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之中立女性观

2014-03-11赵春红

短篇小说 2014年3期
关键词:温妮王后莎士比亚

赵春红

解读莎士比亚的《冬天的故事》之中立女性观

赵春红

一、“良母”赫美温妮

赫美温妮是《冬天的故事》里一个重要的女性角色,作为西西里王国的王后,在出场时已经怀有身孕,在和她一起出场的众多男性角色中,她的身孕表明了自己的女性以及母亲的身份。她要求小王子给她讲故事的情节充分展现了自己具有的母性柔情,她和小王子之间天真纯洁的对话处于第一幕第二场与第二幕第一场之间,前一场介绍了里昂提斯对于自己的妻子赫美温妮可以说服波西米亚国王推迟自己的行期感到十分的恼火和妒忌,又根据自己妻子有孕便断定赫美温妮与波西米亚国王之间有奸情,所以决定惩罚赫美温妮并毒死波西米亚国王。后一场则讲述了国王对于赫美温妮的无端指责,他不但让人强行带走了小王子,还当面羞辱了赫美温妮。面对国王的无端指责和羞辱,赫美温妮并没有失去理智,依然保持了自己谦和有礼的形象,她对国王说道: “如果羞辱她的人算是个恶人,那么她就比世界上最坏的恶人还要可恶,但是陛下您只是搞错了。”她想帮助丈夫摆脱尴尬改正错误,但是国王反而骂他 “淫妇”,责怪她的 “不贞”,并决心要把她关进牢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厄运,赫美温妮相信自己终会沉冤得雪,因此她主动要求大臣们对她进行审判,而不是以怀孕为由让他们赦免自己。在审判时,她当众和国王进行对质,强烈地驳斥了国王强加给她的莫须有的罪名。这时的赫美温妮对于现实的残酷已经有了清楚地认识,国王作为自己的丈夫不仅带走了她心爱的孩子,还剥脱践踏了她的人格和尊严,使自己先后失去了为人妻为人母的名分,抢走了她生存的全部依托和意义。但是赫美温妮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为了自己孩子的名誉,她选择了抗争。但不幸的是,阿波罗的神谕虽然还给了她清白,但是小王子的死讯很快就将这份喜悦破坏,她因为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 “死过去了”。等到她再次开口说话时已经是16年后遇见自己的女儿时,见到自己的女儿后她就开始嘘寒问暖,以前经历的所有的磨难并没有使她的母性温情有丝毫的减退。赫美温妮以一个母亲的形象出现在作品中,期间经历了各种灾难和痛苦,但是她宽厚纯良的天性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在她身上不仅展示了女性的美丽、善良以及温柔,还体现了情感的坚韧以及创造和谐的伟大力量,在她身上显示出了家庭和谐与幸福的力量。

赫美温妮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现并不是因为她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因为她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她虽然要依附于强大的父权力量,但却拥有坚韧的精神力量和魅力,并且依靠在精神上取得的独立性以及优越地位为自己建立了良好的 “母性”的权威,使大家认识到母性是女性的力量源泉,由此产生的母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名词,而是一种包含了悲悯性和侵犯性的情感萌芽。作者这样安排的意义在于为包括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提供了生存下去的文化背景。

作为一名母亲,其要发挥 “母性”的条件可能会遭到限制和破坏。但是最终这份力量还是促进了新生命延续,重新规范了社会的秩序。赫美温妮具有的美德以及力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在剧中她被大家称为 “大贤大德”的好王后。就连一向苛刻的评论者对于她在遭到丈夫羞辱时的表现也十分欣赏,对于她指责丈夫时的勇气也给予了肯定,在她身上不仅体现了善良、仁慈和正直,她本身也是生命的创造者。

二、宝丽娜的月亮女神形象

在西方,月亮女神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 “处女神”。所以大家认为月亮女神也应该是 “处女”,这样的贞德品性也就成了她的象征。这虽然是一种主观的臆想和心理愿望而并非现实或者生理上的事实,但是我们依然推断出 “处女神”所拥有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守护忠贞的爱情。我们打算从守护忠贞爱情的立场分析宝丽娜,从而帮助大家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个人物。我们习惯于将宝丽娜称为 “忠贞爱情的守护神”,是因为看到了宝丽娜本人的表现以及她对国王再婚所持的态度,这都反映出宝丽娜对于爱情的忠诚。当国王来到 “雕像”面前的时候,宝丽娜想尽办法说服国王,希望他可以延续他们的美好婚姻,她将赫美温妮塑造为完美的女人,她对国王说道: “陛下,你要明白,就算是你要和世界上所有的女子依次结婚,或者想要结合所有女子的优点来创造一位完美的女性,也比不上你害死的那位。”最终国王面对 “雕像”表现出了悔意,在国王忏悔时宝丽娜所说的话再次表现了她对于爱情的忠诚。她对国王说:“你愿意发誓如果得不到我的同意就不结婚吗?”面对宝丽娜的坦诚和贤德,国王完全被感动了,并且真的发誓说绝不结婚。宝丽娜的丈夫被国王命令去将刚刚降生的公主扔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但是天性善良的安提哥纳斯不忍心将小公主抛弃掉,导致自己被熊杀害。如此一来,宝丽娜不幸成为寡妇,但是她选择坚守自己的爱情。“作为一只将要老去的孤鸽,我将寻找一枝枯枝并在那里栖息直至死亡,以表达对丈夫的哀悼和思念。”

在该作品中,宝丽娜后来选择接受了国王的命令,嫁给了卡米罗。这个安排不同于古希腊传说中的月亮女神的原型,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也许是莎士比亚出于人文思想的考虑而故意安排的,他将宝丽娜和月亮女神的原型进行了合理地置换。莎士比亚不仅具有出色的写作能力,更具有伟大的思想和灵敏的观察力。别林斯基评价他说:“知晓了人间、地狱和天堂……同时也观察者善与恶。”莎士比亚具有的人文主义思想利用宝丽娜这一角色传达给了世人。作为一名善良、智慧、富有正义感的女官,她私底下给予王后帮助,最终使国王和王后重归于好,促使国王一家最终团聚在一起。如此善良和美丽的女人尽管失去了一位爱人,但是在莎士比亚的安排下她又重新得到了爱情,嫁给了忠臣卡米罗。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宝丽娜就是月亮女神原型的置换。

三、中立的女性观

在莎士比亚的大部分作品中,女性都是以弱者的形象出现,唯独《冬天的故事》不同,该作品成功地展现了女性尤其是母亲这一角色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的价值所在和不可或缺性。当时的社会正值天主教和新教对立的严峻时期,在天主教看来,圣母玛利亚是无比神圣的,他们相信圣母玛利亚灵魂肉身升天传说,但是基督教并不相信圣母玛利亚。所以天主教主张的女性救赎论对于该作品具有明显的影响性。该作品于1608~1612年创作完成,当时的英国尚处于繁荣的时期,莎士比亚出生的6年前,伊丽莎白女王继承了王位,她成功地将英国从衰微之中拯救了出来,把英国带到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上,因此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她展现的卓越能力使人们改变了对女性的偏见。然而让人略感遗憾的是女王终身没有结婚,皇室也就没有了子嗣。继承王位的詹姆士一世的皇室家庭被大家所接受和爱戴,并且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也促使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们对于《圣经》里的教义和记载的典故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人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天主教宣扬的圣母玛利亚也被大家广泛地接受。在这样的形势下,莎士比亚迎合大家的需要创作了这部《冬天的故事》。该剧是莎士比亚尝试向人们展现女性尤其是母亲对于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企图揭开掩盖在女性光辉上的重重障碍,让人们认识到女性对于社会的作用和价值,就像该剧最后的台词说的:只有寻回了失去的,才可以结束。

由于西西里国王的愚昧和嫉妒,他无端地怀疑自己的妻子和朋友之间存在奸情,并且丧心病狂地对妻子和好友进行了陷害和打击。他将有孕在身的妻子无情地关进监狱,冷酷地将刚出生的女儿丢弃到荒岛,最终造成自己的儿子因为恐惧而死去,进而导致王后因此噩耗而 “死去”。昏庸的国王受到惩罚,王宫失去了活力,像冬天一样寒冷。故事的第二部分则发生在16年后的波西米亚,在那里的夏天到处充斥着生的希望和活力。第三部分,被视为西西里的希望的潘狄塔回到了西西里并且将王后 “复活”。该作品是莎士比亚唯一一部以母女关系为着眼点的作品,展现了女儿与母亲的依存关系。在该作品中,女儿的回归是一切转折的开始,只有女儿回来,王后才会 “复活”,国王和他统治的国家才能重新获得生机。该作品的主旨是要告诉人们,缺少女性的男性社会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世界的和谐需要两性的共同努力。

该作品中体现的戏剧冲突和心理冲突展现了莎士比亚以往作品中男性对于女性能力的恐惧态度。有评论家曾经指出,莎士比亚作品的男主人公的悲剧和他们在寻求性身份的认同时产生的困惑和焦虑具有很大的关系。处于更年期的国王心理压力巨大,对一切充满了怀疑,在他看来,自己的劝说不能让好朋友留在自己的王国,造成他没有女性、没有 “原罪”的童年的天真丧失殆尽。但是自己的妻子却成功地留下了自己的朋友,这一切使他感到困惑和担心,并且他对于权力的掌控也受到了不断地挑战。

在该作品里,里昂提斯对于潘狄塔的发现为母女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肯定了女性之间、女性和自然之间、女性和奇迹之间的关系。宝丽娜的出现也代表了女性具有的救赎力量,正是她治愈了王后,让王后起死回生,进而使母女相认,并且促成了国王一家的团聚,证明了女性独特地救赎能力可以对社会的繁荣起到保障作用。

四、结 语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对于人生经验的展示,表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人生的理解。莎士比亚用他一生的经历和智慧塑造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他们的生命历程里,作者和剧中人物的互动使该作品具有了人性和经验上的厚度和深度,该作品让人们相信只有经历过磨难才可以在精神上和人性上得到完善。《冬天的故事》也是莎士比亚众多作品中唯一将母女共存关系当成平衡男性心理健康的基础的著作,该作品也是仅有的公正地对待男女关系的经典,作者在该作品中表达了对于男女关系和谐发展的期望和祝愿。

[1]张晓玲.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兼与《牡丹亭》作比[J].四川戏剧,2006(02).

[2]苏屹峰.莎士比亚不同创作时期中的女性形象概览[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3]贺奉年.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兼评莎士比亚的女性观[J].湖北社会科学,2007(07).

[4]王莎烈.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赵春红(1977— ),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黄淮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温妮王后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红心王后
另类之美
温妮的魔法南瓜
王后躺枪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医者
头饰王后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