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切除术后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分析

2014-03-07朱秀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尿管导尿管气囊

朱秀梅

东台市唐洋中心卫生院,江苏 东台 224200

子宫切除术后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分析

朱秀梅

东台市唐洋中心卫生院,江苏 东台 224200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后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28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后留置尿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号单双数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导管拔除方法,比较其对患者排尿造成的影响。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导尿管拔除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及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膀胱半充盈时将气囊内的液体抽空,然后向其中注入0.4 ml生理盐水是一种拔除尿管的有效方式,对缩短尿道刺激症状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有重要作用。

子宫切除术;导尿管拔除;排尿

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极易对患者的尿道造成刺激,部分患者在导尿管拔除后往往会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对治疗效果及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述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导尿管拔除就显得非常重要。我院为研究子宫切除术后最佳导尿管拔除方法,对接收的128例留置尿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拔除尿管,且效果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0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后留置尿管的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留置普通气囊尿管,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均在1~2天之间,以住院号单双数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年龄45~57岁,平均年龄为51.2岁;40例子宫肌瘤,1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例研究对象为子宫肌腺症,3例输卵管脓肿,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对照组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为51.4岁;38例子宫肌瘤,1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例研究对象为子宫肌腺症,3例输卵管脓肿,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64例研究对象排空尿液后利用300 ml 37℃的生理盐水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冲洗,冲洗后将尿管夹闭10分钟,将气囊中的液体彻底抽出,然后将0.4 ml生理盐水注入其中,最后将尿管拔除。对照组64例研究对象排空尿液,待膀胱空虚后将气囊中的液体彻底抽出后拔除尿管。两组研究对象拔除尿管后均进行排便;对于伴有排尿困难症状的患者应给予其相应处理,(1)鼓励患者,同时嘱咐患者更换体位;(2)指导患者按摩下腹、听流水声,从而促进排尿;(3)用40℃的温水清洁患者外阴;(4)导尿。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尿管拔除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及排尿困难程度。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排尿困难程度比较

1.3 判定标准

排尿困难程度:轻度:患者有尿感,然而难以自行排出,需进行处理后才可顺利排尿,排尿时有疼痛感,尚可忍受;中度:患者有较强的尿感,需经上文1、2两措施同时处理后才可排尿;重度:患者经1、2两项措施处理后仍难以顺利排尿,需经措施3处理后才可排尿,且排尿过程中有中断现象发生。极重度:患者经1、2、3措施处理后仍不能顺利排尿,需经导尿处理才可缓解痛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多接收的128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并展开t检验,组间比较展开χ2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排尿困难程度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将导管拔除后其排尿困难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对象尿管拔除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64例研究对象尿管拔除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12.5±3.1)h,对照组64例研究对象尿管拔除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平均时间为(27.5±5.1)h,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治疗方式因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多种优点而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子宫肿瘤、部分子宫出血及附件病变的常用方式[1]。然而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后往往需要留置尿管,而留置尿管则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甚至会引起尿路刺激症状,进而使得患者出现排尿困难,且随着尿管留置时间的增长,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2]。临床研究表明留置尿管一天其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为10%,尿管留置两天其发生感染的几率则为15%,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尿管拔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部分学者认为患者的排尿功能在很大程度受膀胱生理适应性的影响,正常人通常在膀胱内尿量为100~150 ml时即会产生膀胱充盈感,在尿量达到150~250 ml时便会产生尿意,在尿量达到250~450 ml时便会产生排尿活动。因此,在治疗时使冲洗液迅速进入膀胱,使得膀胱充盈,进而刺激膀胱壁,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可引起排尿反射、增加膀胱内压,促使括约肌松弛,进而引发排尿反射。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在尿液排空后即将尿管拔除,膀胱需较长时间才可再次充盈,使得排尿时间后延,难以及时建立相应的排尿反应。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膀胱充盈时将尿管拔除,并利用适宜温度的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因而可及时引起排尿反射,因此,观察组患者通常无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便可将尿管拔除,进而可有效的避免因留置尿管时间延长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发生;此外,在将尿管拔除前将气囊内的液体彻底抽出,并注入0.4 ml生理盐水,还有助于确保导尿管气囊表面光滑,进而可有效避免气囊褶皱损伤尿道粘膜,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减少泌尿系统感染[3]。

综上所述,膀胱半充盈时将气囊内的液体抽空,然后向其中注入0.4 ml生理盐水是一种拔除尿管的有效方式,其对缩短尿道刺激症状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有重要作用。

[1]陈芳,李伟玲.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损伤输尿管致二次手术2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07-108.

[2]秦立波,顾丽萍,张智虹. 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管24h时必要性的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0,19(3):19-20.

[3]邢彩霞,辛润梨. 不同导尿管拔除方法在预防泌尿系感染中的应用比较[J]. 2008,40(3):372-374.

R473.71

B

1674-9308(2014)05-0045-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26

猜你喜欢

尿管导尿管气囊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田气囊案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迷你救生充气囊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