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结果分析

2014-03-11李秀英

中国兽医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菌苗败血症出血性

李秀英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810001)

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特异血清亚型引起牛(黄牛、水牛和牦牛)的高度致死性疾病。近年来牛巴氏杆菌病在青海省还普遍存在,尤其是牧区牦牛发生较多,几乎每年都有发病。为了解我省高原地区牦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及菌苗应用效果情况,按照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1年主要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通知》的要求,青海省动物疫情控制中心在牦牛散养较多的玉树、治多等11县及大通种牛场进行了牛出血性败血症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1 调查情况

为了做好2011年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按照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并举办了由全省47个州(地、市)、县(市、场)技术骨干参加的培训班,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内容进行了培训,对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安排和落实,并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了玉树、治多等11个县及大通种牛场的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 调查结果

2.1 全县既往发病情况调查 通过对玉树、治多等12个县(场)全县既往发病情况调查资料统计,2008年-2010年12个县(场)牛存栏数累计为9 682 444头,菌苗接种8 645 170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89.29%,发病牛9 862头,平均发病率为0.10%,病死牛3 906头,平均发病死亡率为39.61%。其中:2008年牛存栏3 156 485头,菌苗接种牛2 782 197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88.14%,发病牛3 852头,平均发病率0.12%,发病死亡牛1 449头,平均病死率为37.62%;2009年牛存栏3 237 058头,菌苗接种牛2 832 102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87.49%,发病牛3 164头,平均发病率0.10%,发病病死牛1 243头,平均病死率为39.29%;2010年牛存栏3 288 901头,菌苗接种牛3 030 871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92.15%,发病牛2 846头,平均发病率0.09%,发病死亡牛1 214头,平均病死率为42.66%,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2.2 现场抽样调查 按照2011年流行病调查实施方案,每个县(场)抽样调查3个乡(镇、场),抽查100个养殖户(次)近3年来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情况,实际调查了玉树、治多等11个县33个乡(镇)及大通种牛场的5 996个养殖户(次),发病场户有607个,发病养殖户(次)率为10.12%,牛存栏417 954头,菌苗接种牛335 906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80.37%,发病牛3 885头,平均发病率为0.93%,病死牛1 168头,平均病死率为30.06%。其中:抽查2009年养殖户1 929个,发病养殖户221个,发病户率为11.46%,牛存栏132 851头,发病牛1 396头,平均发病率为1.05%,病死牛332头,病死率为23.78%;抽查2010年养殖户2004个,发病227个,发病户率为11.33%,牛存栏138 153头,菌苗接种牛110 122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79.71%,发病牛1258头,平均发病率为0.91%,病死牛473头,平均病死率为37.60%;抽查2011年养殖户2 063个,发病养殖户159个,发病养殖户率为7.71%,牛存栏146 950头,菌苗接种牛119 397头,平均菌苗接种率为81.25%%,发病牛1 231头,平均发病率为0.84%,病死牛363头,平均病死率为29.49%,据调查结果统计,发病时间为3-12月份,全年呈零星散发,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牛出血性败血症定点流行病学调查既往情况调查统计

3 定点调查结果分析

表2 牛出血性败血症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统计

3.1 全县既往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2008年─2010年,被调查的12个县(场)全县牛出血性败血症平均菌苗接种(免疫)率为89.29%,以2010年接种(免疫)率最高(92.15%),2009年略低,仅相差4.66个百分点,菌苗接种免疫率保持87%以上水平;3年来,12个县(场)牛出血性败血症病死率在37.62%~42.66%,平均为39.61%,主要是以浮肿型为主,发病后死亡率较高,逐年呈上升趋势,各数率比较见图1。

图1 2008年─2010年既往调查牛出血性败血症免疫和病死率情况趋势

3.2 现场调查结果分析 现场调查2009年─2011年累积5 996户,牛出血性败血症菌苗接种率在79.71%~81.25%之间,平均为80.37%,菌苗接种率基本保持在一个较平稳的水平;3年来,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平均为0.93%,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死亡率有起伏,分别为23.78%、37.60%和29.49%,比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各数率比较见图2。

图2 2009年─2011年现场调查牛出血性败血症菌苗接种率和病死率趋势

3.3 发病情况分析 既往调查2008年─2009年,被调查的12个县(场)全县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0.12%~0.09%,平均发病率为0.10%,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现场调查2009年─2011年,牛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1.05%~0.84%,发病率也逐年呈下降趋势(见图3),总体我省牛出血性败血症免疫防控逐年取得了成效。

图3 牛出血性败血症定点既往和现场调查发病率比较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从调查结果看出我省牧区牦牛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效果不太明显,牛出血性败血症疫情每年都有发生。2011年所调查的11县及1个种牛场中共发病牛1 231头,死亡牛363头,防控工作还有待加强。

4.2 近几年来,各地把动物防疫工作重点放在了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有些地区对牛出血性败血症接种免疫注射工作不够重视,免疫密度较低,存在发生过疫情的地区接种注射菌苗或在发生疫情后才接种注射菌苗的现象,接种菌苗不及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3 虽然我省牛出血性败血症接种免疫工作每年都进行,但疫苗注射剂量较大,尤其是牧区牦牛散养牛只保定条件差,注射过程中菌苗有损耗或注射后菌苗有外溢,造成菌苗注射剂量不足,使动物体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质量较差,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应筛选适合我省牧区放牧牛群使用的小剂量高免疫力的菌苗,便于接种注射,提高免疫质量,确保注射菌苗后能够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4.4 对发病死亡的动物尸体不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疫情散播。发现疫情时应及时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制措施,以防疫情蔓延,造成新的疫情传播。

猜你喜欢

菌苗败血症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猪丹毒的发病机理与防制措施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仔猪白痢的临床表现及免疫方法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