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围油田建设的优化简化措施

2014-03-08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4年9期
关键词:集油井位油藏

大庆油田采油八厂

外围油田建设的优化简化措施

周立辉

大庆油田采油八厂

某外围油田在2008~2010年产能建设中,按照油藏、采油、地面三位一体的原则,经过油藏与地面的充分结合,分年度开发部署,从前期产能区块建设规划安排、地面系统布局到丛式井布局、应用简化工艺技术,实施全过程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产能建设;优化简化;投资;电热集油

外围油田采用滚动开发方式,没有明确的中长期开发规划可依据,造成地面工程系统在建成后,随着滚动开发多次扩改建,增加投资。因此,某外围油田在2008~2010年产能建设中,按照油藏、采油、地面三位一体的原则,经过油藏与地面的充分结合,分年度开发部署,从前期产能区块建设规划安排、地面系统布局到丛式井布局、应用简化工艺技术,实施全过程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地面建设投资,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1 优化产能区块

在油藏工程提出初步开发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提负荷、控规模、降投资、降成本的思路,进行产能区块优化。优化产能区块原则:一是老系统周边集中建设区块,分年度规划安排,错峰投产,减少地面建设工程量;二是根据相关系统布局及运行情况,优先安排老系统内部和距老系统较近的区块,减少地面建设工程量,同时提高已建系统负荷率,降低运行成本;三是对于零散边远区块,统一规划,控制总体建设规模,降低建设投资。

2 优化系统布局及规模应用丛式井

某外围油田共基建942口井,在老系统能力满足的情况下,尽量依托已建系统,新建混输泵站和转油站各1座。相关转油站负荷率提高11.6个百分点,注水站负荷率提高11.5个百分点,有效地控制了地面系统建设规模,提高了老系统运行负荷。除水平井配套预留直井、区块边缘代用井外,均布丛式井,丛式井比例在65%以上。

3 优化地面井位

根据地下井位、区域地貌及地面系统关系,在目前钻井技术条件下,进行地面井位坐标优化,优化后的井位更有利于地面工艺优化简化。

地面井位优化原则:一是以代用井为中心井布平台,提高丛式井布井比例;二是兼顾集油注水方向布平台,缩短集油、注水半径;三是避开敏感区域布平台,减少新建工程量。

4 简化地面工艺

(1)简化建站工艺。某区块经过优选,新建混输泵站1座,采用分离缓冲罐+外输炉的流程,站外布置3条电热管道回路,站外不基建集油阀组间,与掺水集油流程转油站的“四合一”工艺相比该工程节省投资857万元,投资降低19.9%,年节省运行费用53万元。站内工艺简化后,减少岗位工人11人,年节省人工费用121万元。

(2)应用电热集油工艺。对距已建系统远,掺水集油工艺不能保证运行或应用掺水工艺转油站扩建规模较大、投资高的区块采用电热集油工艺。2008年有81口井、2010年有136口井全部应用电热集油工艺,与掺水流程相比,单井节约投资19.9%~26.0%。

(3)应用减量掺水工艺。对距转油站距离较近,扩改建工程量小的新建产能区块应用单管环状减量掺水集油工艺。经建模计算,集油环管径采用变径设计,满足集输设计参数时,管道采用DN40mm、DN50mm、DN65 mm递增变径,平均单井掺水量0.4m3/h,较常规设计减少掺水0.2m3/h。

5 结语

规模应用丛式井是地面优化的重要措施,可大幅度地降低建设工程量和征地投资。电热集油工艺是外围油田现有简化地面工艺、降低地面投资的有效措施,应优选适宜的产能区块应用,并逐步进行技术完善。

(栏目主持 张秀丽)

10.3969/j.issn.1006-6896.2014.9.029

猜你喜欢

集油井位油藏
河北省行唐县贫水山区物探找水研究
渤海油田侧钻井槽口优选设计方法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分析GPS 在油田井位测量上的应用
基于混合粒子群算法的煤层气井位优化方法
华北油田西柳站伴热集油工艺能耗测试与优化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小型氨制冷系统中集油包爆炸事故分析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