西施文化传承保护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2007年4月,诸暨市成立了“中国西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成立,既是诸暨利用优势、整合资源、探索创新的表现,也是文化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的尝试。中心成立后,已编印了《西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成果汇编》一书,收到特约研究员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多篇。

5.借助传媒,宣传西施文化。为发展西施文化、扩大西施对外的影响,诸暨市不断地借助影视传媒的力量传承西施文化,排演了大型越剧《西施断缆》,赴香港、芬兰进行文化交流,扩大西施文化的国际影响;邀请66个国家和地区使节、百名记者,寻访西施故里,推介诸暨;邀请节目主持人杨澜和湖南电视台《天下女人》栏目组到诸暨西施殿,现场录制专题片《寻找西施》;拍摄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西施》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西施传说以活态化呈现,并逐渐走进现代乡镇和城市生活,成为大众文化娱乐的一部分。

二、建设西施文化品牌的主要成效

1.提高了诸暨知名度。从2006年起通过举办三届西施文化节,穿插西施文化研究中心的授牌,西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层论坛,《话说西施》的首播、“魅力——诸暨”全国西施故里旅游电视专题片大赛启动等活动,使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西施传说在世人眼中更加形象、更加丰满。利用西施文化品牌效应及诸暨地域经济特色,把西施文化节与富有诸暨特色的节会资源(中国国际珍珠节和中国国际袜业博览会)结合起来,做大做深了节会,更进一步提升了西施文化品牌知名度。

2.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近年来,诸暨市加深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倾力打造以西施文化为纽带的文化建设系统工程。自2006年4月18日以来每年举办的西施文化节,有效带动了“广场千人演出、社区千人唱戏、农村千场电影”的“三千工程”和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全市群众文化生活“四季常青”。去年来则推出了以“欢乐家园,和谐生活”为主题的群众文化“送、种、赛”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起到了惠民乐民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推动了经济发展。西施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把西施文化节与本地特色产业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办,助推着全市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持续上升。诸暨连年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称号,2008年诸暨城市创新能力总体评价居全国第9位。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495、89亿元,增长9.5%;财政总收入50.33亿元,增长15.6%;自营出口36亿美元,增长370%;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678元和11612元,分别增长12.8%和12.9%。

三、培育西施文化品牌的几点启示

在建设西施文化品牌上,诸暨市政府深深地意识到西施文化离不开本土最全面的呵护,但仅依靠本土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西施文化要在传承中广大、要在传承中创新,离不开全社会推动。纵观打造西施文化品牌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良好的社会效果,有以下几点:

1.基础保护是彰显西施文化品牌的重要前提。经过数千年的流变,西施传说早已经融入了诸暨的人文、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之中,如果缺少物质性的保护,没有可以依附的物质形态,西施传说会很快消亡。为此,近年来,诸暨市加强了对西施传说依附点的保护,把与西施传说有关的重要遗存如浣纱石、四眼井、范蠡岩、鸬鹚湾、白鱼潭等作为西施传说重要依附点,树立了保护性的遗存标志;在原苎萝村,对遭到破坏的重要遗存点西施殿,投入百万元进行了重修;扩建了西施故里风貌区,修建了浣纱女群雕、郑氏宗祠、郑旦亭及范蠡祠等,力图更完整地保护跟传说相关的景观及遗迹。此外,还在一些公共场所,借助铜雕、石刻等形式,宣传西施文化,以增强社会对西施传说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重点保护是彰显西施文化品牌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保护西施传说,诸暨市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加以保护,从2004年开始实施十年保护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诸暨市在全面普查,彻底摸清“西施传说”产生发展的历史沿革、故事篇目、传讲人才、流传区域及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建立“西施文化生态保护区”,对西施传说的原生地实现重点保护;发展“西施传说”传讲队伍。并努力保持其民间性的特点;开办“西施民间艺术职教班”,在学校广泛开展西施传说教学活动,培养下一代故事手,解决传承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对西施故事开展全面研究。抓好理论基础研究和相关民俗研究,编纂出版研究成果。

3.科学保护是彰显西施文化品牌的动力之源。加强科学保护就是根据全面普查结果,制订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规划,对不同类别的非遗资源,开展分类分批的传承保护工作。对已经确定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西施传说”和“西路乱弹”两个项目,建立相应传承基地和传承教学基地,使传承队伍有保证、传承活动常态化。对濒危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那些生活困难的重要代表艺人,以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传承人或单位,政府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召开传承人座谈会,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激发其积极性,让他们身传口教,不使“绝技”湮灭;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机制,公布第二批诸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出台传承人管理办法,明确传承人的权利义务,使各个重点项目后继有人。同时,积极创设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西施文化节、元宵节踩街、“文化遗产日” 等活动,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活动搭建平台,进行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成果展示展演。

4.申遗保护是彰显西施文化品牌的根本之策。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诸暨市决定抓住申遗的机会,进一步做好保护工作。为此,诸暨市专门成立了申遗领导小组,文化、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并吸收了18位文史专家参加。申报材料7易其稿,完成了申报材料的起草;电视组则沿西施赴吴国经过的萧山、嘉兴、无锡、苏州等地进行沿途拍摄,制作申遗电视片。“西施传说”作为浙江省93项申报项目中为首的项目上报国务院,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获准名录,“西施传说”获得批准。

参考文献:

[1]《西施文化传承与保护高峰论坛专家发言摘要》.文化传播网.

[2]《西施文化:流芳千古 历久弥新》来源:诸暨日报.

[3]《西施故里:保护非遗进行时》.2009-06-12.诸暨网--新闻中心.

猜你喜欢

诸暨诸暨市西施
谈《西施断缆》对西施入吴原因的改写
诸暨人爱荷至深
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机制研究
“西施舌”的诱惑
卢立军作品选
《庄子说》(十三)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
东施效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