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2014-03-10崔存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风团斯汀荨麻疹

崔存柱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266500)

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崔存柱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266500)

目的:观察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生物共振治疗,对照组用咪唑斯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80.0%、对照组78.0%,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0%、对照组18.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对照治疗观察

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笔者用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66岁,平均(26.7±5.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68岁,平均(26.8±5.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病程6周以上排除1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1周内外用糖皮质激素,其它系统性疾病,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用德国百康2000生物共振治疗仪检测过敏原并进行脱敏治疗。每次针对2~3种主要过敏原脱敏,时间6~30min,初期每3~5天治疗1次,好转后每周1次,症状消失后每2周巩固1次。1个疗程5次,2个疗程后评分。

对照组用咪唑斯汀缓释片(西安杨森制药生产,批号J20090019)10mg,每天3次口服,3周后评分。

3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评价包括[2]瘙痒、风团大小、数目和发生次数,每项共0~3级,级数越低则症状体征越轻。治愈:风团和瘙痒完全消失,1个月内无复发。显效:风团和瘙痒完全消失,1个月内复发,但症状轻微。有效:风团和瘙痒明显缓解,1个月内复发。无效:风团和瘙痒无改善[3]。

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s,级)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s,级)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瘙痒 风团数量 风团大小 发作次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8±0.2 0.7±0.4*△2.8±0.2 0.4±0.6*△2.2±0.7 0.4±0.6*△2.2±0.7 0.4±0.3*△对照组 2.8±0.1 0.9±0.3 2.8±0.1 0.7±0.7 2.1±0.8 0.8±0.5 2.3±0.7 0.7±0.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5 讨 论

生物共振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法国DeBroglie提出的量子物质波理论,即每一种物质都有其存在的特定波[4]。解释过敏反应为[5,6]当某种致敏物质接触人体时,会立刻刺激机体,并在体内留下某些痕迹,即一种异常的波形,而当机体再一次接触该过敏原时,则产生强烈的电磁振动波形,印记活跃,使机体产生过敏症状。生物共振治疗系统的功能是将异常波形通过置于某些部位的电极片吸收并输入设备,在设备内部,逆转、放大该波形后以治疗振动波的形式返回体内,将体内存留的电磁振动波形调整为正常波形,则印记消失,机体恢复正常[7]。研究表明,生物共振技术治疗变应性疾病有效率达60.7%~84.5%[8,9],尤其对15岁以下的青少年患者疗效更好[10]。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已经证实,而生物共振治疗总有效率与咪唑斯汀相当,说明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但生物共振技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咪唑斯汀,说明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少。

采用生物共振技术应注重个体化治疗,包括治疗程度和治疗时间的调整[11,12]。治疗时应排除各项可能影响治疗的干扰因素,将人体状态调整至最佳后再行脱敏治疗。此外,百康生物共振系统还具有检测患者自身生活环境中可疑样品的功能[13],扩大过敏原检测范围,提高个体治疗的针对性和特异性。因此,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1] 吴黎明,祝俐,苏明,等.改良皮肤点刺试验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2):887-888.

[2] Henneeke J.Allergic and Schwingungen[M]. Stolberg:Astro-Spiegel-Verlag,2002:201-203.

[3] Schumacher P.Allerglen gegen tiere sind heilbar[M]. Stuttgart:Sonntag Verlag,2001:117-l18.

[4] 许敏鸿,郑茂雄,徐莺,等.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7):533-534.

[5] 张怀亮,潘钰蔚,陈正琴,等.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技术中药筛选与传统方药一致性比较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04-206.

[6] 孙丽群,王品发,刘新庭.H1受体拮抗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194-195.

[7] 丁杰,柳曦光,李琛,等.生物共振技术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5):309.

[8] 石春蕊,匡钱华,任万明,等.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4):280-282.

[9] 何晓,孙洁,李凯,等.百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78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8):509.

[10] 吴泳,黄一锦,张益珠,等.生物共振仪治疗慢性荨麻疹200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9,25(4):262-263.

[11] 王忠永,李侃,安荣真,等.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及对血清IL-2、IL-4和IL-10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5):369.

[12] 刘岩,高炳爱.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2):92-93.

[13] Reinhold W.Bioresonance Therapy (Healing with the body’s own oscillations and with the oscillations of substances)[M].Wiesbaden:W.J0PP Verlag Wiesbaden,2001:78-80.

R275.982.4

B

1004-2814(2014)06-0536-02

2014-03-17

猜你喜欢

风团斯汀荨麻疹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炎琥宁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