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2014-03-11丁一宁

短篇小说 2014年3期
关键词:哈姆雷特基督教莎士比亚

丁一宁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命运观

丁一宁

莎士比亚当时所生活的时代,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社会形态上来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正处于一个时代的交替。莎士比亚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 “命运”“天意”等词,尤其在《哈姆雷特》作品中出现了十多次 “命运”一词,那么莎士比亚的命运观念的实质是什么,又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通过《哈姆雷特》可以清晰地分析出其命运观。

一、莎士比亚命运观的实质

莎士比亚所生活的时代,首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性解放与自我意识觉醒的影响。其次,基督教的自然观以及伦理道德观念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当时的莎士比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与思想环境下除了延续来自古希腊的命运观,还延续了超越命运的钳制,表现出了命运并不是由神决定,而是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一点在其作品《哈姆雷特》中得到了深刻地表现。从取材方面来看,作品同以往的古希腊悲剧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从中世纪的丹麦史中得到了素材。整部作品无论是塑造的人物、感情还是生活状态都来自于他当时的时代。主人公的两种命运观莎士比亚都给予了否定,而且还作出了正确的命运观的表述:人的幸运与否不是外在的偶然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天性与选择。海涅曾经说过:“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与古人有不同的区别,不同于古人关于命运的观念。”对于莎士比亚在悲剧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命运观,很大程度上是来自西方传统的悲剧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了当时人们都无法跨越的制约性。

二、莎士比亚命运观的跨越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复兴罗马文化的时代,从命运观上来讲,他不仅受到了古希腊悲剧精神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影响,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已经跨出了原有的束缚,超越了古希腊复仇悲剧中的英雄。这些观念在《哈姆雷特》这一作品中都有表现。首先,哈姆雷特性格的发展。通过他自己的思考,他走出了复仇英雄的大队伍,他需要的不仅是勇敢的行动,更要具有成熟的思想,这样的性格发展使他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圣者。这个表现揭示了他性格的发展,体现了他思想的深邃,从而使他走出了前代复仇英雄的队伍,迈入了思想者的行列。他以他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勇敢的行动成为后人心中的圣者,正是在这一点上他超出了古希腊复仇悲剧中的英雄。哈姆雷特从最初的幼稚到最后身处绝境时的深入思考,这是在以往的悲剧中未曾出现的描述,也正表达出了莎士比亚所身处的时代,他自身的人文主义思维已经突破了某种意义上的传统思想的禁锢,表达出了他对命运观的一种跨越式的进展,体会出了主导人的命运,并非是 “命运”,而是 “人”本身,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赎。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哈姆雷特对待死亡的态度,描述出了一开始哈姆雷特同耶稣一样的懦弱,但经过后期的性格发展,哈姆雷特依然对悲剧命运进行抗争,证明了人存在于世的价值。与作品中的另一名主人公相比,则有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命运。这也体现出了莎士比亚所理解的人性。人性得到了很大层次上的提升,已经完全超越了当时传统的悲剧精神,极为纯洁的光芒照亮了人心,表达出了人的精神比肉体的存在更为重要,这些都是传统的古希腊悲剧中未有过的,从另一个层面上也体现出莎士比亚对命运观的一种跨越与感悟。

三、基督教命运观的影响

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基督教徒,在基督教的影响下,当克劳狄斯进行祈祷时,哈姆雷特可以在他祈祷时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完成复仇的使命,但他并没有这样去做,哈姆雷特认为,这样的行动并不光明,其中没有这样去行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祈祷是向天的祈祷,如果这样去行动杀死了他,克劳狄斯不会得到应有的处罚。在哈姆雷特的命运观中,他认为人死后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上天堂,另一个则是入地狱,如果当克劳狄斯在向天祈祷时杀了他,他是要上天堂享福的,不能下到地狱受尽苦难。其次,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引用了许多的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这些大部分都是出自基督教的故事。比如哈姆雷特在叔父杀害了父亲后所说 “这是自《圣经》以来就有的罪恶”,其实就是《圣经》中亚伯的典故。在整部作品中,有许多场景的描写都与《圣经》有关,比如他要和雷欧提斯进行决斗时,哈姆雷特所说的一句台词:“不,我们不要害怕什么预兆,一只雀子的生死,都是命运预先注定的。”这句话的原文就来自《圣经·马太福音》第十章:“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允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其他还有种种描写都是来自于基督教,这表现出了莎士比亚对《圣经》的熟知与理解,在其进行创作时才会比较多地进行运用。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说明了莎士比亚的命运观是受到了基督教极深厚的影响的。因为《圣经》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罪恶,然后再由神拯救人类的罪恶的过程,这是扎根于人们心灵中的表现,而不只是行动的表现。在《哈姆雷特》整个剧情中表现出了基督教的核心宽恕。克劳狄斯由于迷失自我,不断地进行忏悔以求得到内心的宽恕,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把现实的黑暗归咎为人性的堕落。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完全是以基督教作为出发点,从作品中描写宽恕与救赎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所想要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的描写还是以基督教中死亡的观念作为引导,比如哈姆雷特在剧情发展过程中表达出想死的心情,但是对于基督教来说,自杀就是有罪。哈姆雷特面对死亡时表现出来的懦弱也许正是莎士比亚受到了基督教影响的关系,借以哈姆雷特的描写来进行表达。在作品当中,代表善的哈姆雷特、奥菲利娅和代表恶的克劳狄斯同时面对死亡,这仅仅是世俗的肉体的死亡给事件本身的一个结尾,而复活的概念在人死亡的那一刻也变成了最后的审判,变成了基督,最后战胜罪孽和死亡,给人带来新生,让人的精神穿越时空而永恒。如果按照虔诚的宗教信仰,教徒是不应该怀疑来生尤其是天国的幸福的,但莎士比亚却让他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对死亡之后的幸福不相信。从这一层面上来说,莎士比亚的作品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但是对宗教他并没有完全相信,而是产生了怀疑的态度,只是在那种时期,他为了寻找一种心灵上的寄托又回归到宗教信仰上,这是同一个时代中的作家未曾有过的,已经完全超越了其他的作家。

四、回归本元,以人为主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作为一个最为基本的主题在许多的文化中都有所体现。人类从生出来就需要无时无刻关注自己的命运,不断地与自己的命运作斗争,这也是人们一直在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对于西方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最为突出人这个主题,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人对现实的不满,在文学作品中,一再地出现了人神大战的场面。在欧洲文学史上,完成这一个主题转变的人无疑就是莎士比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哈姆雷特所代表的就是人类,以人为主向上帝、向神灵所做的庄严宣告。《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已经完全凸显出了人的主导地位,确定了人类必将站上一个高尚的位置。在文艺复兴时期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观:一种是正在形成的积极向上的命运观,一种是传统地相信宿命的极其消极的命运观。虽然两种不同的命运观都在同一时期共同存在,但是两者的表现也大不相同,积极向上的命运观强调人自身的力量,认为人的一切全在于自己;消极的命运观则表现为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较强冲突的。对于莎士比亚来说,其身上就凝结着这两种观念的结合。他认为人在命运前需要做出相应的自由抗争。不论时间多么无所不能,生活中却存在着一种力量,敢于同时间抗衡,这种力量就是人。时间可以叫人沉浮不定,但是人依然故我。这对英雄与恶人同样适应,尽管他们各有各的特色。时间有力量毁灭人,却无力改变人的本性。人内在原有的一切一旦振作起来,就可以给人以必要的力量去对抗时间的打击。在他的这些观点中,已经能表现出莎士比亚笔下经历了人生风暴后的伟大受难者的英雄本色。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主人公虽受到极其沉痛的痛苦,但从来不会丧失信心。在他的一些观念中,虽然存在一些失误,但是对于失误就需要敢于进行抗争,不要害怕,一定要战斗到最后。这正如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中所表现的,最后以牺牲自己生命限度的方式与命运进行认同,在这样做时即获得对命运的超越。通过叙述和描绘人物命运的神奇,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肯定和对人类未来的坚定信念,表达出了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不管道路多么坎坷,不管前面有多少黑暗,人类将获得最后的胜利。莎士比亚所持的命运观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结果,是对基督教文化宗教观和希腊文化命运观的兼容并蓄。

五、结 语

通过对《哈姆雷特》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深刻地了解到莎士比亚的命运观念,他的命运观念以人为主,从思想到行动的产生,一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莎士比亚的命运观与他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的命运观因时代背景的不同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1]罗春丽.人文主义悲剧形象——哈姆莱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6).

[2]王嵩.不可解的悲剧人生——浅析哈姆莱特悲剧命运的表现与原因[J].大众文艺,2009(24).

[3]覃承华.哈姆莱特弃死求生缘由的四重解读——基于“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个问题”的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4]孙合苗.关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人物悲剧的思考[J].文学界(理论版),2010(04).

丁一宁(1978— ),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及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哈姆雷特基督教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哈姆雷特延宕问题再思考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