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林下放养鸡的球虫病防治要点

2014-03-08赵必迁任焕平董顺蓉四川省雅安市农业局四川雅安625000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4年1期
关键词:艾美耳球虫病球虫

赵必迁 任焕平 叶 玲 董顺蓉 (四川省雅安市农业局 四川 雅安 625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鸡肉和鸡蛋的要求在满足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更注重口感、风味、营养和绿色等。利用林地、果园和茶园等丰富的林下资源,进行林下生态放养,成为养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林下放养鸡中鸡球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大大制约了林下养鸡业的发展。本文就林下放养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综合诊断和综合防控等要点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实际生产参考。

1 林下放养鸡球虫病的流行特点

在放养条件下,鸡舍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舍内环境条件较难完全控制,同时放养区的环境受到天气、季节等影响较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暴发球虫病。通常情况下,林下放养鸡球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圈舍平养、网上饲养和笼养等舍饲方式。鸡球虫是寄生于鸡体的艾美耳属中的一种或多种单细胞寄生性原虫,主要有7种,即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其中致病力最强、危害最大的是柔嫩艾美耳球虫,其次为毒害艾美耳球虫。15~50日龄最易感染,死亡率为20%~30%,重者可达100%。鸡球虫病病愈雏鸡仍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增重和产蛋会受到一定影响,易诱发其他疾病。鸡球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湿度80%以上)、气温在22~30℃的春夏季多发。在通常环境情况下,球虫卵囊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期达4~9个月,在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下,一般只需要1~2天即可发育为感染性卵囊。鸡球虫病主要是通过球虫卵囊传播,鸡食入了孢子化卵囊,子孢子游离出来,钻入肠上皮细胞内发育成裂殖体(无性生殖)、配子及合子(有性生殖),鸡球虫在肠上皮细胞内不断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使上皮细胞遭受到严重破坏,引起鸡下痢、血便、生长迟缓及产蛋率下降等球虫病临床症状。饲养密度过大、放养场地潮湿、养殖区环境卫生差、肠道疾病及应激反应等均可引起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2 鸡球虫病的综合诊断

2.1 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程多为2~3周,主要见于雏鸡,病初精神萎靡、嗜睡、被毛松乱、闭目缩头、呆立吊翅、食欲减退和饮欲增加。初便秘,后腹泻,泄殖孔周围羽毛被稀粪污染而粘连。随着病情加重,病鸡双翅轻度麻痹,共济失调,嗉囊充满液体,食欲完全废绝,粪稀如水并带有血液,重病鸡排出纯血,若是盲肠球虫则粪便呈棕红色,可视黏膜、冠和髯苍白,极度消瘦。病末期有精神症状,昏迷、两脚外翻、僵直、痉挛或不断抽搐而死亡。雏鸡死亡率可高达100%。

慢性型:多见于2~4月龄的成鸡,急性经过不愈者转为慢性。症状类似急性型,但不太明显,表现为厌食、少动、消瘦、生长缓慢及脚翅轻瘫,偶有间歇性腹泻,血便,产蛋量下降,死亡率一般较低。

2.2 病理变化

在临床中,往往几种球虫共同感染,比较常见的球虫是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和柔嫩艾美耳球虫。内脏病理变化主要在肠管,而肠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与病原种类有关。

堆型艾美耳球虫轻度感染仅局限于十二指肠,从浆膜面上观察到有横纹状的白斑,外观呈梯形,肠道苍白,有白色液体。严重感染时肠壁增厚,同期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肠黏膜上形成白色类似“虫体”的物体。

巨型艾美耳球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段,但在严重感染时可扩至整个小肠。常见肠管扩张,肠壁肥厚,内容物黏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有时混有少量的血块。

毒害艾美耳球虫的病变部位与巨型艾美耳球虫相似,主要损害小肠中段,由于繁殖力低,大多见于较大的鸡。感染后常见肠管气肿,黏膜增厚,肠腔充满液体、血液和组织碎片,从浆膜面观察,在感染的病灶区有小的白斑和红色瘀点。严重感染时,病变可以扩展至整个小肠,引起肠管肿胀和黏膜增厚。

柔嫩艾美耳球虫主要侵害盲肠,又称盲肠球虫,是鸡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急性感染时从出现症状到死亡时间短。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出血明显可见,急性型时盲肠显著肿大,是正常的3~5倍,肠内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暗红色血液。肠上皮变厚并有糜烂,直肠黏膜可见有出血斑,肠腔中充满凝血块和盲肠黏膜的碎片。

2.3 诊断

根据鸡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时盲肠和小肠等肠道的病变情况,即可粗判是否为鸡球虫病。若需确诊则取少量病鸡肠病变黏液,放置于清洁的玻璃片上,滴上生理盐水混匀,盖上盖片,镜检。有球虫卵囊则可见椭圆形浅黄色的卵囊,外有一层壳膜,周围是透明区,中间结构均匀。

3 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治

3.1 林下养鸡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林木茂密、林下阴暗潮湿、低洼积水的林地,有利于球虫的生存,容易加重鸡感染球虫的可能,所以不适宜养鸡。一般选择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坡度不大(一般小于30°)、林木间距适宜、林间能透光的果园、茶园和林地养鸡。放养鸡林地需远离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场,距离居民住宅区、干线公路1000m以上,避免其他养殖屠宰区域包括球虫在内的病原交叉感染和人为干扰等应激反应引发球虫病暴发。根据放养鸡数量和林地的地形、环境,在林地边缘区域搭建避雨棚,以便避雨、防晒,利于鸡群的集中防疫,补料投药。生活区与育雏区、放养区分开,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设在场区下风向处及地势较低处,做到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避免交叉污染。

3.2 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抗病能力

林下放养鸡种需选择适应性好、抗病力强的地方血缘含量高的鸡。在饲养管理上首先须做好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供给优质的营养全价配合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持育雏舍内适宜的温湿度、干燥、通风和光照,饲养密度合理,做好育雏鸡舍卫生和场内的环境清洁,减少应激反应,提高仔鸡的抗病能力。第二,合理选择放养时间。刚脱温鸡只由舍内转到舍外放养时,需选择晴朗、风小和气温适宜的时间段,短时间放养。并在放养前后两三天,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足量的电解多维、维生素C以及黄芪多糖等,以增强鸡群放养的抗应激能力。放养时间要根据鸡的日龄、天气状况等逐步延长,最终让鸡群适应放牧环境,在雷雨天等恶劣天气不能放养。第三,掌握适宜的放养密度。根据林下植被情况以及土壤的粪便容纳能力,一般一亩林地不超过60只,一个放养区的适宜规模为1500~2000只,以利于管理。放养密度过大,放养区鸡粪容纳不完全,增加球虫卵感染的风险,同时过高饲养密度导致鸡免疫力降低诱发球虫病的暴发。

4 强化清洁消毒,做好环境卫生

饲养过程中,及时清洗、消毒饲槽及饮水槽,防止饲料、饮水污染,定期清扫储料间,防止饲料霉变。强化对放养区清理消毒,每周对放养区域鸡舍内外鸡粪进行1~2次清扫并堆积发酵,以杀灭球虫卵及病原微生物;球虫卵囊对普通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定期在放养区域特别是阴暗潮湿处撒上生石灰或喷洒2%烧碱进行消毒,及时排除积水。每批鸡群出栏后放养场地进行彻底清理消毒,可以用20%~25%的石灰水或2%烧碱对场地、鸡舍及用具进行消毒。实行轮牧管理方式,放牧一批鸡结束后的放养林地,停养3个月以上,土壤要耕耘翻新,使放养场地自然净化,以抑制球虫卵囊的繁殖。

5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用药

5.1 鸡球虫疫苗免疫预防

预防林下放养球虫病可采用免疫接种。使用疫苗预防球虫病,可一定程度解决抗药性问题,恢复球虫对已产生抗药性药物的敏感性,减少药物残留,并可提高肉鸡和蛋鸡的生产性能。在生产中选用球虫疫苗时,首先要考虑使用多价疫苗,以获得全面的保护;第二是应尽量采用致弱虫株,特别是早熟致弱株,既可诱导出较好的免疫保护,在鸡体连续多次传代亦无毒力返强现象,可减轻疫苗本身对机体造成的损害;第三是球虫疫苗不能用于紧急接种。鸡球虫疫苗免疫一般采用混饮接种法,由于球虫卵囊密度比水大,免疫接种时须加入能使球虫卵囊悬浮在饮水中的助悬剂。

接种球虫疫苗后鸡需要重复感染才能产生免疫力,即鸡吃进的球虫疫苗在体内繁殖后,将球虫卵囊排出体外,在外界孢子化后让鸡再吃进去,并在体内繁殖才能产生坚强免疫力,所以免疫后第6~16天内不应换垫料。有抗球虫活性的药物会抑制球虫疫苗在鸡体的发育繁殖或直接杀死球虫,使鸡体不能产生免疫力,导致免疫失败,所以球虫疫苗免疫后14天内不能用有抗球虫活性的药物。

饲养环境较差或外界其他干扰,可能会出现球虫疫苗反应。若伴随疫苗反应出现饲料便、番茄样粪便等肠炎症状,可用对肠道有调理作用的中药制剂或者对球虫免疫无影响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等)进行治疗,以便迅速缓解症状。

5.2 科学合理使用抗球虫药物

鸡群在饲养过程中,需仔细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和粪便等,判断鸡群是否发生球虫病。定期检查粪便,以了解鸡粪中球虫卵囊数量,为预防和治疗用药提供参考。

林下放养鸡预防球虫病用药时间段在育雏期的效果较好。可选择抗球虫药物拌料给药,若鸡群发病采食量普遍不足,可采用饮水方式给药治疗。在放养阶段,为便于集中预防用药,在早上鸡群放养前,饲喂1次混有药物的饲料或饮水。使用药物预防需注意药量必须要充足,在饲料中加药时,应采用分级混合法,确保混匀;注意交替用药或联合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产生抗药性;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防止药物残留;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辅助性治疗,将维生素K和一些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的抗生素类药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常用的预防和治疗球虫病的药物有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氯吡嗪钠、地克珠利或盐霉素等。磺胺二甲氧嘧啶的预防量为饲料或饮水中加入0.05%,连用6天;治疗量为预防量加倍混饲料或饮水,连续3~7天。磺胺氯吡嗪钠是广谱高效抗球虫药,对各种球虫治疗效果较好,适合于球虫病暴发时治疗使用,预防或一般性治疗按每千克水兑1g,饮水3天;严重感染时每千克水兑2~3g,也可按每100kg饲料用药25~30g拌料投喂。地克珠利是新型、高效和低毒抗球虫药,较理想的杀球虫药物,剂量按0.5~1mg兑水1L,自由饮水。盐霉素使用剂量为50~60克拌料1000kg,连用3~5天,禁与其他抗球虫药并用,否则毒性加强。

猜你喜欢

艾美耳球虫病球虫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鸡球虫病的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
猪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鉴别及防治
中小鸡场鸡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鸡球虫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
球虫感染鸡群有哪三种表现
鸡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虫株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在养鸡生产中如何防控鸡球虫病
毒害与巨型及毒害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间在免疫方面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