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职助产专业人才的培养

2014-03-04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3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院联合体助产

邵 健(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300)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我国助产工作一直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1],在大部分二级医院中,妇产科助产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人员配置短缺的现象[2]。国家对母婴保健工作、优生优育要求的提升,更加激化了助产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作者所在学校近几年培养的助产士供不应求,同时探索出职业学校培养助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好途径。

1 抓源头,校院合作,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校从2000 年开办高职助产专业,10 多年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制度上给予保证,每2 年组织1 次专业调研和社会调研,从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出发,滚动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突出在以下2 个方面。

1.1 调整招生计划 依托市场调研和各级用人单位摸底,从2008 年开始,助产专业的每年招生人数从50 名调整为100 名。

1.2 搭建3 个“对接” (1)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助产专业理念、人文知识和必要的医学基础,具有产科、妇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面对困难敢于担当的吃苦精神,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环境并短期胜任各级医疗机构为孕产妇及母婴提供保健服务的高技能型、应用型助产专业人才[3]。(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立由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制,组织课程教师对助产、护理职业标准和护士执业资格标准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此为依据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之中。(3)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通过参与课题,开展助产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探索助产专业办学体系构建、学生认知能力、心理素质、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培养以及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建立等[4],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多渠道,全方位重视师资队伍培养

2.1 完善制度,建立教师成长平台 学校50 多年的办学历程,有着丰厚的教师队伍培养基础和管理经验,近年来学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需求,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培养制度,如“五阶梯”人才培养方案和评比标准,青蓝工程培养方案,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信息库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青年教师每2 年1 次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制度等,常态化、高标准严要求,不断促进教师队伍的自身成长。举办教学观摩、微型教学评比,青年教师技能竞赛、青年教师基本理论考试等活动,配合“两课评比”和“五课教研”,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台,让青年教师获得成长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青年教师在2~3 年的时间内多能独立承担起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取得师生的好评,有力地提高了其助产专业教学水平。

2.2 专业教师进医院进行临床实践 结合上级有关规定,学校对教师临床实践工作十分重视,有检查、考核并与评估晋升联系。本校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学习分为3 种形式:一是跟岗学习,二是顶岗学习,三是定点集中临床实践学习。学校经几年考查与探索,从2010 年开始,与有关医院共同协商,成立本校教师临床实践学习基地,双方共同制订工作计划,实践内容,院方选派经验丰富,具有带教能力的科室高级职称的医护医技人员一对一帮带与指导专业技能学习,青年教师积极报名,携带学习任务,结合自己专业的特点,融吃、住、学为一体,与医院帮带教师一起探讨专业技能和如何提高服务质量,这种实践模式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该项校院合作模式使校院双方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共同探讨教书育人,如何培养适用性、技能型专业人才,如何使学生在实习后能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承担临床救护工作,收效明显[5]。2013年本校院共同培养教师的模式被江苏列为全国护理专业师资培训在基地采用[6]。

2.3 组建校院教学联合体

2.3.1 领导重视,校院协作,达成共识 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面临社会需求和人们对母婴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助产专业不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还要加强学习专业的技能,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要以职业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为导向,教学活动就以围绕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来展开。面对职业院校教师人员少,特别是助产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医院的外聘教师专业技能全面,但教学技能方面不足等状况,学校多方面与有关医院洽谈,并得到医院的支持,最终与4 家医院合作,共同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校院双方统一认识,签订合作协议,成立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成立校院教学联合体,并制定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有力地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助产专业教师教学水平[7-8]。

2.3.2 相互学习,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校院双方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联合体的工作计划和人选要求。双方从医德师德、行风教风、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综合考核,经校领导小组审查决定成立了20 人的教学联合体。(2)第二阶段:在20 人中先培养10 名教学骨干,然后带动其他成员。学校对联合体教师分批进行集体备课,传授教学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和教学技巧,组织联合体教师随堂听课、点评,参加教学观摩活动、微型教学比赛、教学基本功竞赛及其他有关活动等,让其感受教学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体验“十年树人”的喜悦心情;医院对联合体教师进行跟岗实践,零距离接触患者,参加新技术示范活动,专家讲座,参加各种业务竞赛,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爱岗敬业精神[9]。(3)第三阶段:点面结合,丛深推进,全面开花。 先行培养的一批联合体教师再与其他成员一一结对,传授他们前期学习成果,短时间内整个联合体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助产专业教学工作走上全新的发展势头。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实际情况,内外结合,积极拓宽师资队伍的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将激励与制约相结合,本校校院建立的教学联合体在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走出新路,收到成效。

3 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意识

3.1 感悟职业 学校对每届助产新生除了常规入学教育外,还专门安排学生参观助产实验实训室及孕妇、胎儿、分娩相关教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从事助产行业的学校毕业生来校现场介绍助产事业的发展史与现状,将来的发展趋势,就业方向与前景分析,职业岗位对人员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第一学期学习中就安排助产学生到医院去见习,亲眼看看十月怀胎的过程,目睹正常分娩、新生儿的护理等,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产生职业认同感,激发学习兴趣。

3.2 体验职业 为了促进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将所学知识与临床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在理论传授的同时,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助产学生进入临床实践,给出实践的任务,提出实践的要求,让其到真实的职业场所去感悟和体会,体会如何遵守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学习如何与同事合作、与患者进行沟通,体会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的重要性,体验助产工作不得有半点马虎,每一操作步骤必须认真仔细。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使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所知并进一步外化为所行,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实用型、技能型卫生行业人才[10]。

3.3 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团结合作、人文关怀等为主要内容的卫生职业道德教育;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确立责任感,完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作者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感恩教育”[11]、“发扬航天人精神”[12]“团队精神”[13]等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高职培养目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为关键,具有帮助学生学会做人的强大功能。

4 挖掘潜力,完善教材,编写助产技术实践指导

面对现行使用的助产专业教材,联合体教师紧扣临床,在技能培养和服务意识上下功夫,编写了适合于助产专业人才需求的校本教材,为助产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妇产科的服务已从陈旧的技术服务模式转变为人性化服务模式,母婴健康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作为助产专业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时势的要求,在注重助产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人性化服务教育训练,为职业学校更好地培养新型、高技能型助产人才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1] 郭桂芳,朱秀. 我国助产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中华护理教育,2010,7(7):291.

[2] 陈腊梅. 助产士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6):240.

[3] 李丽,李杰,毕永新. 搭建对接平台加强助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J]. 职业技术,2012(5):48.

[4] 林秀芝,王慧玲,张海燕. 沧州市助产技术人员的现状及知识能力需求调查[J]. 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1):803-804.

[5] 郭向红,姜梅.对40 例助产班护生临床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8):999.

[6] 邵健. 卫生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浅析[J]. 价值工程,2012,2(4):234.

[7] 李晓趁.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研究[J]. 时代经贸,2012(9):199-200.

[8] 王平. 基于创业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路径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2(9):26-28.

[9] 陈立旦,陈开考. 职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 成人教育,2012,32(2):39.

[10] 李晖.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153.

[11] 邵健. 让感恩教育渗透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教学中[J]. 价值工程,2012(20):3194.

[12] 邵健. 免疫学教学与弘扬航天人精神[J]. 价值工程,2010(2):189.

[13] 邵健. 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教学与心理教育[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50-151.

猜你喜欢

校院联合体助产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校院(系)合作模式研究
基于新形势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创新思维——打造智库联合体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40例无创分娩的助产体会