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2014-03-07冉永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甲酯宫素产程

冉永菊

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医院,重庆 401334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出血疗效观察

冉永菊

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医院,重庆 401334

目的探讨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阴道分娩产妇3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和B组各100例,分别给予单一的卡前列甲酯栓和单一的缩宫素治疗,C组150例,联用卡前列甲酯栓和缩宫素。比较三组产妇分娩后2 h和1 d内阴道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结果C组产妇产后2 h内和1d内平均出血量远低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差异不显著(P>0.05);C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时间、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兼具安全、方便、经济的优点。

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有效预防和及时干预对降低产后出血和减少对母体影响具有重要作用[1]。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来促进子宫的收缩,虽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个体对该药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使用量过高会导致效果不明显[2]。为了有效预防产后出血,本次研究选取350例产妇,采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方式比较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350例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100例、100例、150例。其中214例为初产妇,136例为经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3.6±6.1)岁;新生儿体重2 840~3 625 g,平均体重(3320±380)g;排除血小板减少、合并肝功能异常、子宫肌瘤、胎盘粘连等疾病患者。三组产妇在新生儿体重、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00例A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1 mg卡前列甲酯栓(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国药准字H10800007),直肠置入,深度超过5 cm;100例B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注缩宫素(甘肃大得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0713)10 U;150例C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直肠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 mg,并进行肌内注射10 U缩宫素。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产妇在产后2 h内和产后1 d内的阴道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出血量采用称重法和容积法测量,在产妇流尽羊水后,垫一只弯盘和一块消毒垫(自重),产后2 h后和产后1 d后再称重。血液重量=(称重-自重),血液密度=1.05 g/m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比较

C组产妇分娩后2 h内平均出血量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明显(P<0.05);产后1 d内C组产妇平均出血量与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两时间段内A、B两组产后出血量均无差异(P>0.05).

2.2 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比较

C组平均第三产程时间(7.9±0.4)min,A组为(9.8±0.5)min,B组为(10.6±0.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出血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突发大量出血,另一种是持续中等量出血,发现不及时会引发严重休克甚至死亡[3-4]。产后出血发病率接近3%,发病时间集中在产后2 h之内,发病原因包括宫缩乏力、凝血功能异常、软产道裂伤等,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占80%左右[5]。

临床上常用药物有卡前列甲酯栓和缩宫素,前者属于前列腺素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使子宫肌层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子宫平滑肌的快速收缩。卡前列甲酯栓在37℃时容易融化、变形,采用直肠置入经黏膜吸收作用于靶器官,在半小时内药物浓度达到峰值,8 h后随尿液排出[6]。本次研究未采用阴道给药和舌下含服方式,有效防止了药物被血液冲出引起血药浓度过低,避免了并发消化道症状,直肠给药吸收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7]。缩宫素是人工合成激素,主要是通过刺激子宫上端收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但是不足之处是半衰期较短,维持5 min后达到饱和,收缩作用迅速降低。有研究指出[8],1 d内使用缩宫素超过40 U时,其基本无法发挥收缩子宫的作用。本次研究联合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和缩宫素,当缩宫素的作用消失时,卡前列甲酯栓血药浓度逐渐上升直至高峰,正好再次促进子宫收缩,有效降低了产后出血量,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第三产程[9]。临床用药需注意:卡前列甲酯栓的禁忌证有青光眼和哮喘,给药后产妇血压会有暂时性升高,出现恶心和腹泻的可能性较高,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即可缓解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C组产妇产后两个时间段的平均出血量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第三产程明显短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治疗与单一用药方式相比可有效预防和防治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时间,缓解产妇的痛苦,降低死亡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联合用药还具有经济、安全、高效的优势,适合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

表1 三组产妇产后2 h内和1 d内出血量比较

[1]颜碧明.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0(21): 46-47.

[2]陈金贵.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对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8): 200-201.

[3]张琳琳. 缩宫素宫颈注射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在引导分娩产后出血中的运用[J]. 浙江医学,2013,1(12): 1157-1159.

[4]易引君. 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17): 247.

[5]陈慧娟. 卡贝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用于剖宫产术后止血64例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2013,22(12): 21.

[6]钟光彩.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与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6): 955-956.

[7]龚燕.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与单独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5): 733-734.

[8]尤淑恩,宋文香.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 医学信息,2013,10(19): 416.

[9]张珺,唐丽玲.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医生,2014,4(3):58-60.

R719.8

B

1674-9308(2014)05-0109-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69

猜你喜欢

甲酯宫素产程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迷迭香酸甲酯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甲酯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碳酸单甲酯季铵盐在棉织物上的吸附性能研究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