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林威:创新之路 精彩人生

2014-03-09刘红伟魏晓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太重理论培训

本刊记者/刘红伟 魏晓文

张林威:创新之路 精彩人生

本刊记者/刘红伟 魏晓文

张林威,现任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培训师,1983年毕业于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先后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工艺处、太原工艺研究院、太重技术中心工作。

曾任太重工艺处科协秘书长、山西省生产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太重工艺研究院副院长、太重冷加工焊接研究所所长等职。太重4立方米、6立方米、H121液压挖掘机、“921”卫星发射塔架等产品主任工艺师;参加实施了万家寨水电站3200KN门式起重机、三峡1200吨桥式起重机等产品的科研、工艺、制造;负责组织实施了太重工艺管理工作、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开发工作。曾荣获公司、市、省部级多项表彰奖励。

负责进行太重创新方法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TRIZ理论,解决了30多项技术难题。

作为中国科协和山西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培训师,编写太重技术创新方法讲义1册,先后在太原重工、山西汾西集团公司等培训创新方法1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

“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方法的研究、宣传、普及与应用,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2008年,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文强调,“要推进TRIZ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推广技术成熟度预测、技术进化模式与路线、冲突解决原理、效应及标准解等TRIZ中成熟方法在企业的应用。”

2014年9月,本刊记者随同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王庆军副处长一行来到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走进了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重),就山西省及太重创新方法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对山西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专职培训师、太重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林威进行了专访,聆听其创新心得,品味其创新人生。

与TRIZ理论结缘

谈起如何与TRIZ理论结缘,张林威表示其中确实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2008年11月,太重科协专门派人参加了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创新方法TRIZ理论培训班。当时参加培训的是太重科协副秘书长杜正义,他培训结束回太原后迫不及待地自己将刚刚接触到的“宝贝”介绍给了张林威,并详细讲解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张林威捧着杜秘书长赠送的讲义及资料,如获珍宝,努力钻研,认真学习TRIZ理论的精髓。就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林威与TRIZ理论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2009年4月15日,由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山西省科协联合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系列报告会在太重隆重举行。会上,确定了太重为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训试点单位,并于同年6月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太重群众性创新方法应用推广工作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原总工程师李赤泉应邀出席报告会,并作了题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TRIZ理论》的专题报告。他指出:“TRIZ理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方法,它利用创新的规律,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

“TRIZ理论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挺深奥的,但是越学越有意思。李总工程师富有激情的报告,更是激发了我学习TRIZ理论的兴趣,并不断激励我奋发前进。”张林威回忆道。

当时,太重科协从公司技术中心和主产分公司挑选了55位技术带头人、骨干参加此次培训。这些培训人员大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张林威就是其中的一位。张林威说:“本次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为太重集团培养了一批创新方法应用人才。”

“当时,太重科协专门制定了培训计划,培训前积极组织技术中心4个主产设计所(轧钢所、锻压所、起重所、挖焦所)的有关技术人员,收集技术难题,就科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模板格式提出具体的工程问题。培训期间,授课专家对学员系统地进行了TRIZ理论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就工程问题和相关工程案例进行TRIZ理论的分析讲解,并和学员们就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进行了探讨交流,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张林威饶有兴致地介绍。

2011年,太重科协紧紧抓住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在全国大型企业中开展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项目实施的有利时机,组织制定了《2011年公司创新方法培训推广应用工作安排》,拨付专门经费,加大创新方法培训和推广应用力度,集团公司创新方法推广培训工作全面展开。

同年3月,在前期创新方法培训的基础上,太重集团从技术中心骨干中挑选了对创新方法有一定了解,并且学习积极性高的2名技术人员赴京参加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举办的为期7天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班,张林威又是其中之一。

培训结束后,张林威等积极宣传创新方法理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工程技术问题,积极应用所学到的创新方法理论撰写解决方案。当时他一人就撰写了三个方案,为自己日后从事创新方法培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中,他本人针对公司减速机产品渗漏油这个行业内难以解决的难题,会同相关技术人员应用创新方法组织开展了“渗漏油机理分析与研究”,采用了多项创新原理,很好地解决了渗漏油的难题。该研究成果通过实际试验和实物验证,已实际应用于桥式起重机,成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现已申请发明专利。

“我的培训师之路”

“我是在经过七八次全程跟踪培训后,于2011年开始从事培训工作的,当时主要是在集团公司内部开展创新方法的初级培训。”据张林威回忆,2011年4月,太重科协从技术中心、各分公司选出100名技术人员,要求每个参训人员都提出技术难题,分两批参加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培训班由李海军博士主讲,他和刘李梅两位企业师资协助李海军博士开展相关教学培训工作。

同年6~9月,太重科协根据初级培训后学员对创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挑选出50名参加深度培训的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难题的征集工作,并在集团内部组织评选,最终评选出10个技术难题上报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与创新方法培训专家进行对接,并安排深度培训相关事宜。

在李海军博士初级培训的基础上,公司从中优选了25名应用效果明显的技术人员先后于10月、12月分别邀请韩国金昊宗博士两次举办了“中国科协企业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国际研讨班(太重创新方法深度培训班)”。

张林威指出:“2011年举办的几次创新方法培训,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大部分学员能带着工程技术问题,尤其是两期的深度培训,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带着问题学习。”

“创新方法培训是我们太重科协工作的重头戏。”陪同采访的杜正义秘书长介绍,“从2012年6月初起,太重科协联合技术创新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积极开展创新方法培训,先后在矿山设备、起重机、冶铸、太矿、天津滨海以及轧钢等6大分公司举行培训班,培训每次16个课时,均由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林威主讲。”

“作为创新方法培训的新手,我当时也主要是边学习边培训,步步为营,力争全面掌握这一世界级的创新方法理论,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张林威如是说。

“每次培训都希望广大技术人员能够全面掌握TRIZ这一理论,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为下一步的深度培训和实战培训打好基础。”张林威介绍,“在授课过程中,我基本采用学员充分互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从培养创新思维、TRIZ理论概况、TRIZ理论解题步骤以及四种解题工具等方面进行讲解,并带领学员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解题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林威感慨地说,“每次培训结束后,好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学习TRIZ理论,充分认识到创新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运用工具来实现的,并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的学习,熟练掌握这一理论,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通过两年来的培训,张林威为集团公司培养了一批掌握创新方法、熟悉创新工具的技术研发人才;解决了企业一些技术难题,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同时形成一定的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经验,推动了太重创新型企业的建设。

2013年,太重围绕本公司的技术问题,全公司申报创新方法应用成果15项,其中有6项申报专利,节创价值3000万元。在2013年度太重“讲、比”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2个创新方法应用小组、11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更是受到表彰,其中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从2009年开始至今,太重集团共举办各类创新方法报告会,初、高级培训班近20期,培训人员近600人次,累计解决企业技术问题36项,应用成果申报专利6项,创造价值达6000余万元,其中有29项应用成果受到集团公司表彰奖励。

悟性+经验=成功

“TRIZ理论自问世以来已经解决了无数的技术难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它并将其运用于创新实践当中。”张林威说,“对于技术创新,TRIZ理论提供了科学而强大的工具体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TRIZ理论决不仅仅是各种创新工具的简单集合,而是一套全面而综合的创新理论。”

“创新方法的推广有利于引导企业技术人员用创新思想启发创新思维,用创新方法融入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早出成果、快出成效、多出专利,是推动企业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张林威说。

张林威强调:“创新方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需要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坚定学习信心,打破思维惯性,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注重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悟性,掌握其中的精髓。”因此,他建议:

第一,正确认识TRIZ理论。TRIZ理论源于技术系统的创新,对于解决技术领域的创新问题有强大的支持能力;TRIZ理论的许多工具都可以应用于非技术领域问题的解决,但还需要一个进一步完善的过程;TRIZ理论仅仅是思维的工具,它服务于思维,而不取代思维;TRIZ理论并不排除其他创新方法,许多优秀的创新思维方式和方法都可以和TRIZ理论有机结合。

第二,坚定学习信心。许多刚刚接触TRIZ理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个理论太复杂了、太难了,它不适合我所从事的专业,我又不是搞发明创新的,学了也没用……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当今社会中,创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TRIZ理论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学懂。

TRIZ理论创始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发明问题的解决并不需要多少新知识,而是需要对现有知识进行良好的组织。无论你学识如何,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行业,你都会在TRIZ理论的学习中获得丰厚的收获,这些收获将使你受益一生。

第三,打破思维惯性,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阻碍创新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头脑中传统的、固定的观念和思维中形成的习惯与定势,要创新就必须勇于突破思维的惯性和定势。惯性思维是阻碍创新的枷锁。TRIZ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打破思维惯性,积极思维的方法,如最终理想解、九屏幕法、小人法等,在创新实践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方法。

第四,准确把握TRIZ理论的核心与精髓。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是动态的,不断进化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TRIZ理论在具体应用中的三大核心点是理想解、矛盾和资源,它们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在应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最终理想解是什么?矛盾是什么?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

张林威最后强调:“TRIZ理论是一门经验科学,经验源于实践;所有TRIZ理论的经验都来自于实践,源于对实际发明和高效率创新解法的分析;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悟性+经验’并重,一定会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太重理论培训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夕阳太重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看太重了
没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