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山村依靠生态跃“龙门”

2014-03-10撰文陆献峰周李

浙江林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龙门生态

◆撰文/陆献峰 周李

小山村依靠生态跃“龙门”

◆撰文/陆献峰 周李

五百多年前,汪、余、赖、黄四姓从歙县、淳安、闽北地区迁入开化,齐聚钱江源头龙门溪畔,在群山之中开辟了新的家园。数百年来,来自不同方言区的百姓在这里原始耕作,和睦相处,享受着“深闺”之中独有的清静与悠闲。

2010年12月,经行政村调整,原汪家、余家、大麦坞、外山等4个行政村调整组成龙门村。由于原先大多数村民一直从事生产率低下的传统农业耕作,所以新组成的龙门村依然保持着较低的物质生产水平,成为省定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012年,该村集体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4100多元,在开化全县250多个村庄中排名倒数第五。

2013年7月,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一行来到龙门村。在详细了解了龙门村的现状后,王辉忠指出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高山蔬菜、精品茶叶、农家乐等生态特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为龙门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让久处“深闺”的龙门村人眼前豁然开朗。曾经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山区环境,转而成为该村最宝贵的资源。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正准备利用生态跃“龙门”。

百年古村,多姿多彩多优势

龙门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层峦叠嶂,山环如郭,林木苍翠,森林覆盖率达到93.5%。9条小溪缓缓流动,相传为龙生九子而来,尤以外山溪、老龙源、囚牛溪品质最高,为这里带来了勃勃生机。溪流在村中形成的急瀑、深潭等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闽北风格的土楼古民居、木结构的宗祠等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是怡情、写生的好去处。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攀爬40分钟,路过瀑布,越过断崖,爬过陡坡,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外山自然村的全貌跃然眼前。20多幢建于清末民初的土坯房就地取材,依山而建,日沐雾洗使斑驳的墙面隐隐透出历史的沧桑,俨然一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山水风景画。

与外山自然村一样,汪家、余家、大麦坞也各具特色。从山顶俯视汪、余民居,合抱而成太极图案,龙门溪穿流而过,造化钟秀、人杰地灵。余家宗祠,石质结构与木质结构完美结合,而且该处还是方志敏所率红十军团的指挥所旧址,一梁一瓦尽显历史沉淀的厚重。汪氏宗祠,有百年以上历史,坐东南朝西北,见证着这里世代的和谐与安逸。这些古建筑雕梁画栋,尽显历史光泽,有较高的艺术美感,徜徉其间,不知不觉中就能感受到它们浓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生态景观优势之外,交通区位优势也为龙门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村与休宁、淳安接壤,距开化县城47千米,毗邻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是钱江源旅游区的重要节点,距离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根艺美术博览园仅有半小时车程。长深高速在齐溪镇转接水泥公路直通村口,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为村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

多方关注,助农增收保生态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龙门村“跃龙门”奠定了基础。其实,为了增加乡村的知名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龙门村早在2011年底,就开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但是,由于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一系列项目规划最终因融入了过多的现代元素,与古村落保护原则不相符而被紧急叫停。所幸的是,此前的施工没有对地形地貌等原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

在了解龙门村的现状之后,省农办、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农科院等部门也多次实地调研了龙门村,为龙门村的下一步发展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并给予了相关项目和技术支持。省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更是积极与龙门村党支部对接,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充分发挥省直机关组织工作优势、信息工作优势,帮助龙门村扎实推进村级组织示范化建设,为龙门村争取项目支持,指导其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并对该村在自然资源、旅游观光、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以发掘、宣传和推广。此举,再一次为龙门村的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根据结对共建协议,省林业厅办公室党支部将安排一名同志兼任龙门村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龙门村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并组织党员每年到该村参加一次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制定结对共建工作方案。省林业厅办公室还将根据龙门村的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指导编制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谋划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重点突出乡村特色,促使龙门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新提升,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成效。2014年春季,首批1000株香榧苗将进村入户,森林野菜基地将全面启动种植。

未来龙门,好山好水好风光

龙门村跳出了“建设性改造”的固有思路,邀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在多次实地踏勘、与村民深入交流的基础上,编制了《乡村旅游专项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生态农业产业专项规划》等一系列详细的发展规划,为龙门村“跃龙门”提供了坚实的跳板。

根据规划,龙门村将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调,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为契机,以“康体养生”为主题,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不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及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

全新规划带来全新面貌。规划中的龙门村被分成大麦坞生态养生康体活动区、龙门古寨风情体验区、龙门溪景观轴、汪余乡村民宿休闲体验区等功能区域。外山土屋、余家宗祠、汪氏宗祠这些古建筑将以“修旧如旧”的形式保留下来,成为龙门村历史的见证,以及未来龙门最吸引人的景观要素之一。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不仅能让今人受惠,更可泽被子孙。

大麦坞生态养生康体活动区定位为健康龙门的养生福地,具有沐龙潭、探飞瀑、跃龙脊等功能,可享深山负氧离子,品龙源山水之灵气,探寻别具一格的峡谷风情。龙门古寨风情体验区以外山历史文化特色村为主要改建内容,是未来龙门的摄影基地,也是集会议、休闲、养生于一体的高档山寨风情体验地。汪余乡村民宿休闲体验区则被定位为大众农家乐体验区,在此处可入住“龙门客栈”,欣赏龙门风光,体验乡村文化,品鉴绿色高山蔬果。

为了早日实现规划目标,服务国家东部公园建设战略大局,龙门村积极响应开化县“八个一”行动要求,开展森林抚育、村容靓化、游步道改建等民生工程,放开手脚建设生态家园,努力把绿水青山建设成金山银山。

除此之外,龙门村还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别出心裁,实施了“红灯笼”计划,对全村每户家庭按照“法、礼、洁、富、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分项设置10盏红灯笼,各项评比均达到优秀水平的为“满堂红户”,可挂10盏红灯笼,9项达到优秀的可挂9盏红灯笼,以此类推。以后,即使不是节庆期间,走在龙门村中也可看到家家户户高挂红灯笼的喜庆场面。

目前,龙门村的部分项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世代守护在这里的龙门村人将亲眼见证龙门村“跃龙门”的光辉时刻,感受生态保护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画面会在这里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龙门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龙门石篆联
创生生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龙门里的白居易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龙门这边(71)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