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临床分析

2014-03-07刘婷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静脉炎硫酸镁预防性

刘婷婷

本溪市金山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临床分析

刘婷婷

本溪市金山医院儿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对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的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中选取5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采用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方法治疗)和对照组(没有采用任何措施),均为26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仅为15.38%,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达73.08%,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P<0.05。结论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方法具有良好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多巴胺属于具有升压和正性肌力等作用的药剂,在内科较为常见。但多巴胺药剂对患者血管产生较大刺激性,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影响正常生活。进一步了解分析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的临床效果,特从我院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中选取52例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的52例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6例,男18例,女8例;患者年龄为29~80岁,平均年龄(54.53±1.51)岁;患者静脉输注时间为7~10 d,平均静脉输注时间(8.56±1.11)d;对照组26例,男19例,女7例;患者年龄为30~81岁,平均年龄(55.16±1.02)岁;患者静脉输注时间为6~10 d,平均静脉输注时间(8.16±1.01)d。对52例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多巴胺时,没有采用任何预防性措施。

1.2.2 治疗组患者采用静脉输注多巴胺开始时,用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进行处理,湿热敷30分钟。在多巴胺输注一半时,再次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进行处理,湿热敷30分钟。湿热敷方法主要是将20 cm×10 cm大小的6~8层纱布在50%硫酸镁中浸湿,将其敷于穿刺点上方3~5 cm的皮肤处。同时,用保鲜膜对纱布进行覆盖,及时更换纱布,确保适宜的温度,直至30分钟,完成湿热敷。

1.3 评价标准[1]

依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对本次研究患者进行分级,将其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其中,Ⅰ级,指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但静脉没有出现条索状改变现象,且没有触及硬结;Ⅱ级,指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红肿和疼痛等症状,且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但没有触及硬结;Ⅲ级,指患者穿刺部位出现红、红肿和疼痛等症状,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且触及硬结。静脉炎发生率=Ⅰ级发生率+Ⅱ级发生率+Ⅲ级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χ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 <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仅为15.38%,对照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高达73.08%。对比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有一定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多巴胺属于一种血管活性药剂,其对患者机体内的α和β受体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在心内科,一般采用多巴胺兴奋心脏β受体来提高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肺循环阻力等。但该种药剂在激动β受体时,也会激动α受体,进而导致患者血管出现收缩,在静脉输注时出现静脉炎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一定影响。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方法在治疗静脉炎疾病临床上具有良好作用,其具有解痉、抗炎和高渗等作用,对患者局部血液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促使静脉回流,同时,其对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便于修复创伤的血管壁,降低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综上所述,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采取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方法具有显著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本次研究选取的52例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中,治疗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该研究结果同张秀玲、郭庆平和栗云雁学者在《预防性湿热敷防治多巴胺引起静脉炎疗效观察》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因此,硫酸镁预防性湿热敷方法值得在长期静脉输注多巴胺患者临床上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1]郭琴琴,谭彩莲. 预防性硫酸镁湿热敷防治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 268.

[2]丹海永,卢宝金,尹维宁,等. 硫酸镁外加湿热敷预防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 河北医药,2013,35(23): 3670.

[3]张秀玲,郭庆平,栗云雁. 预防性湿热敷防治多巴胺引起静脉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8):1009.

R472

B

1674-9308(2014)05-011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71

猜你喜欢

静脉炎硫酸镁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
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效果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4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