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欧各怀心思制裁俄罗斯

2014-03-08

环球时报 2014-03-08
关键词:克里米亚莫斯科制裁

●本报驻俄罗斯、德国特约记者 柳直 青木 ●本报记者 刘洋 ●陈一图片说明:7日,黑海之滨的塞瓦斯托波尔港,一架米-24直升机在俄“里亚布科夫将军”号运输舰上空盘旋。 “俄罗斯不能忽视(他们的)求助,将依据国际法行事。”6日,普京在电话中对奥巴马说的话被路透社当做一种回绝。拨通这通电话前不久,奥巴马刚宣布制裁多名“参与破坏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的俄官员及乌国内政治人物,但美国舆论很快发现,西方对俄首张罚单内容仅限于“签证禁令”。在大西洋另一端,欧盟虽也宣称分“三阶段”对俄制裁,但目前仅落实在暂停与俄就简化签证制度进行谈判上。7日,莫斯科发动连串反击,俄上院议长表示“俄乌两兄弟永远不会打仗”,普京发言人则抱怨称,“老板”为缓解局势尽心尽力,却总撞上外界“不理解的墙”。就这样,莫斯科与西方在两个频道上相互喊话,一些人开始担心“软软的制裁”能否吓住普京。俄外交部7日否认与乌克兰断交,但与此同时,俄上下两院议长也用不同的言辞亮出一致立场:俄支持克里米亚16日公投,欢迎克里米亚人民回到故乡。 奥巴马宣布启动制裁,莫斯科否认与乌断交 3月6日,莫斯科零下2度,阴冷,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埃尔来到普京位于莫斯科西郊的总统官邸,成为乌克兰危机后第一位当面与他讨价还价的西方政治家。德国《图片报》7日说,普京用德语“你好”欢迎了默克尔的副手,但对他提出“成立联络组”的建议未做正面回答,称此事要问外长拉夫罗夫。当然,加布里埃尔更加无法从普京口中听到“撤出克里米亚”。 这一天,西方与普京更深层次的交涉是由奥巴马完成的。克里姆林宫称,奥巴马当日致电普京,两人就克里米亚局势谈了一个小时。白宫称,总统向普京阐明俄罗斯的举动侵犯了乌克兰主权与领土完整,美将与欧洲伙伴协调做出反应。克里姆林宫则说,普京告诉奥巴马,乌现领导层将绝不合法的决定强加给该国东部、南部地区以及克里米亚,俄不能无视由于这种情况向俄提出的求助请求,会依据国际法采取相应行动。他还告诉美国总统,俄美关系对维护世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两国虽在单独(当然也很重要的)国际议题上存在分歧,但不应为此牺牲双边关系。 在拨通这通电话前,奥巴马已向外界公布了美方首轮制裁措施。美国《纽约时报》说,总统当日批准对伤害乌克兰领土主权完整的官员及个人实施“签证禁令”,白宫没有透露被制裁者的姓名,但据白宫消息源透露,首批受制裁者有十多人(大部分是俄罗斯人,也有乌克兰人),包括政治人物、政府顾问、安全官员和军官。他们中任何人想来美国都无法得到签证,任何人持有的美国签证都被作废。如果事态恶化,制裁名单将扩大。《纽约时报》说,奥巴马当日还签署行政命令,为今后对俄个人与机构实施冻结资产等措施提供法律框架。文章还称,奥巴马在电话中敦促普京命令俄军撤回基地,并与乌克兰新政府直接谈判,为打消俄方人权疑虑,奥巴马承诺将向克里米亚派遣国际观察员以防止俄罗斯族民众人权受侵害。《华盛顿邮报》说,制裁凸显西方不许克里姆林宫瓜分乌克兰的决心。 6日,欧盟各国领导人为商讨是否制裁俄罗斯聚集到布鲁塞尔,会后欧盟宣布将分三阶段制裁俄罗斯,并立即暂停与俄之间的贸易谈判和放宽签证的谈判。但对接下来究竟是哪三阶段说得十分模糊。英国《金融时报》引用与会欧盟外交官的话说,当日的欧盟峰会上大家情绪有所强硬,与会领导人同意,如俄罗斯拒绝进行从克里米亚撤军的谈判,欧盟将对俄采取冻结财产和签证禁令的措施。法国外长法比尤斯7日进一步称,如果对俄首轮制裁不成功,欧盟将启动第二轮制裁,目标是俄罗斯企业以及与普京关系密切者。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宣布的所有制裁对象并不包括普京本人。 “制裁能让普京下跪吗?”德国《图片报》7日提出了问题,却无法给出答案。多家西方媒体注意到,莫斯科这一天向外界所展现的更多是强硬。莫斯科上下两院议长当日先后发声力挺克里米亚公投。前者(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年科)称,如果克里米亚人民在公投中决定加入俄罗斯,“我们将毫无疑问地支持这一选择”,后者(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则称,“尊重克里米亚人民的历史性选择”。这一天,“俄罗斯24”电视台播出了对普京发言人佩特科夫的专访,后者在节目中抱怨西方“不懂普京”。他表示,“虽然总统为缓解危机做了很多努力,每天都要准备解释俄罗斯的立场,但我们依旧撞上一道‘不理解的墙”。 路透社称,莫斯科诸多表态中拉夫罗夫的话在西方眼中最荒谬,他说,莫斯科从未下令让这些没有国籍标识的武装分子占领克里米亚,自然也没办法要求他们撤出。俄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马尔格罗夫则说,美俄经贸关系微乎其微,美国的制裁威胁不过是妄自尊大,他还说,“俄欧签证谈判本就没开始,何来中断?”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6日重申俄不承认乌克兰现政权,并称美方制裁是双刃剑,打击别人也必伤害美国自己。当日有乌克兰媒体宣称,丘尔金宣布莫斯科决定与乌克兰断交,但这随即遭俄外交部否认,后者对乌媒体严重歪曲丘尔金声明表示震惊。初步制裁凸显美欧分歧 为配合对俄制裁,美国似乎已采取一些配套军事措施。有乌克兰媒体称,美国海军编队正穿过爱琴海,7日将进入黑海,美俄舰队有可能在那里对峙。路透社的说法则是美国“特拉克斯顿”号导弹驱逐舰正驶向黑海,(上接第一版) 称此举是早已规划好的与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军演项目,而非对俄炫耀武力。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分析称,美国出兵踏入乌克兰领土是不可想象的,欧盟更加不希望在后院里发生武装冲突,简言之,没有人希望打仗。文章还注意到,除了不希望与俄爆发军事冲突,美欧对于制裁俄罗斯究竟该到何种程度分歧非常严重。 “如果美国关闭了对俄罗斯的经济大门,欧洲的门却还开着,莫斯科的行为就不会有太大改变”,美国参议员墨菲6日敦促欧洲与美国协同制裁俄罗斯。但多家美国媒体注意到,欧盟内部对于如何回应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都分歧严重。《华盛顿邮报》说,与美国一样,波兰对普京采取了相当富有进攻性的立场,因为前东方国家“仿佛又看到了冷战的魔鬼”。其他欧洲大国则一边谴责莫斯科,一边算计着他们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俄罗斯是德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法国雷诺公司正准备获得俄最大汽车制造商75%的股权。伦敦是俄罗斯金融寡头心中“泰晤士河边的莫斯科”,在那里,俄罗斯的资金是英国人正想讨好的“王者”。路透社总结称,除了象征性制裁,欧洲对于进一步制裁自己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十分不情愿,因为最大的工业中心德国和最大的金融中心英国都不愿与俄爆发贸易战。 美联社说,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美国两党展现出罕见的团结,并且非常希望欧洲“能够跟上”,因为没有欧盟协助,美方制裁就是无牙老虎。但文章发现,布鲁塞尔传出的言辞远比华盛顿谨慎,原因是经济制裁俄罗斯会令欧洲自伤,文章称,欧俄贸易与美俄贸易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欧盟国家2012年对俄出口额达到1700亿美元,而美国2013年对俄出口只有110亿美元。 “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是象征性的”,CNN时事评论员扎卡里亚7日说,做此判断的原因是一项制裁如果不全面便很难产生效果。这次对俄制裁,欧洲人不打算参与,因为他们需要俄罗斯天然气,中国人也没搭理,根本只是美国单边制裁,此外,制裁措施也没有涉及俄实力的核心领域,即石油与天然气领域。他同时认为,普京占领克里米亚得不偿失,得到一个15%人口是穆斯林并曾参与叛乱活动的地区,却为此招来乌克兰人的痛恨以及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忧虑。扎卡里亚说,这就是国务卿克里所说的“19世纪思维”——你得到一块土地,但你真正需要的是能给国家带来财富的贸易、商业、稳定与和平。 6日,多家美国媒体还注意到奥巴马在阻止普京干预乌克兰时面临的“道义窘境”。《华盛顿邮报》说,6年前,西方支持科索沃公投独立,对塞尔维亚政府与俄罗斯的反对置若罔闻。奥巴马6日对乌克兰局势做公开评论时宣称“现在是2014年,越过民主产生的领导人自行划定边界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他又怎么能让人觉得科索沃公投与克里米亚公投是不同的呢?美欧急帮普京找“出口” “普京可不是乱发脾气的小孩儿,再不强硬回应他就晚了”,英国《卫报》5日的文章强调强硬对待普京的必要性。但CNN说,美国在宣布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也在寻求与欧洲盟友合作,为普京找到一个“出口”,比如用向克里米亚派遣国际观察员作为对普京担心俄罗斯族人受侵害的安抚。德国总理默克尔7日与奥巴马通电话时也谈及了“出口”问题,但迹象显示, 他们与俄罗斯之间并未达成什么协议。俄罗斯《观点报》7日说,在威胁对俄经济制裁的同时,美国又试图在地缘政治游戏中利用油气资源作为打击俄罗斯的武器——美国国会要求白宫允许向欧洲出口油气,从而削弱俄罗斯对欧洲和乌克兰的影响力。文章援引俄Aforex金融公司负责人科夫扎洛夫的话批评该倡议纯属“民粹主义”,不仅俄罗斯,欧洲也没有严肃对待,因为从美国运输油气的成本将远远高于从俄罗斯进口。 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呼吁乌克兰有关各方在法律和秩序框架下,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有关问题,切实维护乌克兰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尽早恢复社会正常秩序,维护地区和平稳定。这一天,多家国际媒体聚焦中国如何在乌克兰问题上表态。美国麦克拉齐报系称,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进退两难,中国想把自己当做世界舞台上一个重要角色,但在美俄乌克兰危机对峙中,中国在大多数时候靠边站了。文章说,中国发布的含糊不清的声明令许多期待北京能帮助解决危机的观察家感到失望。▲

猜你喜欢

克里米亚莫斯科制裁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制裁之痛
大雪袭击莫斯科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