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塑与生态

2014-03-05张娜

长江文艺 2014年3期
关键词:雕塑家雕塑湖北

张娜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繁盛,各种生态问题逐渐暴露并以全球联动的态势日益加剧。严酷的现实警示着人类:人类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试图修正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这一观念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艺术领域,也产生出一批与生态相关的优秀作品,从不同角度鲜活地展现了人类在生态系统发展中潜存的矛盾以及暴露的冲突,表达了现代人对生态问题的焦虑与渴望,探讨了艺术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在精神层面践行着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在探讨生态与艺术的互为过程中,生态雕塑非常活跃。它是当代艺术观念和生态理念共振而产生的一种当代艺术形式,同时由于雕塑艺术自身开放性的语言特性而广受关注。目前,国内不乏生态雕塑家,但鲜有雕塑家为生态公益事业而聚集一起共同发声。2012年7月,湖北美术馆与花山生态艺术馆主办的“生命与自然——花山生态雕塑展”就是一场精彩的生态艺术和音。展览集中了湖北三十余位艺术家的五十多件优秀雕塑作品,用多样化的雕塑语言表达了生命与自然的真谛,探讨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湖北首次举办以生态雕塑为主题的展览,并开宗明义地提出生态雕塑的艺术主旨与社会责任,它在艺术水平、学术深度等方面都堪称为中国当代生态雕塑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花山生态雕塑艺术展”汇聚了湖北的一批实力派雕塑家,他们一直活跃在湖北艺术界,其中还有一些雕塑家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颇具影响力。此次展览呈现出湖北当代雕塑的基本发展态势,参展雕塑家虽然大部分具有师承渊源,但是作品在创作观念、创作手法等方面却各具特色。其中以傅中望、项金国、孙绍群等为代表的湖北第三代雕塑家,改革开放后就一直活跃在当代雕塑领域。他们的作品关注社会,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并且侧重对生命进行哲学式思考。例如项金国的作品《江城印象》和傅中望的作品《泡沫城》,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江城武汉的市井百态和都市发展困境;项金国的作品《中华气功》、傅中望的作品《长寿椅》和张卫的作品《山海经》,是在西方现代雕塑观念和语言的影响下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傅中望的作品《凝视》和张卫的作品《椅说》、《大虫》,是一种对生态的哲学反诘。以张松涛、李鹏程、余景学、谭炜、万里驰等为代表的湖北第四代雕塑家,他们注重表达对日常生活的个体感悟,创作更加细腻与敏感。例如张松涛的作品《种植计划》、李鹏程的作品《机器虫》、余景学的作品《盆景》均运用最能代表工业文明的钢铁材料进行创作,从生活的细微角度剖析了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的种种生态危机。以裴磊、项一、叶晓东、邵璇、万莉、刘义忠、陈亮、张伟等为代表的第五代最年轻的雕塑群体,以“80后”的年轻人为主力,他们人数众多并且还在不断扩增。在当下这个前所未有的“微生活”状态里,他们的视角更加关注于身边发生的微小事物。他们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Only One”的卓尔不群,希望展现“微小”的宏大价值与意义。整体而言,此次展览中的雕塑作品丰富而多样,生动地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艺术背景的艺术家对待生态问题的感悟与思考,这种开放的、自由的艺术探索无形之中也契合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对个性的尊重。

生态雕塑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从20世纪末到新世纪,中国GDP的持续高走已经无法遮掩问题丛生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国内也逐渐产生了生态雕塑的创作热潮。国内外比较常见的生态雕塑创作手法是利用自然景观和废弃物进行创作。然而此次展览中的雕塑家并没有拘泥于惯常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材料,而是进一步扩大了生态雕塑的内涵和外延,致力于从艺术的角度探索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其实,生态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它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真实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需要自我反省的生存态度。

本次展览中的雕塑家还比较注重探索雕塑作品的空间性和公共性。这有利于生态观念在公众中的传播与交流。虽然展览中的大部分雕塑作品被放置于艺术馆的室内空间,但是对雕塑空间性的考虑早已蕴含在艺术创作始终。从傅中望的《四季花瓶》、孙绍群的《新浪潮》、张卫的《山海经》、张松涛的《种植计划》、万里驰的《瓶子》、胡志华的《莲》、万莉的《狗》、廖茹琼的《生生不息》等作品可以看到,雕塑已经逐渐走下“架上”和传统形式的束缚,开始更为开放的创作;同时也在不断探索雕塑与建筑、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注重与环境的融合和对话,从综合艺术的角度来审度雕塑创作。在雕塑的公共性的探索方面,傅中望的作品《凝视》比较突出,艺术家把一只活的狗放在展台上,观众在观望狗的同时狗也在凝视着人类,作品在动态中呈现出多种不可预见的效果,艺术家藉此作品促使观众思考生物平等、生态平衡的问题。张卫的作品《椅说》、余景学的作品《盆景》、裴磊的作品《昆虫世界》、叶晓东的作品《打印机》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雕塑的公共性问题。公众不仅可以走近观赏雕塑,而且还可以融入其中、参与其中,艺术作品所传达出的生态观念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着影响。

钢铁植物、机器昆虫、变异大虫、石头药丸、泡沫都市,还有用打印机打印出的绿色树木等等,“花山生态雕塑艺术展”隐喻地表达出现代工业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破坏。生态雕塑有利于公众反思世界的真实面貌,促使公众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的成果。当代艺术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生存状态的个性表达,是艺术家对人生、社会、人类发展的自觉体悟与批判建构。当代艺术具有社会启蒙的普世价值,它不再仅仅停留于对形式的追求,而且也逐渐以自己的方式介入社会,担当起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艺术家是社会中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面对当下问题丛生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们没有沉醉于艺术的形式游戏,而是致力于对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诘问;他们也没有采用道德说教的方法,而是运用智慧、戏谑等创作手法暴露当下的种种生态问题,希望唤醒公众的良知,改变传统发展观念,共同应对生态问题。该展是湖北生态雕塑艺术探索成果的首次集中展示,它不是命题创作,也不是时尚作秀,而是湖北雕塑家长期关注与思考生态问题的体现。

当下的中国社会,从北方到南方,雾霾已经成为天气常态,生态问题开始迫近为每个人的切肤之痛,宫崎骏在其代表作《风之谷》中创造出的那个1000年后生态危机四伏的人类社会已经初露端倪。生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如果每位国人都能够自觉地内省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那么美丽中国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 吴佳燕endprint

猜你喜欢

雕塑家雕塑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巨型雕塑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写实雕塑
雕塑家
自然雕塑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