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在”的空间认知意义研究*

2014-03-10王晓阳

语言文化研究辑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王朔小王交际

王晓阳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现在”的空间认知意义研究*

王晓阳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12)

“时间的空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大热点。但是,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特定的空间意义可通过时间词来表达。本文以汉语时间词“现在”为例,说明 “现在”在句中的出现,通常意味着被描述的事件或被描写的场景,相对于发话人和/或受话人来说,存在着空间间隔,无法被直接感知。

时间 空间 时间词 方位词 认知

一 引言

时间与空间是构成运动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空间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们具有客观性,同运动的物质不可分割。①夏征农等:《大辞海 (哲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96—97页。

空间和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分析 “空间—时间”语义关系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指出,无论是古代语言还是现代语言,表示空间的词汇和表示时间的词汇都有高度的相关性,在空间指示和时间指示之间可能出现交叉现象。中国古代的墨家已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以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指出:“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修必以久也。”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用空间术语将时间概念化,语言中的时间表达式经常是由空间表

达式发展而来,因为事件顺序在语言中是参照空间关系来表达的。①参见陈燕、黄希庭 《时间隐喻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4期;G.Lakoff&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e.С.ЯкOвлeва,O связи дeйксиса и MOдальHOсти.ЛOгичeский аHализ языка,ПpOmиɞOpeчиɞOсmь и аHOMальHOсmь meксmа.ЛOгичeский аHализ языка,H.Д.АpyтюHOва.M.:Hаyка,1990,p.235-246等。对分析时间关系而言,空间范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这就是认知语言学所说的 “时间的空间化”,其基础是一个普遍隐喻 “空间即时间”,如汉语中的时间词 “早上”、“深夜”、“月底”等。在认知过程中,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比较具体的空间,然后是相对抽象的时间,人类的思维倾向于借助较为具体的空间概念,表达相对抽象的时间概念。

虽然通过相对抽象的概念表达相对具体的概念,一般不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但是,因时间和空间通过运动的物质而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如在 “拐弯之后你能看见一座大楼”中同时包含时间和空间指示,“课堂上”可表示时间或地点,②А.В.КpавчeHкO,ПpиHципы meOpии yказаmeльHOсmи,Диссepтация Hа сOискаHиe yчeHOй стeпeHи дOктOpа филOлOгичeских Hаyк.M.:pГБ,1995,p.33.因此,在理论上应该存在通过时间词表达空间意义的情形。

本文研究表明:当句子中出现时间词 “现在”时,通常至少有一个交际者不在句中表述内容的现场,发话人和/或受话人与被表述的事件或被描写的事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间距,进而言之,他们对被陈述对象缺乏直观知识。

二 “现在”的用法描写

《现代汉语词典》将 “现在”解释为:“时间词。这个时候,指说话的时候,有时包括说话前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 (区别于 ‘过去、将来’)。”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2013年版,第1416页。其主要用法是被发话人用来表示言说行为的当下时刻。

在某些关于客观现实的表述中,时间词 “现在”可表示一定的空间意义。此时,“现在”的功能和惯常表示 “发话人说话的时候”意义的用法不大一样,它表示发话人和/或受话人相对于被描述客体的空间位置不一致。简单地说,发话人和/或受话人和被描述的事物 (或事件)并不处于同一个空间,如 (发话人郭燕位于纽约):

(1)我睡不着。现在北京正好是白天的时候。(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下面根据发话人、受话人和被描述场景之间的空间关系,对 “现在”的这种用法进行分类描写并尝试作出初步的解释。

(一)发话人和受话人处于同一空间

如果发话人和受话人在典型交际场景 (canonic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中进行交际,即在说话时刻,发话人和受话人在一起,交际双方的时间和空间关系一致,并具有共同的视野,发话人的话语中很少出现 “现在”。但是,如果他们和被描述的客体并不处于同一空间,发话人向受话人描述双方当时均不可直接感知的场景或者事件,发话人的话语中就会经常出现 “现在”,如:

(2)这时候我们正一同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我可以把这段经历完全告诉你,因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除了那个现在在太平洋海底的她。”(王小波:《绿毛水怪》)

(3)他现在在医院呢,你快去看看吧,书包你拿走,这改锥我们就没收了:(王朔,《我是你爸爸》)

应当注意的是,只有当交际双方不在被描述事件现场时,发话人的话语中才可出现时间词 “现在”。譬如,当发话人正在用手指着被描述对象 “小王”时,就不能说:

(4)*你看,小王现在正在图书馆看书呢。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描写的客体位于和发话人、受话人同一的空间中,而不带“现在”的句子 (你看,小王正在图书馆看书呢。)则是正确的。

如果发话人看不到小王,而仅能看到他留在图书馆的一些东西,如他的眼镜、文具或书本等,“小王现在正在图书馆”就是正确的。“小王在图书馆”这一事实并非发话人和受话人所亲眼目睹,只是他们根据看到的一些事实作出的猜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存在通常意味着:发话人作出的表述并不是基于直观感知,而是从一些间接的信息中推断出来的结论。

(二)发话人和受话人不处于同一空间

如果发话人和受话人不在一起,而和被描述的场景处于同一个空间,发话人向位于别处的受话人描述自己当下的情景,其话语中常常出现 “现在”,如:

(5)元豹坐正,清清嗓子,对着几只伸过来的话筒仿佛真对着全国人民似地说:“别为我难过。我现在生活得很好……”(王朔:《痴人》)

(6)喂,萝卜大丰收的消息,大家都听说了吧?现在是满载着萝卜的车队已经浩浩荡荡地从农村开进城市了。(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类似用法通常出现在电话交谈、书信交流等非典型交际场景 (non-canonic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中,如:

(7)到了晚上十点多钟打来电话说:“今天奔波了一天,现在才完事,你说我还回不回月坛了?”(肖华:《我和张艺谋的友谊与爱情》)

(8)我正在画室跟人谈生意呢。哎呀,你别这么任性好不好。我爱你,真的。你还不信我?行,晚上咱们见。我现在有事儿。(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9)母亲:也许你会感到意外,我现在给你写信的地方,是在朝鲜的一个小村庄里…… (曾卓:《祖国的孩子和母亲》)

个人经验是内在的,不为外人所知。发话人可向受话人讲述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或经验,而这些内容对后者来说是陌生的,别人无法感知发话人的内心状态或者身体状态。这类似于受话人并不处于发话人的 “个人空间”①Ю.Д.АпpeсяH,Дeйксис в лeксикe и гpаMMатикe и HаивHая MOдeль Mиpа,ИзбpаHHыe mpy∂ы:В 2 m,MOсква:ГHOзис,1995,p.629-650.,如:

(10)我的气现在到小臂了,现在到手腕了,现在到拳上了,现在我的拳头沉甸甸了。(王朔:《痴人》)

(11)那你什么意思。以前我一件件往家捡,你怎么什么都不说呀。现在我腿肚子都转筋了。你跟这唱什么闲扁呀。(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同样,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使用 “现在”可表明叙述者当下时刻所处的位置,有意识地拉开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强调自己与读者所处的时空不同,从而产生一种对读者讲述的感觉,如:

(12)很显然,我现在说到的这些,绝不是今天才有的想法,但现在想起来依旧感到新奇。(王小波:《万寿寺》)

(13)我现在在写字,写什么才能不亵渎我神圣的笔,真是个艰巨的问题。(余华:《命中注定》)

下面例证中的 “现在”表明,发话人似乎和 “被称为中国的地方”之间存在着空间间隔,对该处并不熟悉,造成了一种 “陌生化”的效果,如:

(14)我越来越不知道定义中国人的标准是什么,我只是出生在现在被称为中国的地方,我父母是回族,他们不吃猪肉。(马兰:《阅读和对话》)

(三)其他情形

说话人还可在不在场的情况下,对受话人和表述对象在一起的情形进行揣测,如:

(15)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他现在已经到你们家了。(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16)怎么了?给我看看。你切着手了,今天。你现在是不是一跳一跳地疼?你后来沾水了吗?(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此外,发话人可向受话人描述并非眼前所见的情景。此时,发话人、受话人和被描述的场景分别位于不同的空间中,如:

(17)就在刘寄坤濒临绝望之际,一位在洛阳打工的亲戚来信告诉他:李彩萍现在在洛阳的一户教师家里做保姆。(刘郎:《继母:情浓于血》)

由上可见,如果发话人和受话人正在电话交谈,那么 “小张现在在图书馆”这句话就是完全正确的,甚至当发话人在说话的时刻能看见小张,这种句子仍然是正确的,因为受话人没有在现场,不能直接感受发话人所描述的场景。

三 “现在”的情态意义特征

我们看到,“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可描述事物在空间方面的特征。与此相联系,可以分析 “现在”和方位词同时出现的句子,如:

(18)丹枫,你要冷静,你不能开玩笑,你听我说……你现在在哪里?(琼瑶:《雁儿在林梢》)

(19)我盯着鼻尖上的月亮看了好半天,仍然弄不明白自己现在在什么地方。(张贤亮:《绿化树》)

(20)那,那个小孙,就是第一次领你来的那个孙姑娘,孙小姐她现在在哪儿?(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在上述例证中,“现在”的意义和如下一些方位词的意义相一致,如 “哪里”、“什么地方”、“哪儿”等,它们描写的都是发话人所不知道的方位,这并不取决于主体是“你”,还是 “我”。似乎 “现在”不能用于有 “这里”和具体方位词的上下文中,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

(21)当然,当然。我现在在你的楼下。(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再以句子 (22)“小王现在在这儿”为例。句中被描写的客体 (“小王”)并不位于发话人和受话人共同的空间,这似乎是一种矛盾。该句子有三种解释方式:

(22a)小王短时外出,现在看不到他 (“这儿”应作广义理解)。

(22b)受话人并不认识小王,无法辨认出小王。

试比较:

(22b1)小王现在在这儿。你猜一下,哪位是小王。

或者是发话人自己不认识小王,试比较:

(22b2)我听说小王现在在这儿。请给我指一下,哪位是小王。

(22c)用于电话交谈。

此时,即使小王正坐在发话人旁边,而只要受话人在另外一个地方,这句话就是正常的。

上述任何例证中,“现在”都表明了某种 “认知障碍”,表明发话人所掌握的关于

描述对象的信息并不完整,这种信息匮乏可能是因为空间间隔、知识欠缺等原因而产生。譬如,“我们现在正在图书馆”这一句子既可被解释为对 “不在图书馆”的第三者的告白,也可被看作是对受话人的解释,受话人此时并不知道所处的地方是图书馆。发话人的主要意图是将 “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和 “图书馆”相等同,向受话人传递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新信息。

“现在”的这种用法经常出现在告知等讲解性场景中,如:

(23)怎么了起明?怎么不说话呀?我觉得这一百五十块钱,已经挺好的了。咱们现在这是在美国,什么事你都得现实一点。(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24)那就对了。你现在是在一个中国人家里。(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25)二十道题你答对了十六个你就通过。恭喜,恭喜,你现在是美国司机。(曹桂林:《北京人在纽约》)

在这种情况下,发话人或受话人位于事件发生场景的指称空间中, “现在”和“这”的搭配产生一种特殊的 “体验效果”,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试比较:

(26)东山现在已经走到了这里。(余华:《难逃劫数》)

(27)如果昨晚的想象得到实现的话,现在在这里他会再次看到白雪。(余华:《四月三日事件》)

(28)现在,这个警察朝这里走来了。(余华:《偶然事件》)

正如前述,“现在”并不具备绝对的空间属性。空间的断裂或者空间信息的不完整,只是发话人和/或受话人缺少关于言谈对象的直接信息的一种情形。因此,具有认知意义的 “现在”经常和一些通常表示疑问、假设、推测、祈使等表示情态意义的词汇或者句子结构搭配使用,如:

(29)我不打听细节,我就想知道现在到了哪一步,是不是说话就收审了?(王朔:《许爷》)

(30)他很怀念保育院,现在应该洗过手坐在桌前吃晚饭了。(王朔:《看上去很美》)

(31)草甸子几经沧桑,多次变迁,现在究竟什么样了,我已全然不知。(宋学武:《干草》)

四 简要解释

在同一交际场景中,“这里”和 “现在”是交谈双方所共知的。由于 “人—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现在”和 “这里”这两个指示语中包含的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可以被认为是同等的。①参见王晓阳 《语言自我中心成分及其文本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根据语言经济性原则,两个指示语通常不同时出现在话语

中。如果在话语中出现 “这里”或者 “现在”,那么它们很少表达直义,而是根据情景的不同获得了某种转义,或者是它们的意义被强调。

当 “现在”表示 “说话时刻”意义时,“现在”附带有一定的表达认知意义的功能。此时,“现在”的直接意义是冗余的,重复了动词本身包含的现在具体时间意义。张谊生指出,某些时体副词在表示时体的同时,时制是不确定的。一般说来,无定时体副词在句中没有明确的时间提示语的情况下,兼表 (默认)现在时 (或恒常时),试比较:①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探索》,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176页。

(32)我去的时候,他们正在开会。刚才我正要进门时,发现屋里有人。(过去)

(33)明天上午七点我正在睡觉呢,九点怎么样?(将来)

如果没有其他时间副词,则通常默认的是现在时,这也符合言语经济性原则。

可见,“现在”也证明了发话人和被描述对象之间的空间断裂关系。试比较:小王现在正在吃饭。不能说:你瞧,小王现在正在吃饭呢。没有 “现在”的句子则是正确的。应当指出,在给幼儿介绍认识周围世界时,这种用法是完全合适的,因为这些句子的接受者 (幼儿)并不知道什么是 “吃饭、读书”。试比较:你瞧,王叔叔现在正在看书呢。

用于其他意义时,“现在”仅表达时间意义,并不暗示客体有相对于发话人的任何空间间距。“现在”可表示事物的现实状态和过去的相反、或者是与将来的事物状态作对比,强调两个世界的差异。句子的重点是描述事物的当下状态,同时与另外的 (过去或者将来的)状态进行对比,如:

(34)他想起了梵·高的 《星夜》,以前他一直对那种画不屑一顾:而现在他懂了。(张承志:《北方的河》)

(35)不同的是现在是早晨,而上次是夜晚,现在他们去的地方是火车站,上次则是那条小河。(余华:《难逃劫数》)

(36)别管以后了,你看看他现在在干啥?(毕淑敏:《翻浆》)

这些例证表明,如果副词 “现在”包含语义重心的话,就阻碍了 “现在”产生经验性的意义。因此,述谓的现在时形式并不是 “现在”产生认知意义的唯一条件。

上述研究表明,时间词 “现在”可与主观的认知情态有内在的联系。“现在”的出现表明发话人对客观事物的情形不是特别了解。“现在”语义在典型交际情景中的冗余性也是产生这种意义的重要原因。时间和空间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所以,人、时间、空间构成了交际情景的基本内容。发话人和受话人可以处于不同的空间,但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他们的时间关系却是一样的,表示同时的 “现在”具有传

递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同一客体来说,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所以时间词和方位词之间存在着相互暗含的作用,也就是说时间意义中可以表达空间,或者相反。因此,表示说话人当下时刻意义的 “现在”和 “这里”通常无须同时出现。

发话人用 “现在”表明他所位于其中的世界,同时还对特定事实加以叙述,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经验性的 “现在”表达两个不同描写层面的共时性,强调作者位于其中的世界和被描写的客体位于其中的世界之间的共时存在。

The Cognitive Spatial Meaning of Xian Zai(Now)

Wang Xiaoy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Spatialization of time has been a focus in the field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However,another aspect is also important to be considered:space can also be denoted by a word denoting time.Taking a word denoting time“xianzai(now)”in Chines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rgues that“xianzai”in a sentence usually denotes the event or situation to be referred to.Therefore,it involves space interval between the speaker and the recipient so that the event or situation denoted by“xianzai”is not directly perceived.

time;space;words denoting time;words denoting space;cognition

王晓阳 (1977—),男,汉族,河南南阳人,黑龙江大学语言学博士,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俄语语用学、语义学、普通语言学等。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130012)。Email:wxy922@126.com。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叙事文本的语用学研究”(项目编号:12CYY069)及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叙事语用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QG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王朔小王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减肥
麻辣烫
借钱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
当二锅头VS彝家米酒——王朔玩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